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是2016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
  • 作者:吳敏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18441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以提升城市綠地生態網路功效為目標,以城市綠地生態空間資源的網路化配置及最佳化為核心,從“效能”和空間規劃布局的視角出發,構建了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體系。首先,基於對綠地和城市相互融合而成的城市空間生態系統的重新界定,建構了城市綠地生態空間效能體系及其評價技術;其次,提出了綠網空間最佳化和空間增效的具體實施途徑及其融入現行規劃體系的保障措施;第三,探索了一條以綠地生態網路為空間管理手段、以綠地空間效能增長為管理目標的網路化綠地生態空間建構與管控的技術方法;*後,對以綠地生態網路為引導的城市空間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決策體系進行了架構和展望。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空間增效途徑研究》適宜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環境科學及其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管理、科研技術人員使用閱讀,亦可供高等院校師生以及政府決策部門人員閱讀和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與形勢
1.1.2 矛盾與困境
1.1.3 問題與出路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2.1 城鄉空間生態結構理論與實踐
1.2.2 綠地系統、綠道以及生態網路
1.2 13綠地效益與空間評價
1.2.4 綜合評述及展望
1.3 研究目標與意義
1.3.1 目標與意義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研究思路及內容
1.4.1 總體研究思路
1.4.2 研究範疇與內容
1.5 技術路徑與框架
1.5.1 研究技術路徑
1.5.2 程式與方法
1.5.3 研究架構
第2章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解析
2.1 基本概念與內涵
2.1.1 基本概念及研究界定
2.1.2 內涵及屬性
2.1.3 網路描述
2.1.4 與自然生態網路的異同
2.2 綠網構成與空間界定
2.2.1 層級構成
2.2.2 要素構成
2.2.3 空間構成
2.3 綠網三大特性
2.3.1 綠網的結構性
2.3.2 綠網的功能性
2.3.3 綠網的系統性
2.4 綠網的城市意義
2.4.1 空間聯動——綠網與城市形態、結構的演進
2.4.2 系統耦合——綠網與城市發展的互動關係
2.4.3 價值趨導——綠網與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
第3章 綠網研究維度及空間增效機制
3.1 相關理論基礎
3.1.1 生態流與生態過程原理
3.1.2 景觀鑲嵌性原理
3.1.3 空間格局與過程關係原理
3.2 綠網研究視角及維度
3.2.1 三個視角
3.2.2 綠網研究維度
3.3 效能維度
3.3.1 相關概念及界定
3.3.2 效能維度解析
3.4 空間維度
3.4.1 空間測量特性
3.4.2 空間測度方法及要點
3.5 基於“效能一空間”關聯的網路系統維度
3.6 綠網空間增效機制
3.6.1 空間增效原理
3.6.2 空間增效研究程式及步驟
3.6.3 空間增效研究技術
3.7 小結
第4章 城市綠地生態網路“效能一空間”關聯繫統
4.1 綠網效能體系建構
4.1.1 體系建構目標
4.1.2 空間效能構成
4.1.3 指標選取標準及要求
4.1.4 效能指標體系
4.2 綠網空間體系建構
4.2.1 空間測度要素
4.2.2 指標選取標準及要求
4.2.3 空間指標體系
4.3 基於“效能一空間”關聯的網路系統及三指標
4.3.1 網路空間系統
4.3.2 網路指標體系構建
4.3.3 網路連線度
4.3.4 網路滲透度
4.3.5 網路密度
4.3.6 三指標關聯耦合
4.4 小結
第5章 基於網路三指標的綠網關聯評價
5.1 QFD關聯分析原理及技術套用
5.1.1 QFD分析原理
5.1.2 QFD關鍵技術——質量表與矩陣分析法
5.2 綠網的QFD啟示及意義
5.2.1 QFD的空間管理套用
5.2.2 綠網的QFD評價意義
5.3 基於QFD分析法的綠網關聯評價程式
5.3.1 關聯評價技術架構
5.3.2 CEM關聯評價模型
5.3.3 關聯評價程式及參數配置
5.4 小結
第6章 基於網路評價的綠網空間增效策略
6.1 城市空間生態系統模式解析
6.1.1 城市空間生態系統模式
6.1.2 城市空間生態系統模式的三指標評價
6.2 空間增效思路
6.2.1 系統性——空間增效維度
6.2.2 網路化與網路最佳化——空間增效路徑
6.2.3 “建一管”一體化——空間增效方法
6.2.4 空間增效的實施策略、途徑及保障
6.3 基於“三度”的空間最佳化策略
6.3.1 基於網路連線度的空間對策
6.3.2 基於網路滲透度的空間對策
6.3.3 基於網路密度的空間對策
6.4 基於“三線”的空間建構策略
6.4.1 基於生態基線的空間對策
6.4.2 基於生態綠線的空間對策
6.4.3 基於生態灰線的空間對策
6.5 基於“三限”的空間管控策略
6.5.1 限性質
6.5.2 限建設
6.5.3 限活動
6.6 小結
第7章 合肥市綠地生態網路評價及空間增效指引
7.1 研究區域概況
7.1.1 區位及歷史沿革
7.1.2 城市建設發展概況
7.1.3 城市綠地生態空間建設
7.2 數據來源與技術路線
7.2.1 空間數據來源
7.2.2 數據預處理及資料庫建立
7.2.3 空間效能分析技術路線
7.3 合肥市建成區綠網空間格局總體評價
7.3.1 綠地空間信息提取與總體分析
7.3.2 綠地空間測度及其分析
7.3.3 綠地空間格局評價小結
7.4 合肥市建成區綠網連線度分析評價
7.4.1 距離閾值及其相關指數
7.4.2 分析結果
7.5 合肥市建成區綠網滲透度分析評價
7.5.1 平均分維數評價
7.5.2 分析結果
7.6 合肥市建成區綠網密度分析評價
7.6.1 邊緣密度評價
7.6.2 核密度評價
7.6.3 可達密度評價
7.7 合肥市綠地生態網路綜合關聯評價
7.7.1 step1:效能需求及其排序
7.7.2 step2,3,4:空間技術需求、“效能一空問”關聯分析、空間效能評價
7.7.3 Step5,6:網路系統要素、“空間一網路”關聯分析、網路效能評價
7.7.4 Step7,8:各區競爭性比較分析
7.8 基於效能評價的合肥市綠網空間增效指引
7.8.1 總體增效指引
7.8.2 基於“三度”的空間最佳化策略
7.8.3 基於“三線”、“三限”的空間建管策略
7.9 小結
第8章 結語與展望
8.1 創新點與不足
8.1.1 創新點
8.1.2 不足
8.2 展望
8.2.1 實現綠地生態網路規劃的“蛻變”
8.2.2 GNOD一以城市綠地生態網路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的探索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