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心菊

堆心菊

堆心菊(學名:Helenium autumnale Linn.)是菊科,堆心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可達100厘米以上 ,葉闊披針形,頭狀花序生於莖頂,舌狀花檸檬黃色,花瓣闊,先端有缺刻,管狀花黃綠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堆心菊原產北美,分布於美國及加拿大。中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有分布。喜溫暖向陽環境,抗寒耐旱,不擇土壤。

堆心菊是園林境花卉地被觀花類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基部稍彎曲,高50-100厘米,莖頭縱棱,具有稀舒長柔毛。
堆心菊堆心菊
基生葉叢生,有葉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0.5-1.5厘米,花後凋落;莖葉線狀披針形,無柄,互生,長5-12厘米,寬1-2厘米,全緣或有疏粗齒,葉基沿莖下延成翼狀,翼的邊緣全緣或波狀,葉頂端銳尖或鈍,兩面近光滑或疏具柔毛,背面散生暗褐色斑點,僅主脈顯著或有時有離基三出脈。
頭狀花序直徑1-1.5厘米,有長柄,單生於枝頂或再排列成傘房花序;花序托圓錐狀,有小凹點;總苞片2-3層,外面2層,總苞片幾等長,披針形,綠色,開花後向下反卷,內層總苞片長不及外層的1/2;緣花舌狀,10朵,雌性,花冠倒卵形,頂端3齒裂,黃色;盤花管狀,極多,兩性,花冠5齒裂,綠色,頂端棕褐色,雌蕊開花後伸出花冠,柱頭2裂。
瘦果長圓形,有粗毛;冠毛8片,鱗片狀,頂端長尖,白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產地生境

堆心菊原產北美,分布於美國及加拿大。中國有引種,逸出為雜草。中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有分布。習性喜熱、喜光,耐高溫高濕也耐高溫乾燥。地栽株高30-35厘米,冠幅50-70厘米。適應性強,養護管理簡單。

繁殖方法

穴盤育苗:介質采明草炭、蛭石等,pH值5.8-7.0,EC值小於0.75西門子/厘米。穴盤規格為400、288、128。播種後用蛭石覆蓋。發芽溫度18℃-22℃,發芽時間3-5天,生長溫度20℃-22℃。發芽不需光,子葉出現後光照逐漸提高到1000-30000lux。保持空氣濕度90%-95%,直到子葉出現後逐漸降低。保持介介質潮濕直到胚根出現,待胚根穿透介質後逐漸降低介質濕度。子葉出現後開始施用50-75ppm15-0-15肥料,子葉展開後濃度提高到100-150ppm,可與20-10-20交替施用,介質EC值1.0-1.2西門子/厘米。育苗階段主要通過環境控制和肥水管理來控制株型,一般不需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育苗周期為4-6周。
堆心菊

栽培技術

上盆介質用草炭、蛭石(或珍珠岩)、田園土以1:1:1的比側混合,pH值5.5-6.5,添加適量氮磷鉀緩釋肥。適宜溫度19℃-30℃,可耐35℃高溫,相對高溫利於縮短生長周期。堆心菊喜日照充足和長日照,日照少於12小時植株不長高甚至出觀蓮座化,需補光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打破蓬座化。除施底肥外,每周澆施1-2次200ppm的全元素複合肥。堆心菊分枝性好,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必要時可用3000-5000ppmB9控制株高,也利於延長觀賞期。播種到開花出售需要12-14周。

病蟲防治

病害較少,偶爾可見粉霉病、莖腐瘸。可用65%代森鋅600-800倍液、50%速克靈1000-1200倍液噴灑防治。常見蟲害為薊馬、蚜蟲,可分別施用氧化樂果、吡蟲啉1000-12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園林套用堆心菊花純黃,花開不斷,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觀賞期也能長達3-4個月,是炎熱夏季花園地栽、容器組合栽植不可多得的花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