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理念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理念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是依託重慶大學,由姬淑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理念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姬淑艷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強震中實現預期的合理破壞模式是保證混凝土結構大震抗震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抗震規範修訂所沿襲的加強-加強-再加強的慣性思路不是實現合理破壞模式的唯一出路,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的抗震設計理念更符合抗震設防的總體策略,但尚停留在概念和個案層面,發展到具體的抗震設計方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本項目通過理論分析、非線性數值模擬和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典型RC 結構強震內力重分布規律;對我國現行抗震規範設計方法控制強震下出現預期破壞模式的有效性進行校驗和評估;建立基於多指標的合理破壞模式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典型結構可能的破壞模式的評價並給出設計用推薦方案集;建立基於設計薄弱部位的抗震設計方法體系和統一設計步驟,通過數值分析和模型試驗考察其有效性。項目研究成果為結構抗震設計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對現有抗震設計方法的有益補充,可廣泛套用於結構強震階段抗震設計,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合理有效地控制結構大震下的損傷機制和結構損傷的合理性評價是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理念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合理評價結構構件損傷,根據低周疲勞理論和Miner準則,提出了合理考慮累積損傷效應的改進Park-Ang損傷模型,並提出了基於試驗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機率損傷模型的標定方法以及樣本擴容流程,為基於構件的易損性函式選取提供了建議;根據可靠度理論中的割集方法,對我國現行抗震規範設計的典型結構進行損傷機制校驗和機率評估,識別出結構可能發生的主要典型損傷機制;以等代結構法為基礎,提出了基於預設損傷的RC框架結構抗震設計流程,並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該方法在控制結構損傷(損傷機制、損傷程度、損傷分布)方面的有效性;在簡化基於全機率的PEER-PBEE評價方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安全性和經濟性,系統提出了結構破壞模式多指標評價方法,解決了結構破壞模式合理性評價指標單一的問題,評價方法為指導結構破壞模式選擇和控制提供依據;由此從構件層次損傷到結構體系損傷機制,結合破壞模式多指標評價方法和預設損傷抗震設計方法,發展並建立基於設計薄弱環節理念的混凝土結構大震抗震設計方法;分別按現行規範和大震設計方法設計了兩榀四層三跨的RC框架結構並進行低周反覆載入試驗,驗證了大震設計方法的有效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