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塘系統內部結構演變的遙感分析

《基塘系統內部結構演變的遙感分析》是依託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由劉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塘系統內部結構演變的遙感分析
  • 依託單位: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 項目負責人:劉凱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基塘系統是熱帶亞熱帶低洼積水地區最成功的農業耕作模式,具有較強的生態服務功能。基塘系統內部結構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演變是制約區域經濟發展、影響區域生態農業平衡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將以長周期、多時相高空間解析度衛星影像數據(DISP和SPOT)為基礎,採用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獲取不同自然環境條件、不同歷史時期里,基塘系統空間分布現狀、空間格局的差異、演變過程和特徵,構建基於空間形態的基塘系統演變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對比分析不同區域基塘系統的演變過程,並結合社會經濟條件(城市化進程、人口、農業結構和生產效率)來探討導致基塘系統演變的驅動機制。所得研究結果將為了解和掌握基塘系統歷史分布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參考;為科學總結和規劃基塘系統開發、利用和重建提供輔助決策;對探索我國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轉變,探討發達地區生態農業建設和區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基塘系統是我國農民經過長期的耕作實踐摸索出來的一種種養結合、水陸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態系統,被認為是改造低洼漬水地區最成功的農業生態耕作模式。其特殊的耕作模式,為區域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20世紀90年代後期,遙感技術開始套用於基塘系統的現狀分布、變化監測等研究領域。與傳統野外調查方法相比,遙感技術具有觀測範圍廣、數據獲取周期短等優勢。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平台、多時相、多空間解析度的遙感影像的獲取使得遙感技術在基塘系統領域的相關研究中顯得十分突出和重要。本課題以順德基塘系統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多源多時相遙感影像的優勢,採用面向對象分類方法識別並提取基塘系統及其他用地類型的遙感信息,以全區、各街鎮、單個基塘系統對象為分析單元,探討在長時間跨度里(20世紀60年代至今)順德基塘系統在全局尺度、中觀尺度、微觀尺度上的演變過程及影響因素。全局尺度的研究結果表明:1978年順德基塘系統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區,在隨後的發展中,存在向東部蔓延的特徵。基塘系統重心先向東北方向轉移,隨後沿西南方向轉移。在1978~1993年間,順德基塘系統具有較小的增長,1993年開始以較快的速率下降。1978~2011年順德基塘系統比重從46.2%降至27.7%,這期間順德基塘系統主要受到城市用地和其他農用地變化的影響。其中1978年的基塘系統有48.57%轉為2011年的城市用地,基塘系統與其他農用地相互轉換的現象也比較明顯。中觀尺度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巨觀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決策的影響下,1978年具有相同基塘系統面積比重(約為79%)的龍江鎮和杏壇鎮,在3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兩鎮基塘系統演變具有較大的差異。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3年以後,龍江鎮城市用地擴張迅速,侵占了大部分基塘系統用地,基塘系統面積比重降至35%;杏壇鎮則注重生態農業的建設,基塘系統保留良好,2011年仍保留了占鎮區面積53%的基塘系統。順德街鎮的基塘系統呈現兩種變化趨勢:A類街鎮基塘系統逐年遞減,包括均安鎮、樂從鎮、勒流街道、龍江鎮、杏壇鎮;B類街鎮基塘系統先增加後減少,包括北滘鎮、陳村鎮、大良鎮、倫教街道、容桂街道。微觀尺度研究結果表明:順德基塘系統的基-塘比由1967年的5:5演變到2011年的3:7。基塘系統空間形態趨向於標準化和單一化:單個塘面的面積變大、形狀趨於規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