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園讀本:尋城記·重慶

城市家園讀本:尋城記·重慶

重慶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典型的碼頭城市。這座中國現在人口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城市,曾是地處要衝的軍事重鎮,也是商貿雲集的必經之地,更作為中國抗戰的中心而名揚世界。 入得城來,就要爬坡越嶺;出得城去,則是陡壁湍流。重慶所擁有的地形地貌,太有特色。而城市的歷史,也是跌宕起伏,隨歷史風雲,變幻不定。跟隨本書作者,可以尋訪九開八閉十七門、古寺聖堂、老街陋巷的掌故佚事,亦能從民國遺蹟中感受開埠之先的風氣和全國抗戰中樞的激昂。讀者在心中重塑一座城市歷史的同時,也會體會到富於個性的城市性格。

基本介紹

  • 外文名:Looking for...in Cities Chongqing
  • 書名:城市家園讀本:尋城記•重慶
  • 作者:田飛 黃波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0102731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324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圖書文摘,圖書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為讀者提供最豐富、最精緻、最具地方韻味的城市人文讀本。
一座城市,歷經百年滄桑,都擁有許多隻屬於自己那個年代的建築,且記錄下許多輝煌歲月或悲情往事。但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經歷過多次改造後,許多歷史遺蹟湮滅難尋。
本書將帶你走遍山城,拼接起一片片的歷史碎片,還原一座不一樣的重慶。

作者簡介

田飛,1972年生於重慶。199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99年出版《名家典析》之《人.自然.包裝》一書。2000年創辦游沙部落品牌規劃機構。2002年編撰並出版《平面設計》系列叢書。2005年起致力於城市文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尋訪成都、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尋城記.成都》、《尋城記. 重慶》先後編撰完成並出版。現居北京。

李果1975年生於四川成都。199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後任教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2005年起致力於城市文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尋訪成都、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尋城記.成都》、《尋城記. 重慶》先後編撰完成並出版。現居北京。

圖書目錄

緣起 陌生的城市/1
卷首語 城外惡浪,城內山/3
重山重水重慶城/6


九開八閉十七門/1
朝天門——古渝雄關大碼頭/2
東水門——古渡通津,八省會館/4
太安門——一坡纜車,一坡梯/8
太平門——衙署叢集,市廛最盛處/14
儲奇門——藥材碼頭草藥香/18
金紫門——鎮台衙門,駐軍之地/24
南紀門——湧出湧進菜蔬市/26
通遠門——陸路雄關,亘古沙場/32
巴江四城門——恃要憑險,逶迤雄峙/38


江之北,城之屏/43
保定門——土石菸草間的江北古城門/44
東升門——昔日迎暉門,今日陰濕地/48
問津門——棚房毗連水碼頭/50
白塔——川江行船的終點/52
江北墟中尋——最後的江北老宅/56
測候亭——西南最早的官辦氣象觀測站/58
江北古牌樓——石坊重重,江北古驛道/60
多功城——宋元風雲,烽火石頭城/64


依山望水香菸裊/71
羅漢寺——千年西湖水,宋代古摩崖/72
東華觀——六百年藏經樓/76
關帝廟——塵囂間的武聖大廟/80
塗山寺——千古禹王廟,塗後化身石/82
大佛寺——元末大夏皇帝像/84
南岸三塔——三塔不見面/90
老君洞——黃桷古道上的明代摩崖/94
慈雲寺——僧尼合廟,中西合璧/98

渝州城雜跡/103
巴蔓子墓——刎首存城,巴之忠烈/104
巴縣衙門——昔日衙署叢集地/106
白象街——華洋雜處,興繁之極/112
佛圖關——陸路要隘,巴山夜雨寺/118
七牌坊——碑坊林立古驛路/122
菩提金剛塔——塔鎮古墳場,以撫亡魂/128
三八街——最後的石庫門/132
駱家花園——書香福地狀元府/136
謝家大院——昔時雕花樓,今日大雜院/140
禮園——西南首富,百年石屋/146
劉家花園——雕鏤工麗的清末大宅/150
聚興誠銀行——無聚不成行/156
打銅街——昔日銅鐵鋪,戰時華爾街/160
新華路——摩天大樓降火魔/164
貨懋公司——陋巷間的華美洋樓/168
銅元局——百年鑄幣廠/170
水塔——開重慶自來水之先/174
十八梯——上下半城累死人/176
晉冀魯豫子弟校——紅校往事,延安記憶/180

聖堂之門/183
若瑟堂——藤蘿攀纏下的尖頂古堡/184
仁愛堂——荒垣廢墟間的法國教區/188
慈母山大修院——修士們的隱修淨地/192
仁濟醫院——百年老院,滄桑逝/198
德肋撒堂——江北廢墟間的聖女堂/200


