埡岔壩

埡岔壩

埡岔壩位於恩施市盛家壩集鎮南3公里處,大集體時代原名青綠大隊。此地處於三個岔口匯合處的平地上,故名埡岔壩。小路形成“丫”字形,也作丫岔壩。經過最新的行政區域規劃,現在的埡岔壩為村組級單位,隸屬於下雲壩村,稱為埡岔壩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埡岔壩
  • 地理位置:恩施市盛家壩集鎮南3公里處
埡岔壩所轄範圍,位置區分,所轄範圍,自然資源,農業資源,自然風光,

埡岔壩所轄範圍

位置區分

上埡岔壩,位於盛家壩鄉鎮南3公里處。此地處三個岔口匯合處的一個平壩上,因在埡岔壩上方,故得此稱。上埡岔壩包括中醫、孫家灣、杉木林、木耳場、長灣、車落洞、尚洞雲、岩腳。下埡岔壩因海拔位置略低於上埡岔壩所以稱其為下埡岔壩,下埡岔壩包括小村、道角、逃官寨、後槽、向家院子。

所轄範圍

埡岔壩在二十一世紀初還屬於村級單位,所轄眾議、尚洞雲、孫家灣、聖孔、杉木林、長塆六個隊組,如今統一叫做埡岔壩,在行政區域上不再細分級別,以前的隊組稱呼只是被當地人拿來區分小範圍。
長塆,下埡岔壩東北2.6公里處。地處山塆,山塆較長,故名。聖孔,下埡岔壩北800米處。相傳,天干時,人們請巫師打洞(孔)求雨,當地稱這樣的洞為聖孔。木耳場,下埡岔壩東北1.7公里處。原產木耳,人們在此辦過木耳加工場,故名。眾議,下埡岔壩東北900米處。此地人們由於沒有文化,經大家商議後辦起了學校,故名。孫家塆,下埡岔北400米處。地處山塆,孫姓較多,故名。杉木林,下埡岔壩東北1公里處。此地過去杉木成林,故名。尚洞雲,下埡岔壩東南1公里處。此地有個洞,過去有和尚廟,經常霧氣騰騰,似雲一般,故名。岩腳,下埡岔壩西南1.5公里處。地處山岩腳下,故名。小村,下埡岔壩南950米處。村中住戶少,故名。倒角,下址岔壩東南1.1公里處。此地有兩個小山塆,一條小溝,地處兩塆所夾的倒角內,故名。後槽,下埡岔壩東南1.2公里處。地處槽地,位於倒角後面(東南),故名。向家院子,下址岔壩西南1.76公里處。向姓人家居住,故名。逃官寨,下埡岔壩東南2公里處。傳說過去有兩個縣官逃到此地寨住過,故名。

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

埡岔壩的土質資源較好,在解放初期主要是種植大米,玉米,藥材為主,改革開放以後埡岔壩隸屬於下雲壩,主要成了當地省級菸草基地,另有多種藥材,蔬菜的規模種植被當地人接受。

自然風光

埡岔壩境內溶洞較多,較為大型的有三眼洞、龍橋坪(洞)、破鑼洞等,當地建築主要以土家吊腳樓式的建築為主,其風光美不勝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