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性能的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鑑定關鍵技術研究

基於性能的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鑑定關鍵技術研究

《基於性能的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鑑定關鍵技術研究》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韓小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性能的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鑑定關鍵技術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小雷
  • 依託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三十年來建築抗震鑑定、加固的實踐和震害經驗表明,對既有建築進行抗震鑑定,對不滿足鑑定要求的建築採取適當的抗震措施,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途徑。現行《建築抗震鑑定標準》將抗震鑑定分為抗震構造要求鑑定和抗震承載力鑑定,體現了結構抗震能力是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兩個因素的結合。目前對構造要求的鑑定依舊停留在抗震概念上,缺乏具體構造與構件延性大小的數值對應關係,使結構的真實抗震性能難以準確預測。為此,本項目擬在分析大量已有構件試驗數據的基礎上,採用基於材料本構的微觀模型進行大量的構件彈塑性分析,尋找鋼筋混凝土梁、柱及剪力牆構件對應於現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中7個性能水準下的變形性能指標限值;基於上述變形指標限值與現行規範中給出的結構巨觀變形指標,進行結構整體彈塑性分析,從而建立結構整體抗震性能與構件抗震性能之間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套定量的基於性能的抗震鑑定方法,為重要工程的抗震鑑定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我國量大且面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通過試驗研究和有限元模擬的方法,在構件和結構層面系統地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失效模式、設計方法進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 (1)收集國內外文獻中808個各類RC構件試驗數據並進行整理,建立RC構件試驗資料庫。在對資料庫中構件破壞形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RC構件破壞形態劃分準則,通過對構件試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建立了RC梁、柱及剪力牆不同破壞形態下對應“無損壞”、“輕微損壞”、“輕度損壞”、“中度損壞”、“較嚴重損壞”及“嚴重損壞”6個性能狀態的變形性能指標。 (2)開展了RC梁、柱及剪力牆變形性能指標限值的試驗研究。進行了85個RC構件的低周往復載入試驗,包括9個RC梁、12個RC柱、20個RC矩形剪力牆、12個T形剪力牆、20個工字型剪力牆和12個L形剪力牆試件,獲得各類構件在6個性能狀態下的破壞特徵,建立了RC梁、柱及剪力牆性能狀態、變形限值及破壞程度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採用試驗數據對提出的各類構件性能指標進行驗證。 (3)基於RC構件變形性能指標,開發了結構抗震性能評估子程式。在收集6000多條地震動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長周期結構彈塑性分析的地震動選取方法,建立了適用於實際工程的長周期結構地震波庫。通過抗震性能評估程式,對一批典型結構進行了動力彈塑性分析和易損性分析,得到構件性能與整體結構性能之間的影響關係,提出基於構件變形的結構抗震性能評估方法。 (4)提出系統的基於構件性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評估體系。該體系既適用於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鑑定,同時可以為“超限”複雜工程抗震設計提供參考。 主要成果:(1)發表期刊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2篇,SCI 3篇,EI 9篇;(2)獲得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申請9項國家發明專利;(3)研究成果作為理論基礎套用於廣東省標準《基於性能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規程》(討論稿已編寫完成);(4)成功申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2017A030313274/2017A0303133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