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認知惰性的創業風險決策框架效應雙維認知機制研究論文作者是段錦雲,導師是王重鳴。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f double-dimension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framing effect in entrepreneurial risky decision-making : a cognitive inertia perspective
論文作者
段錦雲著
導師
王重鳴指導
學科專業
套用心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浙江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企業管理 管理心理學 決策 認知
館藏號
F270.05
館藏目錄
2009\F270.05\1
中文摘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業日益成為時代的主題。在學術界,創業研究也引起了來自經濟學、管理學、工業/組織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研究者的興趣。創業附帶著風險,Simon(1997)認為管理就是決策,附帶風險的創業決策過程其本質是一個風險決策過程。風險選擇框架效應最早由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Kahneman及其合作者Tversky提出(1981),它是描述性決策理論違背規範理論的經典“異像”,該效應雖不龐雜,卻反映了人們諸多現實思維決策過程。傳統的展望理論對框架效應的解釋附帶明顯的“冷認知”色彩,且具有循環論證的意味,本研究希望突破該界限。基於認知資源觀和認知惰性假設,研究以有工作經驗的文科專業學員為樣本,通過全部採用被試者間設計的6個實驗並輔以問卷的方法,從創業風險決策與認知結構惰性和認知框定過程惰性雙維視角考察創業風險框架效應形成的內在認知加工機制。 研究一探討了結構惰性影響,包括創業決策結構和個體認知結構兩子研究: 子研究一從創業決策結構的視角,探討了創業風險決策情境下框架效應的結構特徵,具體考察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隨損益值、機率水平和主導創業線索變化而表現出的規律性。總結得出,凡關係生存與適應的因素,如本研究創業情境中的創業傾向(機會的捕捉和個體的生存)等是影響風險決策和框架效應的主導社會線索。研究結果表明,高損益值導致明顯的保守傾向,低損益值導致冒險傾向;無論是在損失框架還是得益框架下,隨著機率水平的提高,人們都偏向冒險;高創業傾嚮導致更高的冒險傾向;高抱負水平下表現出冒險的趨勢。因此,並非只要以輸贏或正負描述不同的框架情景就會引起框架效應,創業風險框架效應是在缺乏主導創業線索或結構惰性高的決策情境下風險偏好的兩難困境或模糊情境下才出現; Tversky和Kahneman(1981)發現框架效應並不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哪類人更易於受框架效應的影響?這成為子研究二開展的原因。子研究二通過文理專業組和兩個創業風險決策情境的重複驗證,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即個體認知動機、認知需求、加工深度和與創業情境的內在相關度影響著創業風險決策及其框架效應表現。研究證實損失框架激起人們追求潛力的動機,進而做出冒險決策,收益框架激起人們穩守良好現狀的動機而做出保守決策。認知需求高的個體框架效應減弱,信息加工深度及與創業情境的內在相關會加重這種效應。這些結果有效地證實了“深加工、弱框架效應”和“認知惰性弓I起框架效應”的結論,即或者個體自身認知惰性高(認知需求低)、或者個體認為自己不需要對創業情境投入太多認知資源(內在相關低),兩者結合引起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的產生。 研究一更多從“特徵”和“關係影響”的角度闡述了導致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發生的原因,研究二則從認知框定的視角,深入分析隱藏於上述因素背後的認知加工過程及其神經物質基礎,研究二包括三個子研究: 子研究一比較了三個競爭性認知理論,即展望理論、模糊痕跡理論和機率心理模型對創業風險決策情境下框架效應的解釋力,結果發現模糊痕跡理論的對本研究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的解釋力最佳,問卷的結果重複支持了該結論。結果進一步驗證了認知惰性假設,並支持了框架效應存在領域特性的觀點; 模糊痕跡理論以定性的方式闡述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產生的原因,該解釋對過程和步驟機制的闡述不很明晰,為此,遵循認知惰性假設,子研究二進一步探討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產生的辨優啟發過程。辨優啟發式概括了以往描述性決策研究結論,本研究發現它同樣可以很好的解釋創業風險決策情境下的框架效應。研究發現了選擇理由越少的情景其反應時越短、相應的優勢項的選擇比例也越高,這一結果有效地支持了辨優啟發作為過程模型的次序規則、停規則和裁決規則存在的客觀依據。這種“頓悟式”的決策過程極大的節省了認知資源、也充分體現了啟發式“直接快速通達”的特點; 子研究三探討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產生的神經物質基礎即大腦半球定位,腦激活研究和問卷調查的重複研究均發現當大腦右半球被激活時框架效應才出現,該結果與前人在其它情境下的研究結論表現出一致性,說明框架效應在最深層的物質基礎上並不因情境的不同而異,雖然情境差異性的影響會表現在社會線索及最佳認知理論解釋上。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前述各研究對導致創業風險框架效應原因的發現,如“認知惰性、有限認知資源,強框架效應”、模糊痕跡、頓悟式的“直接快速通達”,這些加工特性與大腦右半球的功能聯繫更緊密而與左半球的功能不相稱。 本研究以認知資源觀和認知惰性假設為基礎,證實了創業風險框架效應形成的雙維認知機制,該系列過程表現出一致性和層次遞進的特點。結果可從兩個維度作闡述,一是創業決策和認知結構惰性的角度,二是認知投入或框定過程惰性的角度。在創業決策模糊情境下,由於缺乏創業決策線索,加上認知資源所限,個體對正負描述的語義線索產生浸脹或凝縮性知覺,或由於忽略了周邊信息及抽象化了數字信息,模糊痕跡形式的主旨信息表征或啟發式加工也會直接導致對原信息的脹縮性認知,進而形成創業風險框架效應,這些過程都與右腦功能緊密聯繫。我們整合所得結果並取名為基於認知惰性的創業風險框架效應認知機制“結構-框定”雙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