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子蠶繭

埠子蠶繭

埠子蠶繭,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埠子蠶繭
  • 產地名稱: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
  • 登記年份:2020
  • 品質特點:呈橢圓形,大小適中、勻稱,外觀潔白,光澤好,繭層厚,縮皺均勻。內在品質解舒好,繭絲長、潔淨度高、萬米吊糙低,適合生產高品位生絲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埠子蠶繭呈橢圓形,大小適中、勻稱,外觀潔白,光澤好,繭層厚,縮皺均勻。內在品質解舒好,繭絲長、潔淨度高、萬米吊糙低,適合生產高品位生絲。

自然生態環境

2.1 氣候情況 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4.1℃,年均日照231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約為 11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無霜期211天,初霜期在10月下旬,降雪在12月中旬左右,年活動積溫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光熱資源利於桑葉生長和養分積累,由於暖溫季風的影響,每年4~11月份空氣濕度在72%rh左右,其中春蠶期的5~6月份在68.5%rh左右,秋蠶期的9~10月份在76.5%rh左右,非常有利於家蠶生長繁育和蠶繭保護,是生產優質蠶繭天然條件。 2.2 土壤情況 地勢平緩,坡降很小,以砂壤土為主,土質肥沃,土層厚度大於80厘米,土壤通氣性和排水性良好,且土壤富含有機質,保證桑樹根系的生長。 2.3 水文情況 埠子鎮屬古黃河流域,地處兩湖、兩河之間,地理環境受季風性氣候影響明顯,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境內河道和水塘分布密集,河流水與地下潛水相互補給,生態水能資源豐富,保證生態農業基本的灌溉需求。 優好水質及含水量促使桑樹有機質合成,提高桑蠶的機體免疫力和抗逆性,降低桑蠶的發病率;同時水含量在75%發上的桑葉能夠有效地助動桑蠶的消化,提高桑蠶對桑葉的食用度,促進了桑蠶的均衡生長發育,對提高蠶繭的產量和質量效果顯著。

地域範圍

埠子蠶繭產地位於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地域保護範圍為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蠶桑村、肖橋村、杜樓村、夏莊村、街南居委會, 5個行政村(居)54個村民小組。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0′51〞~118°16′21〞、北緯33°47′ 11〞~33°50′ 52〞,區域保護面積1000公頃。現種植面積260公頃,年產量為0.6萬噸。

產品品質特徵

4.1 感官特徵 “埠子蠶繭”呈橢圓形,大小適中、勻稱,外觀潔白,光澤好,繭層厚,縮皺均勻。內在品質解舒好,繭絲長、潔淨度高、萬米吊糙低,適合生產高品位生絲。 4.2 理化指標 “埠子蠶繭”萬米吊糙(次)≤1.1,潔淨(分)≥95,毛繭出絲率≥38%,解舒率≥70%,毛腳繭率≤5%,霉繭率≤1%,解舒絲長≥900米,蠶絲纖度(D)≥2.5。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規定要求。 3.2 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埠子蠶繭“產區桑品種以“強桑1號”為主,產量高、葉質好;蠶品種以“菁松x皓月”為主。 3.3 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3.3.1 桑樹栽培 立地條件:壤土和砂質壤土為主,PH值為6.5至7.5,有機質含量≥1.5%。 栽植時間:以冬栽為主(12月至次年2月),夏秋季補植。 栽植密度:800~1000株/667㎡。 樹型養成:三乾六拳12條。每株有效枝條≤12根,即畝桑千株萬條。 栽植要點:①全面翻耕,施足基肥。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5000kg。②拉線划行,寬行株窄。行距2.0m,柱距0.4m。③栽植深度以埋過青莖3.5㎝左右為宜,栽後踩實,地上留莖20~25㎝為宜。④遇乾旱天氣,栽後要澆水定根,防止乾枯。 桑園管理:①配比施肥。採用溝施或穴施,按N:P:K=5:2:3的比例,採取全年二次施肥法:第一次在冬季剪梢至春芽萌發前,用溝施法每畝施入有機肥2000kg,專用複合肥100kg,尿素30kg。此次施肥量占全年的60%。第二次在夏伐後,用溝施法或穴施法,每畝施入專用複合肥75kg,尿素25kg。②病蟲害防治。抓住兩個階段:即夏伐後和秋蠶結束後兩個時期進行封園;掌握一個原則:即“五統四治三結合”的原則;“五統”即統一時間、同一藥品、同一濃度、同一方法、同一人員,“四治”治早、治小、治少 、治了,“三結合”即化學防治與桑園田間管理相結合、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與人工捕殺相結合。③田間管理。除枯去弱、兩行一道溝、畦平溝直、夏犁冬耕、通透保墒。 環境、安全要求:由於家蠶對農藥的敏感度決定了桑園用藥的嚴格性: 短效、低毒。因此,農藥、化肥等的使用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存在對環境污染。 3.3.2 桑蠶飼養 飼養時間:全年養蠶三次,即春蠶:5月1日前後收蟻,至6月初售繭;夏秋蠶:7月20前後收蟻,8月中下旬售繭、晚秋蠶:9月15日前後收蟻,10月中旬售繭。 用葉標準:收蟻用葉以芽梢頂端向下第2~3位葉為宜,採用“三看三模”(即:看葉色、葉位、葉脈;摸厚薄、摸軟硬、摸光滑度。)法確定適熟葉;1、2齡小蠶用葉以芽梢頂端向下第3~5位葉為宜,隨著齡期增大,由采嫩綠色葉逐漸采向濃綠色葉;大蠶使用成熟的三眼葉或片葉飼養。 溫濕度標準:小蠶期期飼育溫度27~28℃,相對濕度90~95%(乾濕差1~2);大蠶期飼育溫度24~25℃,相對濕度65~70%(乾濕差3~4)。 質量管控:①建立防病衛生制度:環境消毒要求;蠶體、蠶座消毒要求;抗病藥物添食要求;飼養操作要求;桑葉采、貯、運要求;給桑要求;眠起處理要求。 上蔟與蔟中管理:見熟蠶5%使用蛻皮激素促使上蔟齊一。上蔟當日保護溫度25~26℃,相對濕75~80%(乾濕差3~4),繭殼形成後用24~25℃、相對濕75~80%(乾濕差3~4)。蔟室內保持晝明夜暗,光線均勻,防止強風直吹。方格蔟是唯一上蔟用具。 采繭適期:春蠶在上簇後6天左右,夏、秋蠶在上蔟後5天左右,此時蛹體已變為黃褐色。采繭過早,蠶未化蛹或剛化嫩蛹被震動而出血,造成內印而影響繭質;采繭過遲,不但影響產量,而且容易出現穿孔和破頭繭、甚至是蛾口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蠶繭乾燥:採用熱空氣乾燥法。根據蠶繭乾燥規律,頭烘高溫低濕,二烘前階段降溫適濕,二烘後階段低溫保濕。第一階段烘乾溫度為105℃至110℃,持續時間5至6小時,第二階段烘乾溫度為100℃至70℃先高后低,烘乾到含水率10%至15%。 3.4 生產記錄 對產品生產地點、品級、操作步驟、加工流程、貯存方法等操作的日期、方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包裝標識規定

埠子鎮境域範圍內所有的“埠子蠶繭”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埠子蠶繭”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埠子蠶繭”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