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間設計(2016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城市地下空間設計(2016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市地下空間設計》是2016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繼中。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地下空間設計
  • 作者:邵繼中
  • ISBN:9787564164256
  • 定價:58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開本:16開
  • 字數:370千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了城市地下空間設計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方法,主要從地下空間發展歷史、地下空間設計概述、地下空間形態設計、地下空間環境設計、地下空間場所設計、地下空間換乘設計、地下空間發展評價、地下空間促進宜居和地下空間設計實施共9個章節,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從而更為系統地思考探索城市地下空間設計的體系及理論。
本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圖文結合,使讀者易於理解和掌握。本書適用於建築學、城市規劃和地下空間等專業高等院校師生,以及有關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

作者簡介

邵繼中,男,1979年出生,工學博士(建築學),東南大學博士後(城市規劃學),助理教授。澳大利亞註冊城市規劃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理事。
2004年清華本科畢業後,赴澳大利亞BOND UNIVERSITY建築規劃學院進行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並於2009年獲城市規劃學碩士學位。博士就讀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師從齊康院士。現就職於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第一作者發表SCI,SSCI《建築學報》、EI、CSSCI、CSCD等學術論文數十篇、專著3本。主持負責省級課題基金項目4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持編制國內外(包括澳大利亞、台灣等地區)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及建築設計等項目27項目。獲澳大利亞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建築學會、中國太陽能建築專業委員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綠色建築協會獎項7項。

