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災規劃

城市防災規劃

城市防災規劃是城市規劃中為抵禦地震洪水風災等自然災害保護人類生命財產而採取預防措施的規劃的通稱。主要包括城市防洪規劃、城市防火(消防)規劃、城市減輕災害規劃和城市防空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防災規劃
  • 外文名:disaster planning
  • 對象:城市
  • 包括:城市防洪規劃、城市防空規劃等
  • 目的:抵禦地震、洪水等帶來的減少損失
  • 套用領域:城市規劃
分類,城市防洪,城市防震,城市消防,城市防空,背景,原理,應急決策原理,綜合防護原理,建設,

分類

城市規劃中為抵禦地震洪水風災等自然災害保護人類生命財產而採取預防措施的規劃的通稱。主要是四個方面:城市防洪規劃、城市防火(消防)規劃、城市減輕災害規劃和城市防空規劃。

城市防洪

城市防洪是為抵禦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而採取的各種工程和非工程預防措施。
城市防洪標準是根據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災類型,以及歷史性洪水災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設防標準。
城市防洪工程是為抵禦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性損失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設施。

城市防震

為抵禦和減輕地震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而採取的各種預防措施。

城市消防

為預防和減輕因火災對城市造成損失而採取的各種預防和減災措施。

城市防空

為防禦和減輕城市因遭受常規武器、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等空襲而造成危害和損失所採取的各種防禦和減災措施。

背景

從我國城市減災應急管理的現實需求看學科建設的迫切性表現 在如下方面:
1、我國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各類致災因子作用下的多發區,其中60%以上城市的防洪標準低於國家的規定,50萬人以上的大中城市有近60%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區,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為災害與公共衛生事件、恐怖災害都有增無減,城市複雜的致災規律及難度維數的提高,使培養並需求專門化高端人才成為迫切需求;
2、2006年隨著國務院應急管理規定及應急管理會議的召開,全國大中小城市都在市政府層面上成立了綜合減災管理機構:如政府的應急辦,但據本人參與其中的工作、調研及授課,深深感到從事應急管理技術的人員多數為非安全減災的專業人員,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基本上不具備必要的城市減災應急管理的基本素質;
3、在規劃實踐工作中,如果說規劃編制可以靠外援,那么規劃實施與管理就要有自己的專門人才了,所以規劃設計主管部門缺少專門人才已是應儘快改觀的問題。

原理

應急決策原理

城市減災對策有技術性措施和社會性措施兩大類,而城市災害應急決策屬社會性措施。它強調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災減災網路及預警預案,在災害事故到來時能有效地指揮管理,使政府及公眾有充分的時間按預案要求有計畫地避難、救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及控制災情,應急決策即按應急法令辦事。規劃師、建築師尤其要按防災要求制定應急規劃,如現代化城市應急救災,必須具有便捷暢通的道路系統,並充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等。這些。在我國目 前的情況下還很欠缺,不少新區規劃也缺少此內容。

綜合防護原理

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任何嚴重城市災害的發生和造成的後果都不可能是獨立或單一現象。因此,應從系統學的角度對其加以分析和評價,使之具有總體和綜合的特性,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城市防災對策和措施,這就是城市綜合防災。它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防護與減災的綜合性原理,本質上是要求建立統一的城市綜合防災體制。對此,不論是對戰爭的防禦,還是對災害的防抗,都要走上整體化和綜合化的道路。鑒於兩種災害有著多方面的共同性,又同樣關係到城市總體抗災抗毀能力的提高,應進一步將城市的防護與防災功能統一起來,形成一個統一領導下的城市綜合防災體制。這將使城市在任何情況都處於強有力的防災體制保護之下,在把握城市危險源的事故;把握災害事故危險分析技術,加強城市的本質事故與災害的計量,重在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缺陷提出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系;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建立城市防災應急預案計畫的基本思想有兩點:其一,必須建立城市的最大風險評價體系,這就要求把握城市所有災害狀態及其隱患程度,從而模擬出城市在最大危險圖景下人員傷亡及其損失度;其二,城市應急預案必須是多方案,必須有對應不同災種的特性預案,必須是操作性強,並能夠分層、分級別管理實施的,否則將無從動作。要營造建築的安全小氣候,不僅在於建築本身的安康設計,更在於對周邊環境到位的城市安全設計。從城市備災角度看,現 在的中國城市應考慮設防災公園,這絕不是要再建什麼新設施,而是要在做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時充分考慮其防災功能。
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實施指南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實施指南

建設

⑴要進一步研究城市災害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使之儘快納入各類城市規劃、建築學及土木工程類專業課題中;
⑵要進一步研究減災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原則;
⑶進一步改革多少年來我國只重視安全工程的生產類人才的高校培養模式,要加強安全與減災、安全與環保、自然與社會諸學科的交叉研究,尤其加大對災害心理與倫理、安全減災美學的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安全素質;
⑷加強城市災害學教材的建設,雖然現 在社會上已有多種安全類、減災類教科書,但它們或陳舊、或缺少教材全面規劃,因此從新學科及交叉特性上講,必須使城市災害學及其學科體系有相當清晰的邏輯脈絡。為此,必須組織編撰一套城市綜合減災及各門類學科安全的書,體現城市災害學母學科及子學科的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