重慶開埠/205
海關巷——萬里長江第一關/208
領事巷——陡坡峭崖,西人的棲息地/212
法國領事館——陋巷間的法蘭西風情/216
法國水師兵營——歐式古堡,五彩花牌樓/218
立德樂洋行——重重艱險,首航川江/222
安達森洋行——百年老倉群,國寶藏身處/226
卜內門洋行——江岸古堡,化工巨子/230
周家灣——昔日的洋商棲息地/234
董家橋——市井間的沒落貴族/238
英國鹽務管理所——小丘上的孤寂老樓/242


西遷,西遷/245

國府機構——扭轉戰局,遷都西進/246
國民參政會——戰時全國最高民意機關/250
第三廳——文宣堡壘,輿論陣地/252
中蘇文化協會——文化精英雲集之地/254
新華日報——山坳間的報社總部/256
盧作孚——中國船王,鐵血西遷/258
裕華紗廠——西遷重慶的漢口第二紗廠/262
重慶大學——名校雲集,壩上滄桑/264
江蘇醫學院——兩載三遷,顛沛流離/270
跳傘塔——凌雲御風,戰鷹的豐碑/274
白骨塔——重慶大轟炸,十二亡靈塔/276
南山使館群——使節雲集,風雲起/278


陪都公館群/285
林園——元首府邸,平民本色/286
黃山——白雲出岫,隱居南山/290
上清寺——官邸林立,陪都之中樞/292
棗子嵐埡——群英聚首,海納百川/300
嘉陵新村——峭崖間的重重官邸/304
李子壩——江防駐地,戰時住宅區/308
紅岩村——瓜果農場到革命聖地/312
歌樂山——密林深深,瓦舍叢集/316
其他公館舊居/322

圖書文摘

城外惡浪,城內山

數千年來,先民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壘築起了無數的城池郭邑,這些城池或依幽山而建,或臨善水而居,唯這以凶蠻勇銳著稱的巴人獨獨在險山惡水間辟出一座石城來。石城襟帶兩江,壁壘三面,四塞之險甲天下,俗稱“山城”、“江城”。入得城來,石梯堡坎一坡連著一坡。出得城去,等著你的則是雲遮霧罩、灘多水急,葬送了無數舟楫船舶的滾滾大江。山崖陡立、惡浪滔滔正是這座城市的相貌。如此相貌的城自無法生出安閒舒適的成都人,也無法生出操著吳儂軟語的蘇州人,更無法滋養出精明幹練、謹小慎微的上海人。無論你來自川蜀、雲貴,還是兩
湖、兩廣、山陝、江南,只要爬上山城的坡坡坎坎,不出數月,自會入鄉隨了俗,隨著大江陡壁一道生出一股火暴率直來。還是古語說得好,“蜀出相,巴出將”。

重慶,一座找不著北的城市。這裡沒有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沒有軸線,只有等高線。當地人一直習慣把重慶老城分為上半城、下半城,還是習慣以老城門的名字定方位。舊時的重慶得地勢水利之優,長江、嘉陵二水環繞,三面臨江,成一半島,島中有大梁子山崖逶迤橫亘,在東端沒入兩江交匯處,形成一座立體的山城。城垣蜿蜒起伏憑山而築,城門炮台就水而立,這是天然造物所賜,也是重慶先民的鬼斧神工所開。

因比鄰蜀、楚兩地,重慶長期以來常常被納入巴蜀文化和巴楚文化。尤其是巴蜀之爭,全當是重慶人擺脫蜀文化的自我誤讀和自作多情,其實重慶大可不必憂心自擾。自古以來,巴山渝水形成的巴渝文化早已自成體系,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具有特殊性和獨立性,戰爭、移民、遷都等歷史事件使得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呈現多元化,使得重慶山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硬接,地域世俗的、中國主流的、西方舶來的在這裡碰撞,有同化有異化,也有消化不良的,但都相互包容,雅俗共賞、土洋並存。重慶的大山大水、大智慧越發地不可替代和複製,歷史幾次戲劇性地把重慶推向了歷史舞台,暴露在聚光燈下。

