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本體的臨床路徑建模與電子化方法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李勁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本體的臨床路徑建模與電子化方法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勁松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構建一個良好的臨床路徑模型對創建實用型電子化臨床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能夠處理臨床變異並隨之調整診療流程的電子化臨床路徑才能適應複雜多變的臨床環境,滿足臨床信息化的需求。然而,現有的電子化臨床路徑還不能做到這一點,故而制約了臨床路徑的適用範圍和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本課題從分析臨床路徑的結構和內容入手,將臨床路徑分解為一系列診療流程段,進而將每一診療環節的隱性知識明示化,並在此基礎上抽取確保臨床路徑順利運行的信息要素;針對信息要素,採用本體建模方法構建臨床路徑事實庫和規則庫,得到一個臨床路徑的本體模型,再對其進行測試和完善。基於該模型提出一種靈活調整診療流程並通過檢查表(checklist)展示具體診療任務的臨床路徑電子化方法,依據上述模型和電子化方法建立一個肺葉切除術知識庫並創建其電子化臨床路徑,用以驗證這一基於本體的建模和電子化方法並對其最佳化,為其它病種臨床路徑的創建和套用打下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醫療衛生行業在控制醫療費用、規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國內外研究表明,臨床路徑作為一種兼顧醫療質量管理和績效管理的現代醫療管理模式,是應對上述挑戰的重要手段。然而,臨床路徑在臨床實踐中的套用情況並不理想,醫療行業中實際套用的臨床路徑廣泛存在著電子化程度低、知識體系不完善、動態適應性不足、開發和實施成本高等缺陷,嚴重製約了臨床路徑的適用範圍和實施效果。隨著醫院數位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路徑電子化需求不斷提升,而要創建能夠達到臨床實用標準的電子化臨床路徑,其前提是要建立一個完整、規範而靈活的臨床路徑模型。 本課題著眼於臨床路徑的建模和電子化研究。通過對臨床路徑結構和內容的分析,將診療流程逐層細化,抽取確保臨床路徑順利實施的關鍵信息,提出了臨床路徑建模七要素;根據臨床路徑關鍵信息要素,採用基於本體的建模方法,構建了臨床路徑本體模型;基於臨床路徑本體模型,提出了能夠展示具體診療任務,處理臨床變異,靈活調整診療流程的臨床路徑電子化方法,開發了一套電子化臨床路徑管理系統,實現了臨床路徑與臨床路徑實施環境(醫院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互動;以肺葉切除術相關領域知識實例化臨床路徑本體模型,構建了一個肺葉切除術臨床路徑知識庫,制定其電子化臨床路徑,驗證並最佳化了臨床路徑本體模型和電子化方法。本課題解決了臨床路徑實用性不足的問題,為臨床路徑的創建、實施和推廣提供了理論基礎、方法依據和可靠的技術支撐,為促進醫療成本控制、醫療過程監督、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對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