圖書目錄

引言
1地下空間發展歷史1
1.1地下空間早期利用歷史2
1.1.1舊石器時代地下空間利用2
1.1.2新石器時代地下空間利用4
1.1.3古代人類的地下空間利用8
1.2近代城市地下空間發展12
1.3現代城市地下空間發展14
1.4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趨勢17
1.5本章小結17
2地下空間設計概述19
2.1地下空間認知與分類20
2.1.1地下空間概念重塑20
2.1.2地下空間形式分類20
2.1.3地下空間功能分類21
2.1.4地下空間功能複合33
2.1.5地下空間的優劣勢34
2.2地下空間設計的區分34
2.2.1地下空間設計與室內設計35
2.2.2地下空間設計與地下建築設計36
2.2.3地下空間設計與地下空間規劃36
2.3地下空間與城市發展37
2.3.1城市急劇發展迫切需求37
2.3.2地下空間對城市的作用43
2.3.3國外城市地下空間發展45
2.3.4國內城市地下空間發展53
2.4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58
2.4.1地下空間發展的問題58
2.4.2問題解決,地下空間設計59
2.4.3地下空間設計發展趨勢61
2.5本章小結64
3地下空間形態設計65
3.1地下空間意象調查66
3.1.1調查研究方法67
3.1.2調查研究結論67
3.2地下空間意象要素69
3.2.1地下空間節點69
3.2.2地下空間路徑73
3.2.3地下空間界面76
3.2.4地下空間區域78
3.3地下空間形態關係78
3.3.1地下空間形態結構78
3.3.2複合形態結構特徵79
3.3.3地下空間豎向布局83
3.4地下空間形態序列85
3.4.1地下空間序列組織85
3.4.2地下空間序列協調89
3.4.3地下空間序列案例89
3.5本章小結92
4地下空間環境設計93
4.1地下環境特點94
4.2視覺藝術楔入96
4.2.1視覺藝術楔入概念96
4.2.2採光方式楔入策略97
4.2.3整體界面色彩策略99
4.2.4地下空間尺度策略102
4.3聲景設計改造104
4.3.1噪聲環境控制104
4.3.2聲景設計提升106
4.4熱濕環境完善109
4.4.1地下熱濕環境特性109
4.4.2熱濕環境適宜標準110
4.4.3熱濕環境控制策略111
4.5空氣品質提升112
4.5.1地下空氣環境特徵112
4.5.2地下空氣污染指標113
4.5.3改善空氣品質策略114
5地下空間場所設計115
5.1地下空間的行為特徵116
5.1.1空間知覺理論分析116
5.1.2地下空間行為功能117
5.1.3地下空間行為目的118
5.1.4地下行為消極影響119
5.2空間精神與精神空間120
5.2.1城市文化發展禁錮120
5.2.2地下空間與人類學121
5.2.3地下空間精神存在123
5.3地下空間的審美體現125
5.3.1空間審美物質形式126
5.3.2地下空間氣質魅力126
5.4地下空間的文脈傳承131
5.4.1文脈之於地下空間132
5.4.2文脈符號共性運用134
5.5精神體現的案例分析139
5.5.1西安鐘鼓樓廣場139
5.5.2日本東本願寺140
5.6本章小結141
6地下空間換乘設計143
6.1地下空間換乘發展背景144
6.1.1中國機動車私有化發展144
6.1.2城市主要面臨的交通問題144
6.1.3城市極度稀缺土地資源146
6.1.4相互循環促生新模式146
6.2地下交通換乘理論基礎146
6.2.1P+R模式146
6.2.2TOD模式147
6.2.3TOD及P+R的適用範圍147
6.3豎向換乘交通模式(VCT)148
6.3.1VCT概念內涵148
6.3.2VCT發展模式149
6.3.3VCT發展目標149
6.3.4VCT三線原則150
6.3.5VCT發展優勢150
6.4VCT核心利用地下空間151
6.4.1VCT模式核心——地下空間151
6.4.2VCT模式與地下軌道交通152
6.4.3地下空間創造緊湊型發展153
6.4.4基於VCT的地下空間設計153
6.5VCT模式實施管理措施154
6.5.1VCT模式實施條件154
6.5.2VCT模式管理措施154
6.6VCT模式成功實踐案例156
6.6.1地下交通設計——以VCT模式為核心156
6.6.2VCT發展總體布局157
6.6.3系統化的地下交通換乘159
6.7本章小結159
7地下空間發展評價161
7.1總體發展評價目標162
7.1.1構建技術方法162
7.1.2構建技術路線163
7.2定性評價體系構建164
7.2.1規劃方案SWOT分析164
7.2.2環境的協調性分析165
7.2.3定性化的評價標準166
7.3定量評價體系構建167
7.3.1模糊綜合評價方法167
7.3.2模糊綜合評價步驟168
7.3.3定量化的評價指標168
7.3.4定量化的評價級別169
7.4評價體系後續因素170
7.4.1規劃評價的公眾參與170
7.4.2地下空間規劃的最佳化170
7.5本章小結171
8地下空間促進宜居173
8.1需求自上而下174
8.1.1整體宜居環境發展趨勢174
8.1.2發展的契機——地下空間資源174
8.1.3機遇與挑戰175
8.2地下空間對整體宜居環境的作用175
8.3整體宜居發展基礎——以人為本176
8.4整體宜居發展目標177
8.4.1最佳化城市結構177
8.4.2凸顯核心競爭力177
8.4.3彰顯城市魅力177
8.5地下空間構建整體宜居環境實踐178
8.5.1地下空間發展背景178
8.5.2地下空間規劃特點179
8.5.3地下空間注意問題183
8.6本章小結183
9地下空間設計實施185
9.1管理體系的完善186
9.1.1地下空間立法借鑑186
9.1.2國內相關法律法規189
9.1.3法制化管理的提升192
9.1.4管理體制逐步完善193
9.2投資模式的探索194
9.2.1多種投融資渠道194
9.2.2優惠政策的扶持195
9.3工程技術的保障196
9.3.1地下工程施工技術196
9.3.2地下空間其他技術198
9.3.3地下空間信息技術199
9.4本章小結199
附錄A地下空間意象要素調查200
附錄B地下空間環境評價調查201
圖片、表格索引204
參考文獻210
後記2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