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NIRS的秸稈/煤混燃發電中秸稈消耗量計量方法研究

《基於NIRS的秸稈/煤混燃發電中秸稈消耗量計量方法研究》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楊增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NIRS的秸稈/煤混燃發電中秸稈消耗量計量方法研究
  • 依託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楊增玲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混燃發電在我國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尚未出台適合國情的混燃電廠計量生物質消耗量的方法。本項目以秸稈/煤混燃中秸稈消耗量計量存在的科學問題為切入點,研究不同秸稈的原料特異性及其近紅外光譜特異性,通過二維相關光譜與交叉相關光譜方法,解析秸稈不同成分在近紅外光譜上的歸屬,為闡明檢測機理奠定理論基礎。研究建立不同秸稈原料摻混物中單一秸稈的定性識別與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秸稈與煤摻混物中煤的定性鑑別和秸稈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建立秸稈熱值的線上、動態監測方法,尋求檢測精度和效率兼顧的計量秸稈消耗量及CO2減排量的新方法。項目研究成果的套用,可為我國研究建立適合目前國情的、在混燃電廠計量生物質消耗量的方法提供技術支撐,從而有效促進混燃發電的技術推廣;為我國出台相應的激勵政策,提供檢測方法與理論保障、以刺激生物質混燃發電項目的實施;對研究開發適用於生物質混燃項目的CDM項目方法學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結題摘要

混燃發電在我國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尚未出台適合國情的混燃電廠計量生物質消耗量的方法。本項目以秸稈/煤混燃中秸稈消耗量計量存在的科學問題為切入點,在秸稈光譜解析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和解決了如下的關鍵問題:建立了預測精度高、模型穩健的秸稈熱值等燃料特性的實時動態監測模型;針對秸稈/煤混燃中生物消耗量的識別和計量,建立了秸稈/煤混合物中秸稈和煤的定性識別與定量分析靜態和動態模型。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搭建秸稈線上檢測平台,通過試驗研究確定了秸稈線上近紅外分析的參數,包括:傳送帶速度、焦距、積分時間等,建立了秸稈熱值等燃料特性線上檢測模型;根據模型貢獻敏感峰分析,給出了秸稈近紅外光譜分析的敏感譜帶歸屬表;建立了秸稈與煤摻混物中煤的定性鑑別和秸稈量定量分析模型,包括利用近紅外光譜定性和定量分析粒徑<5 mm麥秸/煤混燃物的模型,利用可見-近紅外光譜定性和定量分析粒徑<80 mm麥秸/煤混燃物的模型,和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線上定量和定性分析麥秸/煤混燃物的模型。 項目研究進展順利,嚴格按照計畫執行,全面完成任務書設定的研究內容,取得了預期的成果。(1)提供了秸稈的近紅外光譜解析方法1套,並給出了秸稈敏感譜帶歸屬表1套;(2)建立了預測精度高、模型穩健的秸稈熱值等燃料特性的實時動態監測模型1套;(3)建立了秸稈中摻有煤的識別與分析模型各1套;(4)建立了多類秸稈摻混物中單類秸稈的識別與定量分析方法1套;(5)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SCI /EI 收錄論文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累積影響因子18.911,單篇最高影響因子5.261,ESI學科排名前10%期刊論文2篇、排名前20%期刊論文2篇;(6)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請並公開國家發明專利1項;(7)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8)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交流2次,並作學術交流報告。 本項目研究成果的套用,可促使我國根據ETS操作機制,儘快研究建立適合目前國情的、在混燃電廠計量生物質消耗量的方法,促進混燃發電的技術推廣,具有重要的工程套用價值;為我國出台相應的激勵政策,刺激生物質混燃發電項目的實施,保證生物質所產電量部分享受優惠電價,提供檢測方法支撐與保障;對研究開發適用於生物質混燃項目的CDM項目方法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