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機制研究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機制研究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機制研究》是2009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龐晶。本書在對城市群概念重新定義的基礎上,以城市空間結構成長為主線,從企業行為、產業分化以及國家發展階段的演進等微觀、中觀、巨觀多層次全方位揭示城市群形成的內部動力機制和外部支撐環境,並論證了技術進步和創新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及創新網路在城市群形成與發展中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機制研究
  • 作者:龐晶
  • ISBN:9787509513958
  • 頁數:270頁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9-1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為了揭示城市空間結構從單體向群體的演變過程,本書基於經濟學和地理學的雙重視角,建立了包括大都市區、都市圈、都市連綿區以及大都市帶等在內的城市群概念體系,將所有群體化城市形態統稱為城市群。
本書在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機制里暗含了一個重要的假設前提: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自組織過程,市場機制是推動要素流動、聚集與創新的根本動力。市場構築了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的橋樑,市場發育程度直接影響著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軌跡。但是,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在空間上的投影,城市空間結構不但受到市場機制的作用,而且還會受到制度因素——政府作用的制約。我們通過制度創新在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作用,把政府因素引入到形成與發展機制的巨觀分析框架中。因此,本書主要從國家和地方政府兩個層面分析了制度創新在中國市場化進程的作用。國家層面的制度創新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互動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包括發展戰略的轉變、區域經濟政策的調整、城市化政策的轉變以及國有企業制度改制等諸多方面。地方層面的制度創新主要體現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地方政府作為一種內公外私的產權組織,對發展地方經濟和推動市場化的積極作用。總之,作為一種先進生產組織方式的空間載體,城市群是區域城市化和城市區域化的必然結果,其發展需要經濟支持,更需要制度創新。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國外研究綜述
1.3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創新點
第2章 城市群的基本內涵及特徵
2.1 城市群的基本內涵及其相關概念辨析
2.2 城市群的空間特徵分析
2.3 城市群劃分的理論探討
第3章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的微觀動力——聚集與擴散
3.1 聚集與擴散的微觀作用機制
3.2 聚集與擴散的經濟機制分析
3.3 聚集與擴散對城市空間結構的作用機制
第4章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的產業支撐——分工和專業化
4.1 專業化分工在城市群形成發展中的作用機制
4.2 生產組織結構變動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
4.3 生產方式改進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
4.4 交易成本機制在城市空間結構演化中的作用
4.5 經濟聯繫對城市體系的影響
4.6 勞動地域分工推動城市空間結構有序發展
第5章 城市群發展演化的巨觀動力——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
5.1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互動機制
5.2 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過程中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
5.3 產業集群與城市群的互動發展
第6章 新型城市群發展的現代技術與社會支撐——創新網路
6.1 技術進步是城市群形成與發展的發動機
6.2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的創新環境
6.3 城市群形成與發展的制度環境
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龐晶,1972年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經濟學博士,現任教於山東財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分別於1995年、1998年和2007年在山東師範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於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赴柏林參加德國發展基金會(DSE)資助的“公共行政與宏經政策”高級培訓。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在劍橋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城市規劃方面的研究。 作者長期從事區域經濟學和城市經濟學方面教學與科研工作,尤其側重於城市化、城市群的研究。近年來,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生態經濟》等雜誌發表論文數篇,並有2篇被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並完成2項省級課題和2項旅遊規劃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