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伺服器(域伺服器)

域名伺服器

域伺服器一般指本詞條

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伺服器)是進行域名(domain name)和與之相對應的IP位址 (IP address)轉換的伺服器。DNS中保存了一張域名(domain name)和與之相對應的IP位址 (IP address)的表,以解析訊息的域名。 域名是Internet上某一台計算機或計算機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標識計算機的電子方位(有時也指地理位置)。域名是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的,通常包含組織名,而且始終包括兩到三個字母的後綴,以指明組織的類型或該域所在的國家或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域名伺服器
  • 外文名:Domain Name Server
  • 簡稱:DNS
  • 組成: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
概述,域名解析,必要性,解析過程,域名類型,類型,主域名伺服器,輔助域名伺服器,快取域名伺服器,轉發域名伺服器,優點,缺點,提供商,發展歷史,

概述

把域名翻譯成IP位址的軟體稱為域名系統,即DNS。它是一種管理名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分不同的組來負責各子系統的名字。系統中的每一層叫做一個域,每個域用一個點分開。所謂域名伺服器(即Domain Name Server,簡稱Name Server)實際上就是裝有域名系統的主機。它是一種能夠實現名字解析(name resolution)的分層結構資料庫。

域名解析

必要性

你在域名註冊併購買了主機服務後,你需要將域名解析到所購買的主機上,才能看到網站內容。在絕大部分情況下,DNS域名伺服器解析好域名後,並不能馬上看到網站內容,而是要過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能打開你的網站

解析過程

要明白為什麼域名解析需要這么長時間,就需要了解域名解析過程和DNS伺服器的作用。
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台電腦都被分配一個IP位址,數據的傳輸實際上是在不同IP位址之間進行的。包括我們在家上網時使用的電腦,在連上網以後也被分配一個IP位址,這個IP位址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動態的。也就是說你關掉數據機,再重新打開上網,你的上網接入商會隨機分配一個新的IP位址。
網站伺服器本質上也是一台連上網的電腦,只不過配置上更適合作為伺服器,並且放在數據中心,保持低溫,低塵環境,同時有安全保衛。這些伺服器使用固定IP位址連入網際網路。
一個域名解析到某一台伺服器上,並且把網頁檔案放到這台伺服器上,用戶的電腦才知道去哪一台伺服器獲取這個域名的網頁信息。這是通過域名伺服器來實現的。
域名伺服器DNS是英文Domain Name Server的縮寫。每一個域名都至少要有兩個DNS伺服器,這樣如果其中一個DNS伺服器出現問題,另外一個也可以返回關於這個域名的數據。DNS伺服器也可以有兩個以上,但所有這些DNS伺服器上的DNS記錄都應該是相同的。
在DNS伺服器中保留有該域名的DNS記錄,比如A記錄,MX記錄。A記錄是用來指定主機名(或域名)對應的IP位址。MX記錄用來解析域名郵件伺服器。在很多情況下。
當一個瀏覽者在瀏覽器地址框中打入某一個域名,或者從其他網站點擊了連結來到了這個域名,瀏覽器向這個用戶的上網接入商發出域名請求,接入商的DNS伺服器要查詢域名資料庫,看這個域名的DNS伺服器是什麼。然後到DNS伺服器中抓取DNS記錄,也就是獲取這個域名指向哪一個IP位址。在獲得這個IP信息後,接入商的伺服器就去這個IP位址所對應的伺服器上抓取網頁內容,然後傳輸給發出請求的瀏覽器。
這個過程描述起來蠻複雜,但實際上不到一兩秒鐘就完成了。

域名類型

一是國際域名(international top-level domain-names,簡稱iTDs),也叫國際頂級域名。這也是使用最早也最廣泛的域名。例如表示工商企業.com .top,表示網路提供商的.net,表示非盈利組織.org等。
二是國內域名,又稱為國內頂級域名(national top-level domainnames,簡稱nTLDs),即按照國家的不同分配不同後綴,這些域名即為該國的國內頂級域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按照ISO3166國家代碼分配了頂級域名,例如中國是cn,美國是us,日本是jp等。

類型

主域名伺服器

負責維護一個區域的所有域名信息,是特定的所有信息的權威信息源,數據可以修改。

輔助域名伺服器

當主域名伺服器出現故障、關閉或負載過重時,輔助域名伺服器作為主域名伺服器的備份提供域名解析服務。輔助域名伺服器中的區域檔案中的數據是從另外的一台主域名伺服器中複製過來的,是不可以修改的。

快取域名伺服器

從某個遠程伺服器取得每次域名伺服器的查詢回答,一旦取得一個答案就將它放在高速快取中,以後查詢相同的信息就用高速快取中的數據回答,快取域名伺服器不是權威的域名伺服器,因為它提供的信息都是間接信息。

轉發域名伺服器

負責所有非本地域名的本地查詢。轉發域名伺服器接到查詢請求後,在其快取中查找,如找不到就將請求依次轉發到指定的域名伺服器,直到查找到結果為止,否則返回無法映射的結果。