早在先秦時期,川江段就已經形成巴國,東至魚復(今奉節),西至僰道(今宜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公元前314年秦滅巴國建巴郡,為三十六郡之一。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張儀率兵入蜀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江州城,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建造了最早的山地城池的雛形。西漢時,巴郡屬益州,到東漢時期江州城擴展到嘉陵江北岸,稱北府城,增設涪陵、巴東兩郡。三國時期江州都護李嚴再次築城,相傳曾試圖“鑿山成島”貫通兩江,改三面臨江的半島為四周環水的江島。至隋朝,巴郡先後歸屬於荊州、益州、巴州、楚州。嘉陵江,古稱渝水,隋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南宋時期,重慶稱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皇子趙惇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真正第一次把重慶推向中國乃至世界舞台的是宋朝末期蒙古大軍率兵南侵,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軍隊入川攻陷成都南下,時任四川制置副使兼重慶知府彭大雅趕修防禦工事築重慶城,於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築釣魚城屯兵積糧,以抵抗北侵的蒙古大軍。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1259年蒙哥在攻打合州釣魚城時受傷,死於縉雲山下的北溫泉。因為重慶的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和英勇善戰的重慶軍民,把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攔截在這巴山渝水之外,堅守了36年,是重慶阻止蒙古向亞洲和歐洲擴張而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和歷史。作為軍事要地,完整的重慶古城是由明初守城指揮使戴鼎在舊城上重新修建的,城池以“九宮八卦”之象共設十七座城門,九開八閉依山而建,典型的古代山地城池,重慶城規模與格局一直保持了600多年,直到1929年,國民政府首任重慶市長潘文華修馬路擴城推倒城門城垣。得地勢水利之優,重慶曆來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多少年來,滾滾的江水帶著西南各省的山貨土產順流而下。蘇廣的布匹棉紗、日用雜貨則伴著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溯江而上匯集於此。正是這些在險惡中討生活的商販船工,造就了這座重山惡水間生出的城市。十九世紀末開埠通商,西人的自由貿易也隨著一份份條約的簽訂深入到這座內陸山城。1891年3月1日,被稱為“長江上游第一關”的重慶海關正式設立,也就是說重慶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開埠通商的城市。

重慶原本是一座遠離政治、僻處西陲的邊地小城,即便西人的貨輪商舶越過了三峽,駛入了川江,直抵山城下的大碼頭,也未能使這座城市升級為像上海、漢口等那樣的國際性大都市。然而“七七”事起,國府、各院、各部委機關、各國使館機構、各大中學校、各工礦企業紛紛西遷,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移民,也是最為悲情的一次大遷徙,他不僅僅是人的遷移,物資的運輸,而是整個民族文化命脈的延續。於是這座原本偏居中國西南的邊地小城,一躍成了戰時首都,成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外交的中心,一座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國際都市。重慶在一夜之間驟變,壯大而堅強。

多年的再造,今日的山城已沒了原般的模樣,呈現出的多是一份日新月異的欣欣向榮,高樓林立,高架橫亘,書中所記遺構舊跡也逐一轉瞬即逝。那些固若金湯的城門洞子,層層疊疊的吊腳木屋,浮華一時的公館洋樓,以及無數曾喧囂繁盛的古老街肆,或夷為瓦礫,或挪至他地,紛紛讓位於那些新築的公寓廣廈和商業城。然而重慶與生俱來的城市性格卻延續了下來。古巴人的剛烈豪邁、好勇重義,碼頭人的耿直爽朗、熱情大方,山城人的吃苦耐勞,以及移民城市的包容大度、樂觀豁達……

圖書序言

陌生的城市 彭弢
城市是記憶,是生活,也可能是回憶,是嚮往,是一些斷斷續續的碎片。但她終究是令人熟悉的。城市的地圖,城市的標誌性符號會深入人心。城市甚至會融入血液,但戲劇性的是有一天你發現這座城市對於你簡直太陌生了,帶著好奇竟上了癮似的去找尋這種陌生帶來的快感,找尋她你無從知曉的存在。如一次又一次地旅行,不需從長計議,帶上自己就出發。就如發現之旅,也有點像考古,總能帶給我們一陣陣的狂喜與驚異。時空亂了、時間亂了、線索亂了,我們跌跌撞撞地在陌生的城市中穿行。在收穫中鍛鍊著自己的嗅覺,它似乎己超越常人,異常靈敏,忠實地把我們引向一個又一個新鮮而陌生的地方。
漸漸,漫無目的的行走已無法滿足我們更加深入好奇的怪癖。遊戲一旦開始,就無法戛然而止,我們不得不尋根究底。對於我們是陌生,而那些知情的老人們則在我們好奇的追問下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兒時的記憶、長輩的述說、耳熟能詳的故事,從他們頓時發光的眼睛,沉湎於回憶的幸福表情,你能感知。時光竟這樣輕易地回到了從前。但對於面前這座城市又是否能留住曾經呢?我們的發現少有是完整的,似人總是充滿了傷痛。它們的年歲都挺老的,或被遺棄,或消失,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城市被定格在現在進行時。現在的規劃、現在的建設,現在的人,誰會在乎她的曾經呢?她已被書寫進了歷史,但終究不會存活,如同恐龍化石和標本。這樣比喻也許還不準確,化石和標本是帶著血脈被固定的。城市在我們的遊戲中更加快了變化的步伐,似與我們捉迷藏,我們追趕著卻找不著方向。
二〇〇六年八月於成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