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胡同

培智胡同

位於北京宣武區東北部,東起煤市街,西至棕樹二條。

培智胡同,因其相鄰的胡同稱培英胡同,所以取名培智胡同。

此胡同在清光緒年間刊印的《京師坊巷志稿》上記為“小馬神廟,有六館祠”。此六館祠即馬神廟,很小,只有一間房,所以稱小馬神廟。1965年全市整頓地名時,改今名。

京劇名家劉硯芳(文武老生)、劉硯亭(淨)、楊小樓(武生)、郝壽山(淨)等曾寓居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培智胡同
  • 位置:北京宣武區東北部
  • 名字由來:因其相鄰的胡同稱培英胡同
  • 原稱:小馬神廟
胡同里有院落有不少都掛著保護院落的牌子。
培智胡同原稱小馬神廟,小馬神廟又稱“六聖祠”。附近的培英胡同稱大馬神廟街。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認為大小馬神有迷信色彩,故改稱培智胡同、培英胡同。
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運輸和作戰都少不了,因此人們對馬不僅情有獨鐘,而且還賦予了神話色彩,不但有“天馬”、“神馬”,還有“馬神”。在北京地區就有十餘處叫“馬神廟”的地名,而且當年確有祭祀馬的廟宇。
培智胡同不僅有一個小馬神廟,還有“六聖祠”(亦有“六館祠”之說),這“六聖祠”祭祀的是哪路神仙,已不可查。但“六聖”沒有“馬神”名氣大,故而小胡同冠以小馬神廟了。
培智胡同的東口在煤市街,而另一個出口則在給孤寺東夾道。胡同是曲尺形的,但長短與大馬神廟街(培英胡同)差不多。
北京胡同的名稱是有時代色彩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京人且又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術,將胡同名稱由俗變雅,變為符合時代精神是拿人好戲。像驢市變為禮士、臭糞廠變成抽芬廠、王八大院變成王家大院等,便是其中的“傑作”。
培智胡同名稱遠比“小馬神廟”更有新意。眼下,這一帶也在大拆大建,不知培智胡同能否保留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