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的形成機制與空間效應研究

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的形成機制與空間效應研究

《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的形成機制與空間效應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李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的形成機制與空間效應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禕
  • 依託單位:河海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西方學者認為全球已步入了“城市世紀”,城市空間的拓展和城市化的影響使城市邊緣地區正在發生一場“全球城市主義”的城市革命,將對城市-區域的空間過程及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國城市邊緣正在出現跨界融合發展的現象,為研究全球視野下的城市邊緣增長提供了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本研究以長三角為例,以兩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間的跨界融合發展為研究對象,考察我國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的總體情況與主要特徵。通過多案例對比研究,討論不同類型跨界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政府-市場-社會作用機制,及其產生的物質空間效應(城市和區域多中心發展)與社會空間後果(經濟空間重構和社會階層演替)。研究發現對捕捉我國城市邊緣發展的動態進程、探討都市區空間結構演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從實踐層面來看,研究有利於深化認識協同發展的現實機制及其可能的負面效應,為探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實施路徑提供參考借鑑。

結題摘要

在全球化和市場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的城市發展戰略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特徵,並對城市治理的空間策略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本研究一方面基於政治經濟-空間演化的“戰略-關聯”視角(尺度重組),從深層次政治經濟轉型的角度剖析了城市治理轉型的背景;另一方面結合行政區經濟、尺度政治等在地化的研究視角,以長三角地區的城市跨界融合發展為例,研究了城市治理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探索區域合作的具體過程與矛盾衝突。通過巨觀政治經濟和政策空間演化的分析,項目認為區域研究首先在認知上要打破傳統自然地理的區域觀,即認為“區域”是客觀存在的、內部均質的地理空間單元。事實上,體現在政策、戰略、規劃中的區域空間想像會隨著政治經濟和歷史使命的變化而動態變化的,並對未來區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實證方面,根據對長三角區域內城市跨(行政邊)界融合發展的考察,研究發現了兩種基本的城市跨界融合發展類型。一是飛地型,此類跨界融合發展多表現為經濟較發達城市與經濟相對落後城市之間所建立的產業合作園;此類合作通常由上級和雙方政府共同推動,以解決各自城市發展所面臨的瓶頸。一是邊緣型,此類跨界融合發展多體現在圍繞大城市周邊的(居住)新城建設,通常由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政府自發推動,通過區域化的城市發展戰略,以帶動小城市經濟的發展。本研究通過深入理解中國當下城市治理轉型的政治經濟內涵和地域類型特徵,為推動區域合作提供了有意義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