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中的環境污染與城市失業的理論及套用研究

《城市化中的環境污染與城市失業的理論及套用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孫淑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化中的環境污染與城市失業的理論及套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淑琴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城市工業化過程中伴隨的環境污染和勞動等問題也令人矚目。雖然研究城市化的文獻很多,但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切入的研究相對偏少,在二元經濟結構框架內的研究更為匱乏。發展經濟學中的哈里斯-托達羅(H-T)模型,成功地捕捉了二元經濟中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問題,但並沒有考慮到環境問題。鑒於我國經濟的二元特徵,本課題把環境問題導入到該模型,構建有環境外部性,工業園區和循環活動的H-T模型,分析城市化過程中經濟成長與經濟政策對環境質量、城市失業率和福利水平的效應,並求解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的最佳排污稅率,最佳關稅率,城市最低工資水平和最佳外資流量;探討再生資源的貿易模式及其對環境和城市失業率等的效應;然後,運用和修正STIRPAT模型,運用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檢驗我國的城市化與環境污染和城市失業率的關係以及理論模型中所得結論的適用性。

結題摘要

經濟全球化帶動的經濟成長尤其開發中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高經濟成長伴隨著同樣舉世矚目的環境惡化,比如中國。中國是開發中國家,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特徵,過去十年中國經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過程,同時城市工業化過程中伴隨的環境問題和勞動等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這使得中國政府面臨巨大的國際碳排放減排壓力,另外,由於二元經濟結構的特徵,我國的城市化質量並不高,在城市化的人口中,存在一個不充分就業,收入不穩定的群體。 發展經濟學中的哈里斯-托達羅模型成功地捕捉了經濟成長中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問題,解析了二元經濟中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失業的問題。傳統H-T模型中並沒有考慮到環境問題,但如今我們深受環境污染的危害,世界銀行1997年發表的報告《2020年的中國:新世紀的發展挑戰》指出:中國的空氣和水的污染狀況,特別在城市地區,屬世界最嚴重之列,大氣中多種污染物的含量超過國際標準數倍,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估計每年大體占國內GDP的3%-8%。可見,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鑒於此,我們在H-T模型中導入環境因素,分析經濟發展政策的環境和城市失業等經濟效應,具體來說我們探討污染削減技術的改善與城市失業率和福利水平的關係;考察環保政策、關稅政策以及城市最低工資制對城鎮化中的環境質量和城市失業率等的效應;總體上,我們從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研究了以上問題,既有理論拓展,又有實證分析,研究了外資、產業集聚與城市化問題;能值測算與對外貿易;二元經濟中外資引入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研究了企業出口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以及進口和關稅減免對環境的影響;還從產品層面研究了電子信息產品的貿易對環境的影響;考察了機電產品的綠色競爭力等。本課題得出的結論對我國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