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湖故城

初步定為周代郜國都城遺址。位於成武縣護城堤內。因低洼積水,故稱“城湖”。故城東西約3600米,南北1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湖故城
  • 地理位置:成武縣護城堤內
  • 朝代:周代郜國都城遺址
  • 尺寸:東西約3600米,南北1800米
歷史,遺址,

歷史

郜,周初封國,姬姓,子爵,文王庶子封此,後為宋之附庸。《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六月,“壬戌,公敗宋師於菅,辛未,取郜。”桓公二年( 公元前710年)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但此時郜尚未滅亡,故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又有“夏,郜子來朝”的記載。後為齊邑。秦置成武縣,治所在郜城,屬東郡。漢置郜城縣,屬山陰郡。東漢省入成武縣。

遺址

1986年春,在舊縣城垣之南挖養魚塘時,發現有較多的陶圈井,以及各種類型的板瓦、筒瓦、瓦當和多類器物的陶片。文化層下疊壓著厚約1米的夯土, 夯層厚約16~25厘米。據滿布建築材料分析,此處應是貴族府第或官邸所在。南護城堤中段,發現用黑粘土夯築的遺存,夯層清晰,每層厚約12厘米。層面不平,滿布密集
的夯窩,排列有序。夯窩呈圓形環底狀,口徑6厘米。推斷為春秋時代的城垣。 在文亭山遺址一帶,50年代曾發現古墓葬,出土有戰國銅器多件,當是貴族墓地。故城內出土大量大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生活用具則有各式鬲、豆、平底罐、盂、洗、拍、水管彎頭、壺、盆、瓮、缽等器物。據出土遺物的陶質、陶色、形制、紋飾考察,其時代自西周、春秋、戰國延至漢代,此後,故城逐漸淪為廢墟。
關於郜城所處位置,杜預《春秋》注云:“濟陰城武縣東南有郜城。 ”後世史志多襲此說。酈道元《水經注·泗水》引《十三州志》曰:“今成武縣東南有郜城,俗謂之北郜者也。”自此,世有南郜北郜之論。其後鄭樵《通志》、樂史《太平寰宇記》、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江永《春秋地理考實》及于慎行《兗州府志》等都認定成武縣有二郜城。對其位置,有的說在縣東南20里,有的說在縣東南18里,《春秋地名考略》並指出:“北郜城為郜國,又南二里曰南郜城,則宋邑也。”然《通志》和《太平寰宇記》都未明言其確切位置。經調查,成武縣東南18公里有郜鼎集,但在這一帶並無古城址或較大的古遺址,可能郜國都城不在成武縣東南郜鼎集一帶,城湖故城可以初步確定即郜國都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