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譜系學歷史研究法的乾欄式建築研究》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唐黎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譜系學歷史研究法的乾欄式建築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唐黎洲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福柯為代表的譜系學歷史研究法及其理論是當代最為重要的思想理論之一,他對異的尋求、對邊緣的重視、對永恆的質疑、對宏大敘事的批判、對偶然性的肯定,對多元化的讚揚等等觀察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鮮活而豐富多樣的歷史。本課題正是以這種方法論為基礎,通過對廣泛分布於我國西南諸省的各類乾欄式建築差異性問題的詳細調查,進而著重探討其中的生成衍化關係,著重研究這些關係中的異質性元素來自哪裡,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乾欄式建築譜係為何會這樣來構建,及其背後的生成機制、模式與規律。進而對乾欄式建築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本課題的研究既是一種歷時性的研究,又是一種共時性的研究;這種研究是動態的、橫向的、聯繫的、比較的研究。同時,也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一種新的民居研究方法論。
結題摘要
本課題的研究首先是研究譜系學歷史研究法如何轉化和套用到當代的民居研究中來,在此基礎上,以乾欄式建築為實例,從構成要素、組織模式和形成機制三個方面來探討乾欄式建築的譜系建構問題。經過為期3年的研究,課題組成員對西雙版納、臨滄、普洱、黔東南等地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苗族、侗族的乾欄式住屋進行了實地調查和測繪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田野調查資料,並完成了相關學術論文的寫作。在研究方法上,把譜系學歷史研究法轉化和套用到當代的民居研究中來,提出當代的民居研究要從類型研究轉化為譜系研究,才能把歷史從抽象的慨念還原為具象,充滿細節的、豐富的、人性回歸的歷史,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評價現在。這種研究方法為當代的民居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調查過程中,採用了“微觀歷史”的研究視角來研究村落個案,在研究中並不僅限於抽取典型類型,而是以時間為線索,以標誌性事件為節點,來梳理村落一直到當代的發展脈絡,這樣的研究視角能使其中看似獨立的各種建築類型和現象通過譜系串聯起來,有益於對民居研究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在實證研究中,對諸多少數民族的乾欄式建築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調查,獲得了大量豐富詳實的研究數據,彌補了國內關於該區域乾欄式研究資料較為匱乏的現狀。同時,通過對數種民居類型的深入研究,進一步豐富了對乾欄式建築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傣化”和“漢化”是乾欄式建築譜系最為重要的特徵,而這種特徵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同流異源或同源異流的複雜演變關係,它是西南各少數民族在不斷的遷移、交流與融合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結合本課題,三年來共完成學術論文6篇(另有兩篇論文正在審稿中),參加學術會議8次,同時依託本課題,指導本科學生完成昆明理工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基金課題——西雙版納地區乾欄式建築“傣化”的研究,並發表學術會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