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間音質要素分析和聲景觀設計模式的研究》是依託天津大學,由馬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公共空間音質要素分析和聲景觀設計模式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馬蕙
- 依託單位:天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城市公共空間日益惡化的聲音環境與人們對環境舒適度要求的不斷提高形成尖銳矛盾,如何從整體聲環境入手來進行噪聲的控制和聲音的協調是建立和諧共生環境的新課題。城市公共空間音質要素分析和聲景觀設計模式的研究旨在找出複合聲源條件下(即整體聲環境下)與主觀舒適度評價相關聯的音質要素和物理指標,從而為城市公共空間聲景觀規劃和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以海河親水空間、濱江商業街和歐式風情區三類天津市典型的公共空間為研究樣本,探討城市公共空間聲景觀設計的過程、方法和步驟。此外,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聲景觀的理念,參與到良好聲環境的創設中來,本課題還將探討聲景觀設計的表現形式,力爭在聲學工作者、規劃師乃至普通大眾間搭建溝通的平台,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和參與聲環境建設,從而促進和諧舒適人居環境的構建。
結題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間整體環境的最佳化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城市公共空間良好聲景觀的創設是提高城市公共空間整體舒適度非常重要的方面。城市公共空間音質要素分析和聲景觀設計模式的研究就是以城市公共空間為載體的關於城市公共空間聲景觀現狀、改變途徑和設計方法的基礎性研究。本研究選取了海河親水空間、濱江商業街和歐式風情區不同類型但是又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間為研究樣本,通過對城市空間整體聲環境測量、信號分析以及物理指標與主觀評價的實驗對比研究,探討了人們評價城市公共空間聲景觀的指標和其相對應的客觀物理因子,對城市空間音質要素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城市公共空間聲環境的設計策略,對特定的城市空間進行了聲景觀設計,總結了城市聲景觀設計的流程和模式。主要得出的研究結果有:(1)城市公共空間的聲環境在季節上的變化小於類型上的變化,隨著城市公共空間類型的變化,聲源類型有所不同,但是總體而言人們喜愛的自然聲較少出現;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聲環境整體不滿意,其聲環境的優劣不僅取決於聲音的強度,而且取決於聲音的空間特性;(2)以商業街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間聲景感知的主觀評價因子有5個,即喜好度、響度、交流性、豐富性和趣味性,前三者可以跟聲壓級、聲音的心理聲學指標以及自相關函式和雙耳互相關函式有較好的對應關係,而後兩者可以用動態頻率重心來對應表征,動態頻率重心也是本研究首次提出的物理量;(3)基於自相關函式和雙耳互相關函式的分析可知同時增加街道的寬度和降低兩側建築高度將有效地提升聲環境舒適度評價,針對材質選擇,首先應當按照高頻型>中頻型>平均型>低頻型的順序選擇,增加高頻吸聲界面的比例,對於提高商業街空間的聲場舒適度有較大的作用;(4)通過借鑑景觀規劃的設計方法,可以通過聲邊界、聲感受路徑和聲標點的方式來呈現聲景觀的認知地圖,同時可以通過設計要素選取、設計要素關係分析、設計要素套用和設計要素實現的模式來完成聲景觀的設計的流程。本課題研究內容較龐雜,課題組很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務,取得的研究成果對於深入理解城市空間中特殊空間形式下聲場分布特點、音質要素特徵和聲景觀設計實踐都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對於通過設計來提升城市空間整體的聲舒適度和環境舒適度的實踐也有著實際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