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河組

陳廣雅1963年命名。命名地點位於黑龍江雞西市滴道,參考剖面位於雞西市東北約20 km處的哈達鄉杏花村哈達立井(74-83、33、9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子河組
  • 地點:黑龍江
  • 簡稱:Chengzihe Fm
  • 命名時間:1963年
簡稱,沿革,特徵,剖面,

簡稱

城子河組
Chengzihe Fm
K1c

沿革

森田義人(1943)命名的滴道層群中、上兩個含煤層即為城子河組。任績(1950)的雞西夾煤層,包括了滴道組和城子河組。陳廣雅(1959)稱的雞西夾煤層,不包括滴道組。顧知微(1962)將雞西含煤層改名雞西組。1963年陳廣雅因雞西組與群名相重而改為城子河組。1982年具然弘、鄭少林等將雞東平陽鎮城子河組下部的海陸互動相層分出建立石河北組。1989年張海日、李蔚榮編《黑龍江省區域地質志》時,將勃力盆地城子河組下部海陸互動相層歸入龍爪溝群曙光組。從岩石地層來看,城子河組下部與其上陸相層無明顯的區別,故本典將其下部的海陸互動相層仍歸屬城子河組下部。

特徵

該組以陸相為主,下部為海陸互動相組成的含煤地層。自下而上分成三部分:下部為灰白色中、細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層夾海相層;中部以灰白色中、細粒砂岩為主夾粉砂岩、炭質泥岩、凝灰岩和煤層;上部為灰白色細砂、粉砂岩、泥岩互層夾煤層;底界以石英質礫岩假整合於滴道組火山岩之上;頂界以中、細粒砂岩與上覆穆稜組含泥礫粗砂岩分開,兩者整合接觸,厚541.07 m,是本區重要含煤地層。含植物 Coniopteris onychioides, C.hymenophylloides, Onychiopsis elongata, Acanthopteris gothani;平陽鎮產溝鞭藻 Oligosphaeridium comples, Muderongia tetracantha, Palaeoperidium cretaceum;雞西穆稜河北岸產被子植物 Asiatifolium elegans, Chengzihelia obovata, Jixia pinatipartita, Rogersia lanceolata;雞東縣榮華、平陽產海相雙殼類 Aucellina caucasica, A.optiensis, A.jeletzkii;孢粉見有 Appendicisporites crimensis, Impardecispora apiverrucata, Pilosisporites verus, Triporoletes involucratus等。下部為海陸互動相,中上部為湖沼相沉積。該組主要分布於雞西、勃力、雙樺、雙鴨山-綏濱、鶴崗等盆地,雞西盆地西部邊緣由粉細砂岩、粗砂岩組成,上、下常見礫岩或含礫砂岩,煤層多見於下部,底界以礫岩不整合於元古宙花崗岩之上,厚200~300 m左右;盆地的中、東部以砂泥岩沉積為主,以雞西和穆稜為沉積中心,可分成北、南兩個帶。南帶西起光義經穆稜至紅火,岩性可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底部多為礫岩或含礫粗砂岩,厚400~1400 m左右。北帶西起火通溝經滴道、雞西、城子河、東海至黑台一帶,底部多為礫岩假整合於滴道組火山岩之上。勃力盆地城子河組分布廣泛,其特徵與雞西盆地雷同;只是松花江以南的集賢煤田含煤性不甚好。鶴崗盆地中相當本組地層稱石頭河子組,黑龍江地層清理小組(1994)認為與城子河組同物異名,而取消石頭河子組。
以上來源:中國地層典(白堊系)

剖面

雞西市城子河區-滴道區穆稜河北岸省道路塹剖面
鶴崗市東山區嶺北露天礦剖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