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中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博弈研究》以區域範圍內的各類村鎮主體(農村居民、企業、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地方政府)的空間行為為研究對象,在系統診斷各類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基礎上,運用博弈理論深入分析各類不良空間行為產生的根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公共政策建議,以期改變其博弈規則,從而有效引導和規範各類村鎮主體的空間行為,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空間最佳化目標。該研究充分發揮人文地理學交叉性和綜合性的學科優勢,綜合運用博弈論、制度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為探索我國“兩型社會”發展之路,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運作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化進程中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博弈研究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74頁
- 開本:5
- 作者:馮娟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4055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城市化進程中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博弈研究》可供從事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相關研究的學者,以及從事城鄉規劃與管理工作的規劃管理人員、各級政府領導和關心新農村建設的人士閱讀,也可供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1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對象及案例區域的選取
1.2.1研究對象
1.2.2案例區域的選取
1.3研究評述
1.3.1學科研究背景
1.3.2相關研究現狀
1.3.3綜合評述
1.4研究方法與基本思路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2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基礎理論研究
2.1空間行為決策理論
2.1.1遷移行為決策及其理論模型
2.1.2企業區位選擇及其理論模型
2.2空間稀缺性與空間需求
2.2.1空間稀缺性
2.2.2空間需求理論
2.2.3空間需求與空間競爭
2.3村鎮主體空間行為引導與村鎮空間最佳化
2.3.1村鎮空間最佳化的主要內涵
2.3.2村鎮主體的空間行為及其影響
2.3.3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
2.4本章小結
3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1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模式
3.1.1農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分類
3.1.2農村居民的就業空間行為
3.1.3農村居民的居住空間行為
3.2農村居民空間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3.2.1制度因素與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2.2社會經濟環境與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2.3農村居民的個體因素與其空間行為
3.3基於新洲區倉埠街三個村的實證分析
3.3.1案例村居民空間行為的基本情況分析
3.3.2案例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選擇
3.3.3影響農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微觀因素
3.4本章小結
4村鎮企業的空間行為
4.1村鎮企業的空間決策
4.1.1村鎮企業的初始區位決策
4.1.2村鎮企業的空間擴張行為
4.1_3村鎮企業的遷移決策
4.2村鎮企業的空間集聚與分散
4.2.1村鎮企業的空間集聚
4.2.2村鎮企業的分散布局現象
4.2.3案例區域工業企業分布的實證分析
4.3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外部性分析
4.3.1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外部性特徵
4.3.2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正外部性效應
4.3.3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負外部性效應
4.4本章小結
5地方政府的空間行為
5.1縣域行政區劃的調整
5.1.1縣域行政區劃調整的行政主體
5.1.2縣域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表現形式
5.1.3倉埠街行政區劃調整的實證分析
5.2村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布局
5.2.1村鎮基礎設施的內涵及其特性
5.2.2村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對村鎮空間的影響
5.2.3家園建設行動計畫與村鎮空間最佳化
5.3政府空間規劃的制定
5.3.1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3.2村鎮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3.3土地利用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4本章小結
6村鎮主體空間博弈模型的構建
6.1同一類村鎮主體之間的空間博弈
6.1.1農村居民之間的空間博弈
6.1.2村鎮企業之間的空間博弈
6.1.3地方政府及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空間博弈
6.2不同類村鎮主體之間的空間博弈
