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勞動分工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研究

基於勞動分工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研究

《基於勞動分工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研究》是李敬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3月。

該書主要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的基本理論觀點和相關問題進行探索,在構建理論分析模型基礎上,分析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原因,提出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調控戰略和調控手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基於勞動分工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研究
  • 作者:李敬等
  • 首版時間:2014年3月
  • 字數:249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在綜合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決定的數量模型,探索了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的決定因素;然後從農村金融發展的“水平差異、功能差異、機構差異和環境差異”四個維度揭示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特徵。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原因,建立了基於“門檻效應”與風險約束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調控模型,探究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調控戰略,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1章 總論
第2章 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決定模型——基於勞動分工的視角
第3章 農村金融水平差異——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分析
第4章 農村金融功能差異——中國農村金融促進農業經濟成長的區域差異分析
第5章 農村金融機構差異——中國農村金融機構分布的區域差異分析
第6章 農村金融環境差異——中國農村金融運行環境的區域差異分析
第7章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原因分析
第8章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的調控
第9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作品鑑賞

該書運用超邊際分析,建立了一個基於勞動分工、涵蓋教育、農村投資動力的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決定模型,深化了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決定因素的認識。現有研究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決定問題還停留在金融與經濟關係的層面上,認為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決定於經濟發展水平。但經濟發展水平本身是一個內生變數,用經濟發展水平來解釋金融發展水平顯得過於籠統。該書運用超邊際分析,建立了一個基於勞動分工、涵蓋教育、農村投資動力的農村金融發展模型。理論模型表明,從勞動分工的視角來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主要取決於農村商品交易效率、農村金融交易效率、投資品的生產彈性係數、農民個體受教育水平、區域整體教育發展水平和恩格爾係數
該書從農村金融的使命與功能出發,綜合考慮農村金融發展的滲透度、方向性和可持續性,建立了“三位一體”、“5指標+1因子”的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複合度量體系,彌補了現有度量四個方面的不足,為正確評估各地區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提供了依據。5指標分別是農民人均貸款與地區人均貸款之比、獲得貸款農戶數與總農戶的比例、農業貸款與農業GDP之比、農民人均小企業貸款與地區人均貸款之比、良好貸款比例。考慮到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農村金融的需求有差異,同時考慮到農業大省可能存在的更多的政策性金融,在5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加一個校正因子。這些政策因素和需求差異因素與農業在地區經濟中的份額正相關,因此校正因子是農業增加值和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的函式。
該書運用雙狀態空間Durbin面板模型,揭示了農村金融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深化了對農村金融發展空間關聯性的認識。研究發現,東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省(市、區)之間農村金融發展均存在顯著的空間正向溢出效應。而東、中部地區的空間正向溢出效應高於西部地區,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各省(市、區)之間空間關聯作用越強。而農村金融交易效率具有顯著的空間負效應,表明農村金融體系發達的地區,對周邊地區會產生金融吸附效應。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12月,該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基於勞動分工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區域差異研究》
2014年3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405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