優點

之所以域名解析不需要很長時間,是因為上網接入商,比如北京電信河南電信等,為了要加速用戶打開網頁的速度,通常在他們的DNS伺服器中快取了很多域名的DNS記錄。這樣這個接入商的用戶要打開某個網頁時,接入商的伺服器不需要去查詢域名資料庫,而是把自己快取中的DNS記錄直接使用,從而加快用戶訪問網站的速度。這是優點。

缺點

缺點是上網接入商ISP的快取會存儲一段時間,只在需要的時候才更新,而更新的頻率沒有什麼標準。有的ISP可能1小時更新一次,有的可能長達一兩天才更新一次。
所以新註冊的域名一般來說解析反倒比較快。因為所有的ISP都沒有快取,用戶訪問時ISP都是要查詢域名資料庫,得到最新的DNS數據。
而老域名如果更改了DNS記錄,但世界各地的ISP快取數據卻並不是立即更新的。這樣不同ISP下的不同用戶,有的可以比較快的獲取新的DNS記錄,有的就要等ISP快取的下一次更新。

提供商

最後要說明的一點是,DNS伺服器和網頁伺服器可以是同一個提供商提供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通常虛擬主機提供商也提供自己的DNS伺服器,這樣用戶只要把自己的域名指向虛擬主機提供商自己的域名伺服器就可以了。有的用戶喜歡使用域名註冊服務商提供的DNS伺服器,這時候用戶就要在域名註冊商的DNS伺服器中更改DNS記錄,如A,MX記錄等到虛擬主機提供商的IP位址
域名伺服器區域(DNS zone: Domain Name Server zone):
域名伺服器區域(DNS zone)是在DNS樹中的授權點。它包括來自向下的特定點的所有名稱,除了那些其它的權威區域。權威的名稱伺服器能夠被其它DNS要求做名稱到地址的轉換。很多域名伺服器能夠在一個組織之記憶體在,但是僅那些被根域名所知的能夠被通過Internet的用戶訪問。其它的域名伺服器回響僅僅是內部訪問。

發展歷史

1985年,Symbolics公司註冊了第一個.com域名。當時域名註冊剛剛興起,申請者寥寥無幾。
1993年Internet上出現WWW協定,域名開始吃香。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NSI)公司與美國政府簽下5年契約,獨家代理.COM、.ORG、.NET三個國際頂級域名註冊權。當時的域名總共才7000左右。
1994年開始NSI向每個域名收取100美元註冊費,兩年後每年收取50美元的管理費
1998年初,NSI已註冊域名120多萬個,其中90%使用".COM"後綴,進帳6000多萬美元。有人推算,到1999年中期,該公司僅域名註冊費一項就將年創收2億美元。
1997年7月1日,作為美國政府"全球電子商務體系"管理政策的一部分,柯林頓總統委託美國商務部域名系統實施民間化和引入競爭機制,並促進國際的參與。7月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面向公眾徵集方案和評價的邀請,對美國政府在域名管理中的角色、域名系統的總體結構、新頂級域名的增加、對註冊機構的政策和商標事務的問題徵集各方意見。
1998年1月30日,美國政府商務部通過其網站正式公布了《域名技術管理改進草案(討論稿)》。這項由柯林頓總統的Internet政策顧問麥格日那主持完成的"綠皮書"申明了美國政府將"謹慎和和緩"地將Internet域名的管理權由美國政府移交給民間機構,"綠皮書"總結了在域名問題上的四項基本原則,即移交過程的穩定性、域名系統競爭性、"徹底的"協作性和民間性,以及反映所有國際用戶需求代表性。在這些原則下,"綠皮書"提出組建一個民營的非盈利性企業接管域名的管理權,並在1998年9月30日前將美國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交給這個聯合企業,並最遲在2000年9月30日前順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柯林頓政府發表一份白皮書,建議由非盈利機構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這份報告沒有說明該機構的資金來源,但規定了一些指導原則,並建議組建一個非盈利集團機構。
1998年9月30日美國政府終止了它與域名提供商NSI之間的契約。雙方的一項現有協定將延期兩年至2000年9月30日。根據該協定,NSI將與其他公司一道承接Internet頂級域名的登記工作。NSI和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將於1999年3月31開始分階段啟動共享登記系統,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實施。
1998年10月組建ICANN,一個非盈利的Internet管理組織。它與美國政府簽訂協定,接管了原先IANA的職責,負責監視與Internet域名和地址有關的政策和協定,而政府則採取不干預政策。
2009年10月2日ICANN獲準獨立於美國政府之外,取得獨立地位。
2016年10月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完全交給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兩者之間的授權管理契約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續簽。這標誌著作為世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網際網路邁出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ICANN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這一管理權移交將幫助保證網際網路長期保持開放、可互動與穩定。”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