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與灌漿

基礎與灌漿

機械設備基礎是裝有各種動力機器設備的、在激發作用下發生振動的基礎。為穩固設備基礎並使設備沉降在允許的範圍內,需要將儀器的地腳螺栓、底座和基礎進行澆灌成型,即灌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礎與灌漿
  • 外文名:Foundation and grouting
  • 範疇:冶金
基礎作用,基礎驗收,分類用料,注意事項,工藝流程,

基礎作用

設備基礎按機械底座的形狀、荷載量和性質進行設計,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設備基礎對機器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可以將機器固定在圖紙所布置的位置上,而且還可以將本身的重量和在開機運行時產生的力量全部分散傳遞給土地,減少機器的負荷。

基礎驗收

當驗收設備基礎時,一定要嚴格參照設計圖紙上標明的中心、尺寸,在綁紮鋼筋、標高支護模版、敷設埋設件、埋設螺絲等過程中應預先留下孔洞。另外,還應該在驗收基礎混凝土工程中嚴格把關,堅決不準在施工過程中出現麻面施工縫等等。
在驗收設備基礎時,經常會發生地腳螺栓在澆灌混凝土的過程中錯位導致預埋尺寸大於安裝所要求的標準,這時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進與處理:澆灌儀器的基礎時先不將地腳螺絲埋入,當基礎的養護程度增加到10MPa 時,按照地腳螺絲的位置在基礎上劃出標識線然後鑽出小孔,鑽的小孔一般直徑是10~16 mm,孔深就設定為地腳螺絲直徑的10倍。如果需要將地腳螺絲的抗拔力進行校核時,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式中:
P為拔出力(N);
d為地腳螺絲的直徑(mm);
l為地腳螺絲埋入的深度(mm);
δw為砂漿粘結強度。
在進行校核的過程當中,要仔細處理粘結面,混凝土的孔壁應該乾淨,不能有混凝土的粉末,如果孔壁上有油污等污漬出現,應該用丙酮將污漬清理乾淨。

分類用料

灌漿分為一次灌漿和二次灌漿,一次灌漿是將灌漿過程一次操作,適用於對安裝精度要求不高的儀器,過程是將儀器的地腳螺栓、底座和基礎一次澆灌成型。二次灌漿是將灌漿的過程分開兩次操作,適用於對安裝精度要求比較高的儀器,過程是將儀器的地腳螺栓、底座和基礎二次澆灌成型。
通常灌漿時的用料可以使用:RG 早強微張二次灌漿料、環氧砂漿、CGM 高效無收縮的灌漿料、沒有進行收縮的混凝土、含有細小石塊的混凝土和略微膨脹的混凝土等。

注意事項

  1. 預留的地腳螺栓孔和機械設備底座與基礎之間的灌漿,其配比、養護應符合 《混凝土外加劑套用技術規範》GB50119 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的有關規定;
  2. 灌漿前,預留孔洞應清潔乾淨,並及時處理積水;漿料宜採用細石混凝土,其強度比基礎或地坪的混凝土高一級;
  3. 灌漿層厚度一般不應小於 25 mm;
  4. 支模的模板至設備底座外緣的間距不宜小於 60 mm。

工藝流程

基礎與灌漿
基礎灌漿示意圖
灌漿過程是灌漿工作的重要環節,灌漿料的攪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宜採用機械攪拌,節約人力,工作效率也高,在灌漿工作量少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人工攪拌。料盤在第一次攪拌時套用水先濕潤,以免料盤吸收第一盤的水分而影響拌和料的流動性。每盤攪拌量應以澆注的工程量和灌漿的難易程度來決定,以能夠在 20 分鐘內使用完畢為宜,應以整袋為每盤用量,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註明的用水量進行計量用水。在拌和的時候應先加入每盤用水量的 2/3 進行拌和,等拌和到大致均勻後在加入剩餘的1/3 水。這樣有利於灌漿料的流動性。在設備灌漿時應根據設備基礎的特徵確定灌漿的施工方法,從灌漿時可以用小桶裝料將料導入溜槽進行澆注,對於操作條件差的情況可以製作高位灌漿料斗,灌漿料澆注時應該從單側倒料以保證設備下灌漿料填充密實,同時用竹條或鐵皮條進行拉動以協助灌漿料的流動,拉條的拉動不能過度,否則容易灌漿料分層離析,澆注至指定的高度後應檢查設備下是否有未填充密實的區域。每個灌漿區域應連續完成,灌漿時應避免污染設備,灌漿時應留置試塊檢查灌漿強度。留置在標養室進行標準養護,到 28 天齡期後進行檢驗抗壓強度,評定灌漿質量。為了使灌漿料的外露部分不產生裂縫,在灌漿結束後 3~6 小時內底板邊緣向外切45°斜角。
二次灌漿工藝流程圖如下圖《二次灌漿工藝流程圖》所示:
基礎與灌漿
二次灌漿工藝流程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