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河生態修復意願價值評估中支付意願特性研究

城市內河生態修復意願價值評估中支付意願特性研究

《城市內河生態修復意願價值評估中支付意願特性研究》是依託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由張翼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內河生態修復意願價值評估中支付意願特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翼飛
  • 依託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意願價值評估法(CVM)套用於生態服務估值時,假想市場上獲得的支付意願能否揭示出人們對生態物品的穩定偏好?被調查者的真實偏好與CVM模擬的支付意願之間的差異受那些因素影響?如何有效套用從而減少差異?這些是CVM在我國有效套用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本項目以長三角五大城市(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和寧波)內河水環境生態修復為CVM的套用載體,通過對同一研究對象採用不同問卷形式、不同時間尺度設計多重調查問卷研究支付意願的內容依賴性、時間穩定性,探討其相對穩定性;同時立足我國及局部區域的社會經濟特徵,建立支付意願參數模型,利用五地截面數據、面板數據進行模型檢驗,分析支付意願的區域一般影響因素和城市差異因素,探討造成支付意願與真實偏好之間偏差在我國的特殊因素以及如何減少偏差的措施。研究成果將為CVM在我國城市內河生態服務價值評估領域的有效套用提供實證依據和套用準則。

結題摘要

微觀主體對生態系統服務的支付意願(WTP)(或受償意願 WTA)及其特性研究是我國進行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的關鍵領域,也是我國新時期建設“生態文明”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本項目以長三角五大城市(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和寧波)內河水環境生態修復為套用載體,通過設計不同的誘導技術、問卷內容、時間尺度等的多重調查問卷,研究居民對城市內河生態恢復的支付意願及其特性。基於3年、5地、10餘次、5000餘份調查問卷,對河流生態恢復支付意願的“區域間效益轉移”、“不同時間間隔的穩定性”、“問卷內容依賴性”、“補償意願與支付意願的差異”、“不同誘導技術的比較”等開展深入研究。 上海、杭州、南京3城市2次平行 CVM研究結果揭示:支付意願的非參數統計結果為20.3-25.4元/(戶月),參數模型估計值為31-52元/(戶月)。3城市參數模型表明,收入、教育程度、環境意識等在不同城市間呈現一致性顯著影響;戶籍狀況、利用河流的情況、環境感知等因素在城市間影響存在差異;南京樣本支付意願數額顯著高於其他兩城市,上海與杭州沒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揭示河流生態恢復的支付意願在研究的城市間呈現區域間的穩定性,可以在一定精度範圍內進行支付意願的“效益轉移”。 進行不同時間間隔對支付意願“時間穩定性”的研究,結果顯示:相隔一個月的2次調查中支付意願及特性呈現良好的再現性,而相隔2年和4年的調查呈現一定差異;不同問卷中問題的順序、評估物品的規模、嵌套的順序等不同,支付意願存在顯著差異,驗證了“順序效應”、“規模效應”“部分整體效應”等“問卷內容依賴性”的存在;蘇州河流的補償意願研究顯示,約50%樣本不願意接受經濟補償來彌補河流的退化或消失。對河流環境較為滿意、經常看到河流、在職、擁有產權房、環境意識較高的居民拒絕補償的機率較高。 WTA均值達3-4萬左右,是相應支付意願的30-40倍。同時老居民、距離河邊近、較年輕、家庭人口少的家庭受償意願較高。顯示出與支付意願不同的特性;進行開放式、支付卡、雙邊界、1.5邊界及多重選擇問卷的套用及適用性分析,指出應在不同場景和不同精度要求下合理套用不同誘導技術。 本研究共完成11篇學術論文(其中英文4篇),其中公開發表和錄用8篇,3篇在審稿中。研究成果將為CVM在我國生態服務價值評估領域的有效科學套用提供實證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