6.2.1農村居民與村鎮企業的空間博弈
6.2.2農村居民與地方政府的空間博弈
6.2.3村鎮企業與地方政府的空間博弈
6.3各類主體參與的多方動態博弈
6.3.1農村地域空間利益爭奪過程中的利益分配情況
6.3.2農村地域空間利益爭奪的動態博弈分析
6.4本章小結
7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1農村居民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1.1防止農村居民撂荒土地的主要對策
7.1.2引導與規範農村居民建房行為的主要對策
7.1.3培養當代新型農民,增強其空間博弈能力的政策建議
7.2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2.1 引導村鎮企業集中布局的對策與建議
7.2.2治理村鎮企業環境負外部性效應的主要對策
7.3基於地方政府空間行為的公共政策建議
7.3.1科學編制村鎮空間規劃,有效引導村鎮空間需求
7_3.2理順中央、地方、社區之間的關係,保障農村基礎設施供給
7.3.3改革土地徵用制度,構建空間利益制衡機制
7.4本章小結
8總結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8.1主要結論
1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對象及案例區域的選取
1.2.1研究對象
1.2.2案例區域的選取
1.3研究評述
1.3.1學科研究背景
1.3.2相關研究現狀
1.3.3綜合評述
1.4研究方法與基本思路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2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基礎理論研究
2.1空間行為決策理論
2.1.1遷移行為決策及其理論模型
2.1.2企業區位選擇及其理論模型
2.2空間稀缺性與空間需求
2.2.1空間稀缺性
2.2.2空間需求理論
2.2.3空間需求與空間競爭
2.3村鎮主體空間行為引導與村鎮空間最佳化
2.3.1村鎮空間最佳化的主要內涵
2.3.2村鎮主體的空間行為及其影響
2.3.3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
2.4本章小結
3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1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模式
3.1.1農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分類
3.1.2農村居民的就業空間行為
3.1.3農村居民的居住空間行為
3.2農村居民空間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3.2.1制度因素與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2.2社會經濟環境與農村居民的空間行為
3.2.3農村居民的個體因素與其空間行為
3.3基於新洲區倉埠街三個村的實證分析
3.3.1案例村居民空間行為的基本情況分析
3.3.2案例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選擇
3.3.3影響農村居民空間行為模式的微觀因素
3.4本章小結
4村鎮企業的空間行為
4.1村鎮企業的空間決策
4.1.1村鎮企業的初始區位決策
4.1.2村鎮企業的空間擴張行為
4.1_3村鎮企業的遷移決策
4.2村鎮企業的空間集聚與分散
4.2.1村鎮企業的空間集聚
4.2.2村鎮企業的分散布局現象
4.2.3案例區域工業企業分布的實證分析
4.3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外部性分析
4.3.1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外部性特徵
4.3.2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正外部性效應
4.3.3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負外部性效應
4.4本章小結
5地方政府的空間行為
5.1縣域行政區劃的調整
5.1.1縣域行政區劃調整的行政主體
5.1.2縣域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表現形式
5.1.3倉埠街行政區劃調整的實證分析
5.2村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布局
5.2.1村鎮基礎設施的內涵及其特性
5.2.2村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對村鎮空間的影響
5.2.3家園建設行動計畫與村鎮空間最佳化
5.3政府空間規劃的制定
5.3.1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3.2村鎮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3.3土地利用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5.4本章小結
6村鎮主體空間博弈模型的構建
6.1同一類村鎮主體之間的空間博弈
6.1.1農村居民之間的空間博弈
6.1.2村鎮企業之間的空間博弈
6.1.3地方政府及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空間博弈
6.2不同類村鎮主體之間的空間博弈
6.2.1農村居民與村鎮企業的空間博弈
6.2.2農村居民與地方政府的空間博弈
6.2.3村鎮企業與地方政府的空間博弈
6.3各類主體參與的多方動態博弈
6.3.1農村地域空間利益爭奪過程中的利益分配情況
6.3.2農村地域空間利益爭奪的動態博弈分析
6.4本章小結
7村鎮主體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1農村居民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1.1防止農村居民撂荒土地的主要對策
7.1.2引導與規範農村居民建房行為的主要對策
7.1.3培養當代新型農民,增強其空間博弈能力的政策建議
7.2村鎮企業空間行為的引導與調控對策
7.2.1 引導村鎮企業集中布局的對策與建議
7.2.2治理村鎮企業環境負外部性效應的主要對策
7.3基於地方政府空間行為的公共政策建議
7.3.1科學編制村鎮空間規劃,有效引導村鎮空間需求
7_3.2理順中央、地方、社區之間的關係,保障農村基礎設施供給
7.3.3改革土地徵用制度,構建空間利益制衡機制
7.4本章小結
8總結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8.1主要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