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雹災

冰雹常常是在盛夏季節的強對流天氣條件下,從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產生並降落到地面的一種固態降水物,直徑為5mm以上,個別特大者可達幾十厘米。雹塊一般由透明和不透明冰層相間交替組成,一般較硬、不易壓碎,著地後可以反彈。我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給農業、建築、通信、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雹災
  • 外文名:Urban hailstorm
  • 危害:給農業、建築等帶來巨大損失
  • 特點:季節性、突發性、局地性
  • 原因:深厚的層結不穩定、地形因素等
  • 屬性:固態降水物
簡介,致災原因,特點,

簡介

冰雹常常是在盛夏季節的強對流天氣條件下,從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產生並降落到地面的一種固態降水物,直徑為5mm以上,個別特大者可達幾十厘米。雹塊一般由透明和不透明冰層相間交替組成,一般較硬、不易壓碎,著地後可以反彈。我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給農業、建築、通信、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城市冰雹災害損失主要集中在建築業、戶外設施(路燈、櫥窗、廣告燈)、電力通訊線路和交通工具,對人身也能造成一定傷害。1969年8月29日18時05分到20時,北京市10個區縣降雹,以城近郊受災最重。東西長安街的路燈被打壞2/3,王府井百貨大樓的櫥窗和居民門窗玻璃也被打破不少。隨著信息產業和交通運輸的迅猛發展,通信線路和汽車受損有增加的趨勢。2005年5月31日北京一天之內兩次降雹,平均重1g,最大直徑12mm。3處供電線路和1處大型戶外廣告燈箱被毀,城區損壞8千多輛汽車,直接經濟損失350萬元。
受大型天氣系統影響時也可出現大範圍的冰雹災害並伴隨雷雨和大風,造成巨大危害和損失。2002年4月1-8日南方10省市區200多個縣市區先後出現雷雨大風冰雹天氣,最大風力10~11級,倒塌房屋20多萬間,死亡37人。

致災原因

冰雹致災的氣象條件
冰雹是對流性天氣的產物,形成冰雹雲要求有深厚的層結不穩定。一個降雹的積雲單體一般只有1~20km,移經區域形成一條狹長的雹擊帶,帶越寬說明產生降雹的積雨雲對流發展越旺盛。
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一般都可產生冰雹,但降落地面需要增大到一定的體積。理論計算產生雷暴的積雨雲上升氣流需要達到10m/s,而形成冰雹雲需要20m/s以上雹粒愈大所需上升氣流愈強。這種上升氣流的時空分布不均勻,時強時弱,使雹粒在碰撞中迅速增大。當上升氣流托不住時,雹塊便降落到地面。冰雹雲的形成還需要有適宜的0℃層高度,0℃層以下由水滴組成,以上至-16℃層以下為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的混合體,再往上則以雪花和冰晶為主。冰雹是在0℃層上下反覆升降融凍的過程中不斷增大的。0℃層高度位於最大上升速度層的200~300m處時,最有利於冰雹的增大,過高過低都不利於冰雹的發展,即使降雹,危害也不嚴重。
地理和地形的影響
北半球有兩個多雹帶,一個在副熱帶,位置大約在25°-40°N,另一個在中高緯度,位置大約在55°-67°N。在我國從東北到西藏有一個東北—西南向的降雹多發區,兩側降雹較少。整體上看,降雹次數山地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山脈的陽坡、迎風坡及地形複雜地區容易出現冰雹。

特點

季節性
冰雹災害具有季節性,在中緯度地區多發生在4-7月,春夏之交時期最為頻繁,我國南方以4-5月最為頻繁,北方主要發生在6-9月。冰雹主要是由於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所引起。由於下墊面的熱力作用,北方大多出現在午後到傍晚,但南方大多發生在夜間。
突發性和短歷時性
冰雹災害具有突發性和短時性特點,來勢極其兇猛,往往是雹雲一到,頃刻同狂風大作、冰雹傾砸、大雨滂沱,所經之處一片狼藉。由於降雹發生比較突然,時間很短,往往來不及採取應急措施,因此,破壞性就比較嚴重,損失也較大。
局地性
冰雹局地性強,多呈帶狀,雹打一條線,寬度一般只有1~2km。城市冰雹除上述特點外,城市戶外設施、簡易建築物、廣告牌等脆弱承災體的出現,使同樣強度的冰雹等災程度和造成的經濟損失明顯增大。另外有研究表明,由於城市熱島效應使移經城市上空的積雨雲得到加強和發展,在城市下游降雹增多,發生冰雹災害的可能性增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