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村(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興田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門村是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興田鄉下轄村,位於浮梁縣興田鄉北部,與安徽省接壤。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興田鄉
村莊簡介,所獲榮譽,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太和堂,古碼頭,徽饒古道,千年古井,明清古橋,

村莊簡介

城門村是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興田鄉下轄村。
城門村落布局與建築形式:四條青石板鵝卵石鋪砌的街道三縱一橫,將全村規劃為規範的五個方塊。石板街的設計鋪砌既依勢而定,又規範整齊,橫街和上街、下街橫接處略呈弧形,而中街則垂直於橫街。三條縱街南北走向,直通昌江,與碼頭碼口相呼應,既方便居民出行和客商船家上下來往,又使河風順暢入巷進村,保持村中空氣清新。上街有一百步明代為激勵學子所鋪砌的“百步金街”獨具特色,中街是全村商業較集中的地方。城門村也因此被徽饒船民稱為“城門街”。

所獲榮譽

2017年8月8日,入選江西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歷史文化

城門村現存明清時期的徽派民居12幢,建築面積為960平方米,近代徽派民居60幢,9600平方米,主要連片集中在橫街、中街和下街的唐山下、坑下和排形等核心區域內,其中縣級政府認定古建22處,其中以“太和堂”最為出名。

風景名勝

太和堂

太和堂”系徽式古建,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代中期,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大門上安嵌的是青石門貼,牌樓式門樓頂層,正中是青龍盤繞,下掛“恩榮”匾額,下方是“鯉魚跳龍門”磚雕。大門提壺上方嵌在牆內的橫匾上書寫著“父子大夫”,寓指當地吳氏開族祖金紫光祿大夫吳昺及其曾授“中憲大夫”的次子吳紹。牌樓門牆上的鏤空磚雕包括龍、魚、麒麟、花木人物。

古碼頭

城門村是昌江進入江西的北大門和主要關卡之一,又是徽饒船民在昌江水運中的重要中轉站和集散地,徽州祁門的瓷土、窯柴、茶葉經過該地運往景德鎮、鄱陽等地,景德鎮的瓷器和日用品通過那裡運往上游周邊各地。來往徽饒的船隻在該村歇腳和補充給養,裝運柴薪和生活日用品。清代中晚期,城門當地從事水上運輸的船民就有400多家。繁忙的水上運輸促使該村成為徽饒兩地著名的水運碼頭和商業市街。碼頭也成為船民和當地居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基礎設施。城門村目前保留完好的碼頭仍有三處,它是歷史上昌江水運繁榮時期的實物見證。

徽饒古道

徽饒二州自古在區域,經商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和溝通,而浮北的大姓,如吳、程、朱、鄭、汪、王、黃都是古代徽州南遷的移民,受徽州文化影響頗深,彼此之間的往來十分頻繁,浮梁到徽州的主要通道也有多條,其中從縣城溯江而上的徽饒古道是溝通浮梁和徽州聯繫的重要一條。從城門到安徽祁門倒湖的徽饒青石板鋪砌的古道保持基本完好,乃是兩地陸路通道之一。

千年古井

城門村古代有七個水井供村民飲水,目前常用和保存良好的有上井和下井兩口,上井位於上街來龍山腳的花園裡吳昞舊院之左,井深10米,終年不乾。上井和下井都開挖於唐代鹹通年間城門建村之初,距今已有1150年的歷史。

明清古橋

城門村先後在龍溪河上建石拱橋13座,其中以雲端橋、程胡橋、青雲橋最為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