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納米)固體表面化學的光譜分析方法學研究

基於(納米)固體表面化學的光譜分析方法學研究

《基於(納米)固體表面化學的光譜分析方法學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侯賢燈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納米)固體表面化學的光譜分析方法學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侯賢燈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2007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化學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做出的傑出貢獻。同時,固體表面化學反應在分析化學中獲得了非常重要的套用。本項目擬利用分析物與固體表面相互作用或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激發態的分子、自由基、自由原子等)、揮發性反應產物、或相互作用本身,重點開展如下研究工作: (1)基於固體表面化學反應和場輔助的發光分析方法研究; (2)固體表面低溫直接化學原子化新方法研究; (3)基於固體表面催化反應的化學蒸氣發生法作為光譜分析的進樣技術的研究;(4) 基於固體表面相互作用的分離方法及其與光譜分析聯用;(4)相關表面化學反應機理研究。提出的新方法除了部分可用作研究表面化學過程的特殊分析/表征工具以外,目標分析物主要瞄準與國家安全、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危險或有毒物質,並從實驗和理論上研究其感測識別機制,進而研製相應微型光譜儀器或儀器部件。

結題摘要

該項目主要研究了固體表面原子/分子光譜分析新方法,也涉及相關儀器部件的研製。四年來取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固體表面化學發光和場輔助(UV)化學發光分析法,如對丙酮和丙醛等揮發性有機物(VOC)在納米材料表面的催化發光進行了系統考察,研究了其形貌對催化發光選擇性的影響,並提出了基於Pd/C還原的催化發光新技術;(2)發展了基於n-Si/TiO2/TiO2:Eu和Mn摻雜ZnS量子點的二維感測技術,可用於VOC和蛋白質的識別分析;(3)提出了測定Cu,Co,Fe,Ni的新型化學蒸氣發生法,設計了一種薄膜光化學反應器,極大提高了這些元素的蒸氣發生效率。深入研究了固體表面快速氣液分離和紫外光誘導催化(含低溫原子化)反應,以及納米材料表面分離富集-原子光譜分析的方法,並用於實際樣品分析;(4)將“金標銀染”等納米粒子放大測量套用於免疫分析,建立了基於ICP-MS和HG-AFS的蛋白質定量新方法;(5)開展了一些基於介質阻擋放電和電暈放電光譜分析的相關研究,並初步探索了火花放電套用於元素成像分析的可行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