形態特徵 一年或多年生
草本 ,高6-30厘米。根狀莖細長,向下傾斜或匍匐生長。莖細弱,直立,不分枝或偶有分枝,無毛。葉全為單葉、膜質;基生葉有長柄,
葉片 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2-4厘米,寬1.2-3.2厘米,頂端鈍或微凸,有細小短尖頭,基部心形,邊緣有淺波狀圓齒,上面綠色,有時散生短柔毛,下面有時為紫色,無毛;莖生葉有柄,與基生葉相似,長2-5.2厘米,寬1.4-4厘米。
總狀花序 花少數;花萼長橢圓形,長約2.5毫米,邊緣膜質;花瓣白色,狹長橢圓狀楔形,長約3毫米;
花絲 擴大;雌蕊柱狀,花柱短,柱頭比花柱稍寬。長角果線形,長13-30毫米,寬約1毫米;果瓣於種子間下陷;果梗直立開展或水平開展,或向下彎曲,長4-5毫米。
種子 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毫米,淡褐色。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50-2500米的山谷、溝邊及林下陰濕岩石上。最低在50%遮陰度下生長,光照強度5000-8000勒克斯,生長區域內其他植被以灌木叢為主,伴有杉木﹑松木以及其他雜木等,分布以溪邊為主。生長旺盛期所處環境土壤相對濕度90-100%,溫度15-20 ℃,pH值6.8左右,土壤硒含量5-20毫克/千克,水體硒含量20-30微克/升,空氣相對濕度70-90%,溫度20-25 ℃。
分布範圍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東南部,主要分布於在不丹、印度(錫金)、中國和越南;在中國分布於湖南西部、四川和雲南(綏江、昆明、師宗、景東、蒙自、文山、廣南、易武、瀾滄、漾濞、鳳慶和碧江)。
露珠碎米薺 繁殖方法 露地播種 於6月下旬採摘野生堇葉碎米薺成熟的果實,脫粒﹑淨選留種。種子裝袋密封,冰櫃儲藏,溫度控制在8-12 ℃。採用過篩腐葉土作為育苗基質,採用128孔穴盤育苗。保持育苗圃遮陰﹑通風﹑冷涼﹑濕潤,並注意排漬﹑除草,經常保持育苗圃清潔。海拔800米以下區域於9月上旬播種,海拔800-1200米區域於8月中下旬播種,海拔1200米以上區域於7月上旬至8月播種。將種子播於穴盤,每穴2-3粒,再覆蓋0.2-0.3厘米薄層基質,然後用清潔水噴灑床面,使種子落實,床面搭建小拱棚覆蓋遮陽網遮陰。
無土播種 於6月下旬採摘野生堇葉碎米薺成熟的果實,脫粒﹑淨選留種。種子裝袋密封,冰櫃儲藏,溫度控制在8-12 ℃。採用泥炭土和珍珠岩按2:1體積比例混配育苗基質,採用128孔穴盤育苗。保持育苗圃遮陰﹑通風﹑冷涼﹑濕潤,並注意排漬﹑除草,經常保持育苗圃清潔。海拔800米以下區域於9月上旬播種,海拔800-1200米區域於8月中下旬播種,海拔1200米以上區域於7月上旬8月播種。將種子播於穴盤,每穴2-3粒,再覆蓋0.2-0.3厘米薄層基質,然後用清潔水噴灑床面,使種子落實,床面搭建小拱棚覆蓋遮陽網遮陰。
栽培技術 露地栽植 整地施肥: 移栽地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壤濕潤,較平整的土地,整地前每畝2施用複合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均勻普施打勻,然後按照廂面帶溝1.5米起畦,溝寬30厘米,廂高15厘米左右。
定植: 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起苗移栽,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規格移栽定植,栽後立即淋定根水。建立避雨遮陽的小拱棚,前期覆蓋遮蔭度為60%的遮陽網,冬季覆蓋薄膜保溫保濕。
除草: 採取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劑。
肥水管理: 移栽後10-15天淋施一次提苗肥,每畝施用尿素5千克,兩個月後追施一次肥料,每畝撒施尿素10千克+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00克。
收穫: 移栽定植第二年3月上中旬現蕾時收割地上莖葉,保留地下根莖,覆蔸,遮陽,新生芽長出第二季植株,於6月收割。二季每畝收穫乾品300千克以上。
大棚無土 移栽基質: 為泥碳土﹑珍珠岩﹑蛭石(體積比5:3:2),每1立方米基質加複合肥1千克+黃腐酸鉀0.5千克+全微量元素營養液,混合均勻。大棚內按照寬1.2米作栽培槽,長度依大棚長度而定,一般單條不超過20米,走道寬30厘米,栽培槽高15厘米左右。然後將基質平鋪至栽培槽中。
定植: 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起苗移栽,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規格移栽定植,栽後立即淋定根水。前期覆蓋遮蔭度為60%的遮陽網,冬季要保溫保濕。
除草: 無土栽培雜草少,採取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劑。
肥水管理: 移栽後10-15土淋施一次提苗肥,每畝施用尿素5千克,以後每10-15天淋施一次全營養液,封行後每間隔15天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00克。
收穫: 移栽定植第二年3月上中旬現蕾時收割地上莖葉,保留地下根莖,覆蔸,遮陽,新生芽長出第二季植株,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割。二季每畝收穫乾品達300千克以上。
主要價值 露珠碎米薺嫩莖﹑葉鮮嫩可口,是一種重要的野菜資源。具有獨特的硒富集能力,在自然生長條件下,硒含量達80毫克/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