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種內分化的中藥大黃道地性形成的遺傳學機制研究

基於種內分化的中藥大黃道地性形成的遺傳學機制研究

《基於種內分化的中藥大黃道地性形成的遺傳學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由王戌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種內分化的中藥大黃道地性形成的遺傳學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戌梅
  • 依託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藥材道地性的研究一直是中藥學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對其原植物的遺傳分化、居群動態歷史進行研究有助於了解藥材原植物的種內分化和現今分布格局的歷史成因,進而揭示藥材道地性的形成機制。大黃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常用大宗藥材,其原植物(藥用大黃、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是研究藥材道地性形成的理想材料。我們前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三個種是不成立的,但種內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分化。因此本項目擬以大黃原植物的自然居群為研究單元,從染色體、基因(單親遺傳的葉綠體基因和雙親遺傳的核基因)及微衛星位點三個層面對大黃原植物的群體變異和遺傳分化進行研究,揭示其遺傳變異的地理空間格局式樣;結合大黃原植物起源以來的古氣候和古地質資料分析,探討其自然居群的種內遺傳分化與大黃藥材道地性形成的關係。本項研究是從細胞和分子層面闡釋大黃原植物的起源與進化歷史、居群動態及其與大黃道地性形成關係的一種嘗試,研究結果可為其它藥材的類似研究提供借鑑。

結題摘要

大黃原植物種記憶體在著巨大的分化,是研究藥材道地性形成的理想材料。本項目從染色體、葉綠體基因與核基因及微衛星分子標記分析了大黃原植物的遺傳分化及其與現今分布格局的關係以及居群動態歷史,揭示了大黃道地性的形成機制。研究結果如下:染色體分析表明大黃原植物均為二倍體,核型上存在一定變異,但這種變異與形態變異沒有相關性;除葉綠體基因顯示大黃原植物無明顯的遺傳結構以外,低拷貝核基因和微衛星位點標記證據均支持大黃原植物居群整體上可劃分為東、西部兩大分支,儘管在個別居群上在兩種遺傳標記間存在差異。核基因數據支持遺傳變異主要發生在兩個分支之間,分支以內的遺傳變異較小;而微衛星位點標記支持遺傳變異主要發生在居群內,分支之間的遺傳變異較小,這種差異可能與基因的進化速率不同有關;更新世期間發生的地質事件以及氣候的劇烈振盪對大黃原植物的分布格局形成及進化歷史有較大的影響;大黃原植物在遺傳上劃分的東、西部兩大分支與地理分布格局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與傳統的大黃道地與非道地產區吻合,即西部分支代表大黃道地產區,東部分支代表大黃的非道地產區,大黃道地性的形成與其原植物的種內分化相關;該項目的完成為同類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鑑,也為大黃原植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