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地域差異的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及轉型研究

《基於地域差異的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及轉型研究》是依託東北大學,由王玉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地域差異的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及轉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玉波
  • 依託單位:東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土地財政是政府管理中熱點問題。已有研究較缺少不同地域土地財政情況系統分析及轉型方案構建;認識到土地財政不可持續性,但很少有“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及轉型研究。本項目分析土地財政形成動因系統構成,對31省(市)的其間關係進行實際驗證。採用計量模型、空間分析、統計分析等方法,揭示288個地市土地財政對地方財政貢獻程度及其構成與地方經濟發展內生性聯繫的地域差異規律。從土地資源瓶頸約束與房價調控及國家深化改革政策影響,測算“后土地財政時期”不同集群地域可出讓土地數量差異、分析調控及改革政策對土地性收入影響差異。探明“后土地財政時期”各集群地域經濟波動情況,評估其土地融資風險及運營償債能力,預判地方政府可能採取破壞式增收策略。以土地財政成因為切入點,根據土地財政地域差異情況,構建“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規避及轉型的國家層面與地域差別化政策方案。研究成果為“后土地財政時期”轉型提供分析框架與科學體系。

結題摘要

現有研究充分認識到了土地財政形成驅動因素、正負功效,證實了土地財政規模及依賴程度、財政收入激勵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方式、土地財政推動經濟成長、土地財政影響居民收入消費及公共品供給、土地財政與城市用地規模聯動關係等方面,在全國範圍內都存在東部、中部、西部的區域差異。 本研究從國家土地資源瓶頸約束、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導致的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等方面,闡釋“后土地財政時期”涵義。論述其對各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可能會產生的後續負效應,包括城市化進程中土地不能再持續提供資源與資金支持、由路徑依賴導致的土地違法、對生態環境與資源承載力及糧食安全保障的破壞、以風險與破壞式行為獲取財政增收。依據土地財政發展所處發展階段(發展階段、旺盛階段、中期階段、淡出階段),將31個省(市)土地財政情況劃分為4種集群類型。針對不同集群地域土地財政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后土地財政時期”負效應特徵,提出過渡轉型政策方案。 從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利用未來若干年收益融資本質,闡述土地財政替代融資機制涵義。依據公共財政、區域非均衡協調發展、馬克思地租(國債國稅)理論,構建區域土地財政替代融資機制政策方案,主要包括:發揮土地整理潛力的財政功效、改變土地財政為動力源泉的城市化、發行地方基礎設施債券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融資、發展高端服務業與戰略新興產業增加稅收來源等。 農村建設用地入市是解決后土地財政時期過渡有效措施。新型城鎮化還需土地財政發揮正向功效、農村建設用地低效利用及國家致力於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方面,論述土地財政驅動農村建設用地入市作用機理。正向效應:盤活巨大農村建設用地資源、保障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區域生產要素及推動經濟成長;負向效應:減少地方政府土地出讓規模及收益、減少地方財政來源對公共設施建設支出影、債務償還壓力導致破壞式的政府財政增收與融資行為。在此基礎上,構建不同區域農村建設用地入市影響土地財政興利除弊調控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