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進行時:上海城市節點案例集》內容簡介:在大學裡學習建築主要是研究其設計方法,從功能、基地出發,到體量、平面的設計。但當面向紛亂的現實世界時,常常發現,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利用率卻很低,這種現狀幾乎讓建築學人失去對研究的勇氣和信心。當然也不得不承認,所謂的學院派建築設計手法在現實社會中並不那么受歡迎,也得不到重視。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發展進行時:上海城市節點案例集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作者:楊之懿 孫哲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843254, 7560843255
- 品牌:同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城市發展進行時:上海城市節點案例集》是非典型摩登城市系列之一。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解讀城市“發展中”狀態的上海
歷史街區的現代商業化——外灘
“場所”、“樞紐”——人民廣場
老城廂的現代化——豫園
成熟街區與高檔商業——靜安南京西路
居民區與大型公共建築——虹口足球場
城市化與“中心”——徐家匯
城市“副中心”——五角場地區
從“項目”到“城市”——陸家嘴
商業與歷史因素——淮海路新天地
大型城市交通樞紐與城市化一火車站“不夜城”
附錄
附錄一 節點的圖表化
附錄二 大話城市
後記
前言
解讀城市“發展中”狀態的上海
歷史街區的現代商業化——外灘
“場所”、“樞紐”——人民廣場
老城廂的現代化——豫園
成熟街區與高檔商業——靜安南京西路
居民區與大型公共建築——虹口足球場
城市化與“中心”——徐家匯
城市“副中心”——五角場地區
從“項目”到“城市”——陸家嘴
商業與歷史因素——淮海路新天地
大型城市交通樞紐與城市化一火車站“不夜城”
附錄
附錄一 節點的圖表化
附錄二 大話城市
後記
後記
“上海城市節點案例”,最初的時候只是幾個人坐在咖啡館裡聊天時偶然間聊起的一個話題。從一個隨意的話題變成嚴肅的研究命題,一步步摸索著操作下來,到現在結集成為正式的出版物,前後算算,用了三年多。回頭看看這段時間,我們過得一點也不平淡。有很多發現問題時的興奮刺激,很多找到答案後的滿足釋懷,更多的,是大量艱苦的調研和資料整理工作,對經典理論的反覆解讀,以及對周圍、對自己的不斷反思。
作為幾個剛從學院畢業的意氣書生,走出象牙塔,嘗試著直面中國當下的現實,用專業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經歷了一個很有挑戰的過程。我們意識到了理論工作在面對中國現實時的巨大難度,儘可能地調整自己,摸索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同時自己的專業態度也慢慢變得成熟審慎,這可能是最為寶貴的收穫。整個研究過程也是我們在一種完全不同於學院中的新的狀態下的繼續學習,繼續思考,繼續補充學術營養的過程。以這樣一本書作為結果,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可能這本書從頭至尾讀下來會有些語調和氣氛上的不連貫,三年畢竟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其間我們自身發生了不小的轉變,那些不夠連貫統一的地方也算是轉變的一種體現吧。
作為幾個剛從學院畢業的意氣書生,走出象牙塔,嘗試著直面中國當下的現實,用專業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經歷了一個很有挑戰的過程。我們意識到了理論工作在面對中國現實時的巨大難度,儘可能地調整自己,摸索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同時自己的專業態度也慢慢變得成熟審慎,這可能是最為寶貴的收穫。整個研究過程也是我們在一種完全不同於學院中的新的狀態下的繼續學習,繼續思考,繼續補充學術營養的過程。以這樣一本書作為結果,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可能這本書從頭至尾讀下來會有些語調和氣氛上的不連貫,三年畢竟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其間我們自身發生了不小的轉變,那些不夠連貫統一的地方也算是轉變的一種體現吧。
序言
一直認為建築師研究城市和醫生研究人體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因為二者的著眼點都是一個限定的有機體,而且似乎從來也不可能可以完全理解各自的奧妙。
在大學裡學習建築主要是研究其設計方法,從功能、基地出發,到體量、平面的設計。但當面向紛亂的現實世界時,常常發現,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利用率卻很低,這種現狀幾乎讓建築學人失去對研究的勇氣和信心。當然也不得不承認,所謂的學院派建築設計手法在現實社會中並不那么受歡迎,也得不到重視。於是就有這樣的問題——研究真的只能利用我們的加班時間嗎?我理解,研究如果不涉及其學術意味,那么本質上只是一種對待事情的方法,或者說是一個把系統整理透徹的手段。也許只有通過這一方法或手段,建築師的設計實踐才有可能比較容易得以實施。本書所作的嘗試是以上海的重要城市節點為研究對象,解讀其空間生成的軌跡及其背後機制,正如書中指出的“旨在建立空間發展現狀的索引”。當然,結論的困難總是意料之中的,“任何關於當代……城市的研究不可能得出真正意義上的結論。因為對象本身還不具備結論的條件”。上海目前的人口大概在1800萬,擁擠喧囂的這一片土地,正企圖滿足1800萬個不同需要。我們如何去完整地理解它的構成並如何幻想它的將來?其實,一直對城市規劃這門學科的態度有些半信半疑。一方面,可以確信城市如果不經過設計必然會出現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至少有礙日常運行。另一方面,很難想像“一個”城市方案如何可以完全解決上千萬人的不同需求。所以城市的規劃設計是不是應該作為某個地方定下的引子來理解,而後續的“方案”要等置身其中的居民去各自填充。也許,好的城市就是不停地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這么說來,本書也可以看成是上海在“發展中”或調整中的一個城市記錄吧!
在大學裡學習建築主要是研究其設計方法,從功能、基地出發,到體量、平面的設計。但當面向紛亂的現實世界時,常常發現,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利用率卻很低,這種現狀幾乎讓建築學人失去對研究的勇氣和信心。當然也不得不承認,所謂的學院派建築設計手法在現實社會中並不那么受歡迎,也得不到重視。於是就有這樣的問題——研究真的只能利用我們的加班時間嗎?我理解,研究如果不涉及其學術意味,那么本質上只是一種對待事情的方法,或者說是一個把系統整理透徹的手段。也許只有通過這一方法或手段,建築師的設計實踐才有可能比較容易得以實施。本書所作的嘗試是以上海的重要城市節點為研究對象,解讀其空間生成的軌跡及其背後機制,正如書中指出的“旨在建立空間發展現狀的索引”。當然,結論的困難總是意料之中的,“任何關於當代……城市的研究不可能得出真正意義上的結論。因為對象本身還不具備結論的條件”。上海目前的人口大概在1800萬,擁擠喧囂的這一片土地,正企圖滿足1800萬個不同需要。我們如何去完整地理解它的構成並如何幻想它的將來?其實,一直對城市規劃這門學科的態度有些半信半疑。一方面,可以確信城市如果不經過設計必然會出現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至少有礙日常運行。另一方面,很難想像“一個”城市方案如何可以完全解決上千萬人的不同需求。所以城市的規劃設計是不是應該作為某個地方定下的引子來理解,而後續的“方案”要等置身其中的居民去各自填充。也許,好的城市就是不停地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這么說來,本書也可以看成是上海在“發展中”或調整中的一個城市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