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

城邑(yì)即城市,是古代城市的統稱。早在龍山文化時期,齊地就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城。僅淄博市桓台縣境內,存留的古邑遺址,就有璞邱邑、渠邱邑、棘邑、狄邑等。由此可見,當時城邑之多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邑
  • 外文名:Cities and towns
  • 國家:中國
  • 全長:3300米
  • 路寬:20米
  • 拼音:chéng yì
起源,齊國理論體系,

起源

考古發現,早在龍山文化時期,齊地就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城。山東章丘龍山城子崖就是代表。“城子崖遺址環繞著長方形的板築城牆,南北約四百五十公尺,東西約三百九十公尺,住房多在城內”(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冊,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34頁)。姜齊建國,歷數百年的建設,齊國的城邑已成星羅棋布之勢。僅淄博境記憶體留至今的古城遺址,犖犖大者就有臨淄齊國故城、安平故城、昌國故城、於陵故城、逢陵故城、萊蕪故城、高陽故城等。僅淄博市桓台縣境內,存留的古邑遺址,就有璞邱邑、渠邱邑、棘邑、狄邑等。由此可見,當時城邑之多了。
先秦時期,齊國不僅城邑繁多,而且城市規模宏大,城內道路如織,布局嚴整。以齊故都臨淄為例。當時的臨淄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
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東北部伸進大城的西南隅,兩城咬合相連。大城南北近4.5公里,東西約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城郭;小城南北極星公里余,東西1.5公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城內道路縱橫,多與城市相通。現已探明主要交通幹道10條,小城內3條,大城內7條。大城東部南北大道自南牆東側門向北,與東門裡的東西大道相接,全長3300米.路寬20米。其餘街道寬各20米、17米、15米、8米、6米、4米不等。

齊國理論體系

齊國的城邑建設已脫離盲目狀態,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據《考工記·匠人》中說,匠人建造國城,以水懸的方法測量平地,懸繩正柱,察視日影以正四方,為規識記日出影與日入影,白天參考日中時的日影、夜中參考極星的位置,以正景朝景夕(即正東西)。匠人營建國城,方九里,每旁三門。國城中主要的道路有九經九緯,每條路可容九輛車子並行。王宮路門外左邊是祖廟,右邊是社、王宮的前面是朝,後面是市,市朝方各百步。這種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都城格局對後世的都城建構產生了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