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互補性的的產學研合作與企業內部研發的關係研究》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樊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互補性的的產學研合作與企業內部研發的關係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樊霞
- 依託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隨著技術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技術複雜性的加劇,企業單靠依賴自身的研發能力已難以跟上技術進步的節奏,由此,產學研合作成為企業尋求外部技術資源和合作以增強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但由於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不足,對於產學研合作的定位問題及其與企業內部研發之間的複雜性關係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本項目基於國內外產學研合作的相關研究,以廣東省產學研合作為研究對象,引入互補性和超模性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探討產學研合作的影響和制約因素,構建以企業吸收能力為平台的企業內部研發與產學研合作的互補性關係模型並進行實證檢驗,探索並揭示產學研合作對企業內部研發影響的內在機理,提出促進企業內部研發與產學研合作有機結合的情景模型,促進企業對外部技術源的有效獲取與轉移,實現對企業內部研究開發的有效補充。
結題摘要
項目運用案例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基於企業技術能力演化的視角,結合廣東省“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框架的實踐,研究探討了企業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選擇及其與企業內部研發之間的互補性複雜性關係,揭示了產學研合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與創新點包括:第一,研究分析了技術屬性、企業特徵及環境特徵因素對企業產學研合作傾向的影響,並分析了不同技術能力演化階段與產學研合作模式選擇間的匹配關係。發現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創新模式選擇的關鍵因素,處在技術獲取能力階段的企業,匹配效果最佳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為技術轉讓、委託開發;處於技術吸收能力和創新能力階段的企業,匹配效果最佳的合作模式為合作開發和共建實體。第二,通過對嘉寶莉集團的典型案例研究,分析了隨企業技術能力的演化,產學研合作與企業內部研發的互動從替代、互補再到替代的三階段演化過程。當企業缺乏前期技術積累,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與高校科研院所差距太大,產學研合作對企業內部研發具有替代關係;在企業技術能力的成長期,企業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差距逐步縮小,企業較強的產業化能力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較易形成互補互利的關係;在企業技術能力的成熟期,產學研合作的重點是長期的、基礎性的、前沿性的技術,而企業則發揮企業專長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活動,產學研合作和內部研發間的互動關係更多的表現為替代關係。第三,通過運用互補性理論及超模模型,對產學研合作與內部研發的互動關係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並發現了企業研發投入密度在兩者互動關係中的門檻效應,只有當企業R&D投入越過門檻值後,產學研合作對企業獨立研發的互補性作用才能得以發揮。 第四,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從研發投入、創新行為過程、創新績效及經濟效益等四個方面,研究分析了產學研合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應。發現當前產學研合作對企業研發費用、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和利潤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而對於出口創匯率和每百人授予專利數則有消極作用。 項目按照項目計畫開展研究工作,在完成項目研究報告的同時,指導完成碩士畢業論文2篇,公開發表論文23篇(含錄用8篇),其中,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認定的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7篇,EI/ISTP檢索論文5篇,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順利實現項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