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移民

城市新移民是指年滿16周歲且1980年以後出生,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沒有取得該城市戶籍的中國大陸地區居民。城市新移民群體是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條件下產生的典型階段性青年群體。這一群體具備“雙重邊緣人,難融入城市,難重回鄉土”、“群體規模龐大,內部分層且聯繫緊密”、“輿論表達銳化,爭取話語權利”、“住房條件較差,聚居特徵明顯”等特徵,明顯區別於城市青年和農村青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新移民
  • 簡介:城市新移民是指年滿16周歲
  • 概念提出:副教授廉思提出
  • 群體特徵:雙重邊緣人,難融入城市
簡介,概念提出,群體特徵,社會融入情況調查,社會影響,

簡介

城市新移民是指年滿16周歲且1980年以後出生,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沒有取得該城市戶籍的中國大陸地區居民。它包括三個典型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白領。這裡的“城市”是指從鄉村到城市,或者從小城市到大城市;“新”是指“青年”,即1980年以後出生。“移”是社會群體變動的狀態與結果,是一種相對於初始位置的變動。“民”是指他們是公民群體,享有公民權利。
在中國,取得當地戶口(城市)標誌著個體移民過程的結束,從一個外來人變為“市民”。城市新移民具有年齡、戶籍、居民三個客觀的核心維度,缺一不可。

概念提出

廉思
廉思廉思
城市新移民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廉思提出,他是“蟻族”一詞的首創者,也是第一位研究“蟻族”問題的學者。2013年,由廉思主編的中國第一部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出版。在“轉型‘三峽’中的新移民宣言”一章中,作者闡釋了“城市新移民”的定義。在該定義中,“戶籍”成為一個最重要的考量指標。

群體特徵

1、雙重邊緣人,難融入城市,難重回鄉土;
2、群體規模龐大,內部分層且聯繫緊密;
3、輿論表達銳化,爭取話語權利;
4、住房條件較差,聚居特徵明顯。

社會融入情況調查

城市新移民
城市新移民城市新移民
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融入問題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第一,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存在是影響該群體社會融入的環境因素。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存在的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城鄉居民存在兩種不同的社會身份。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國家對人口流動的限制不斷地放寬,但由於戶籍制度的禁止作用,城市新移民在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困難。但同時,城市新移民又關心移居地發展,對融入城市的期望較高。
第二,模糊的自我認知狀況是該群體社會融入的微觀障礙。城市新移民特別是從農村向城市遷移的青年,他們“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勞力在城市、家屬在農村,賺錢在城市、保障在農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農村”。在城市中,他們工資收入水平低於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社會保障也不健全,被相對強勢的城市居民邊緣化。在鄉村,他們不像自己的父輩那樣具有耕種土地的技術和能力,也不能從土地生產中獲取維持其生存的效益,被土地所邊緣化。這種雙重邊緣人的角色,使他們既不認同自己城市人的身份,也難以承認自己的鄉村人身份。
在身份認同上游離於“城裡人”、“農民”、“市民”以及“打工者”等多種身份之間。對大多數城市新移民而言,他們雖然在整體上接納了城市文化,但在身份認同上仍存在困境。
第三,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雙重衝突影響該群體社會融入的速度。城市新移民生活工作在城市,但一般都沒有自有住房,以群租、單位宿舍以及地下室居住為主,居住環境不容樂觀。從居住地點上看,城市新移民大多居住在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或老舊小區,一些高學歷新移民群體也會聚居在高校周邊或產業園區附近,形成一定規模的移民聚居區,並且聚居區內的治安、衛生條件相對較差。同時調查顯示,過半的城市新移民還生活在同質性較強的人群之中,日常交往模式呈現出“業緣為主,親緣、地緣為輔,友緣、趣緣次之”的特點。這表明城市新移民是生活在熟人社會之中的,他們越是遠離鄉土、遠離家庭,越是依賴於這種熟人社會。他們工作生活在熟人社會的同時,也與城市人愈加疏離。
第四,單調的業餘生活和較強的相對剝奪感影響該群體社會融入的深度。城市新移民工作時間相對較長,導致業餘時間較少,因此他們業餘時間往往傾向於從事個體性的活動,譬如睡覺、上網、聽音樂、看電視等,而很少與外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缺乏情感溝通,生活壓力難以釋放。
此外,城市新移民的相對剝奪感日益強烈。由於多是平民、貧民後代,他們無法從家庭中獲得更多的經濟資助和社會資源,與同齡人競爭時處於弱勢,面臨升學、就業的激烈市場競爭和生存壓力,表現出較多的群體界限,包括階層標籤、消費方式等,如“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絕大多數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中來自農村的占55.0%,來自縣城和鄉鎮的比例分別達到14.9%和13.6%,且群體內部以老鄉、同學關係為主的組織正在增多。

社會影響

城市新移民群體是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條件下產生的典型階段性青年群體。他們是未來中國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是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其未來發展方向只能是融入城市,實現從“移民”到“市民”的轉變,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各種社會利益群體相通共存,各種社會問題相互交織。以城市新移民為主體的流動人口問題綜合性和敏感性不斷增強,如果解決不好,將給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埋下潛在的危險隱患,絕對不可輕視。
實現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融入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權責清晰責任到位、保障基本尊重特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則,必須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生產方式融入為出發點,以促進生活方式融入為支撐點,以實現精神文化融入為目標點,以城市社區、用工企業為基礎,以社會力量為補充,不斷加大對城市新移民的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少部分城市新移民成為新市民“融入有機會”,大部分城市新移民提高技能本領“發展有希望”,所有城市新移民在生存保障、精神文化方面“生活有尊嚴”的有序融入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