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同步EEG-fMRI的MRI陰性顳葉癲癇致癇網路的特徵和干預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安東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同步EEG-fMRI的MRI陰性顳葉癲癇致癇網路的特徵和干預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安東梅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顳葉癲癇是最常見的耐藥性癲癇類型,約占所有耐藥性癲癇的2/3,外科治療被認為是其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癲癇術前評估是世界公認的難題,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評估更具挑戰性,多需要侵入性的顱內植入電極記錄進行評估,且手術預後不盡人意。致癇網路在癲癇發生髮展中起重要作用,闡明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致癇網路特徵將有利於改變現狀。本項目擬在課題組前期基於同步腦電圖-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對局灶性癲癇的研究基礎上,以MRI陰性顳葉癲癇為研究對象,採用同步EEG-fMRI成像技術,探索個體化的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相關的致癇網路及網路內部動態變化特徵,以手術預後為金標準驗證所發現的致癇網路特徵,探討手術對致癇網路不同部位的干預作用,對不同預後患者的致癇網路特徵進行比較研究,力圖探尋預測手術預後的影像學指標。研究結果將可能為MRI陰性顳葉癲癇的無創性術前評估提供新的思路,並為手術預後的預測提供影像學指標。
結題摘要
顳葉癲癇是最常見的耐藥性癲癇類型,約占所有耐藥性癲癇的2/3。致癇網路在癲癇發生髮展中起重要作用,闡明顳葉癲癇致癇網路特徵將有助於理解其發病機制,同時將有利於提高療效。我們利用同步EEG-fMRI技術研究了MRI陰性顳葉癲癇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相關的致癇網路,結果發現在癲癇樣放電發放時,顳葉內側結構、顳葉新皮質、及遠隔腦區出現BOLD信號激活,同時在默認網路相關腦區出現負激活。我們通過動態功能連線的分析方法還發現,瞬時的顳區癲癇樣放電發放時,海馬與默認網路相關腦區功能連線降低,而杏仁核與“獎賞系統”相關腦區功能連線增強,提示短暫的癲癇樣放電對意識水平、情緒等功能產生影響。另外,我們通過非匹配負波檢查還發現顳葉癲癇患者不僅在乳突區(顳區)還在額中央區非匹配負波潛伏期延長,再次說明顳葉癲癇是一種網路疾病。我們還研究了顳葉癲癇患者在術前、術後3月、6月、12月、24月白質纖維的動態變化情況,即腦結構網路變化,研究發現了三種不同模式的白質纖維FA改變,模式一:術後3月白質纖維FA值降低,之後穩定;模式二:術後白質纖維FA值逐漸升高;模式三:FA值在術後3月短暫下降,隨後逐漸上升,這反應了癲癇手術後白質纖維存在截然不同的“恢復”模式。本項目的研究結果有助於進一步理解顳葉癲癇的網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