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村,屬龍泉鎮轄村。村落依山傍水,東臨永定河,西枕九龍山。該村歷史久遠。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子村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村內大部分房屋處在搬遷中,原隱匿於建築物中的文物古蹟,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位於原城子商場的蘇家墳就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子村蘇家墳
- 出土地點:門頭溝區龍泉鎮城子村
- 高度:4.5 米
- 直徑:6米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符合古人"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的擇墓理念,明清至民國時期,城子村成為了安墳立冢的風水寶地。明代太監羅照墓、清固山貝子福喇塔第五子福存墓、民國總理周自齊墓地均建於村內。以上墓葬都有碑誌記載。但提起當地人稱之為蘇家墳的墓地,就連村里年長者也說不清楚它的來歷及葬者為何人。蘇家墳留給後人諸多謎團。
蘇家墳清代寶頂
蘇家墳,位於門頭溝區龍泉鎮城子村, 屬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冊文物。原為一片墳地,現僅存三合土寶頂一座, 高4.5 米, 直徑6 米,夯土層厚0.37米。四周原被民房遮擋,此次拆遷已將周圍建築物清理乾淨,寶頂已完全露出。由於一直被砌於民房中,現已殘毀嚴重,僅東北角尚能辨得寶頂原貌。關於此墓的記載,見《門頭溝文物志》附錄部分。1958 年第一次文物普查登記城子辦事處西坡商場46 號,有明代無主墳,編號:墓357。1997 年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記城子辦事處商場居委會有蘇家墳,年代為明代,編號:2-1-367。那么,蘇家墳是否為檔案中記載的明代墓呢?《門頭溝文物志》又載,1998 年在城子商場居委會門前大道出土清代墓碑二通。2013 年5 月10 日,門頭溝城子商場拆遷工地出土清代殘碑一通及完整贔屓碑座一個。兩次出土清代石碑地點均為同一地區,即城子商場。其出土地點位於蘇家墳寶頂東,相距僅30 米。這就大大增加了出土石碑為蘇家墳墓地遺物的可能性。再來看現存蘇家墳寶頂外形,我區尚存與其形制相當的寶頂,即永定鎮馮村的清代克勤郡王墓地寶頂,這也為判斷蘇家墳年代提供了重要線索。由此可知,蘇家墳並非檔案中記載的明代墓,而是清代墓。至於墓主人的身份之謎,就要從出土石碑中尋找答案。
2013 年5 月10 日出土的清代殘碑及完整贔屓碑座,其石碑及碑座體形較大,雕刻精美,殘碑為碑的下部分,青白石質,殘高1.73米, 寬1.08 米, 厚0.41 米, 碑身四周浮雕龍紋,出土時碑陰朝上無字,碑陽朝下有刻字,碑身兩側為素麵。贔屓碑座高0.9 米, 長2.63 米,碑擔最寬處1.14 米。碑座為一整塊石料採用高浮雕的雕刻工藝雕琢而成,外形為贔屓。明陸容《菽園雜記》載:"贔屓,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該贔屓龜座形象兇悍,仰頭張嘴,齒牙外露,凸鼻,兩眼圓瞪,尖尾呈垂直向下狀。碑擔兩側浮雕為麒麟獸,呈奔跑狀,昂頭向後。現兩通石刻文物已運回門頭溝區博物館保存。通過查閱《門頭溝文物志》證實,石刻出土地為郭羅洛園寢。出土的殘碑及贔屓碑座為園寢內遺物。郭羅洛園寢坐西朝東,規模較大,其規制與山水相稱,為陵墓福地。建國後園寢遭破壞,石碑被推倒。園寢內原有大寶頂一座,寶頂正前方左右兩邊各一螭首龜趺碑。此次出土的殘碑即為其中之一。石碑的上部分及另一通石碑已於2011 年運至門頭溝區博物館保存。現門頭溝區博物館花園裡平躺於地上的螭首殘碑正是此次出土石碑的上部分,殘高1.87 米,寬1.08 米,厚0.41 米,碑首為四交龍首,雕刻精細。《菽園雜記》載:"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彩,故立於碑文上。"碑額書"郭羅洛公之碑"六個篆體大字,字長10 厘米,寬8 厘米。郭羅氏為清代上三旗中的鑲黃旗姓氏。碑身殘存部分文字,共18 行,滿行14-15字不等,文曰:"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總四川陝西等……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上親征噶爾旦,命口邊諸路會師。公率西……康熙四十……"碑身字長、寬均為1.5 厘米。文字書體俊朗飄逸,為清代官方通用的館閣體。碑文記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郭羅洛總歷川陝右都,康熙帝聞郭羅洛卒,悲痛不已,按品級規制下葬,並賜葬禮所用財物,由其子負責處理後事。碑文中還提到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叛亂一事,命戍邊諸路會師,其中就有郭羅洛所率部隊,並為討伐逆賊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土石碑形制反映了墓主人品級,從碑及碑座尺寸、浮雕圖案分析,郭羅洛應為鎮國將軍級,相當於一品武官。其園寢應按清代宗室王公園寢規制建造,即由工部統一掌管,費用由國家撥款。
京西門頭溝地區,明清兩代墓葬眾多,既有等級較高的皇室宗親墓,也有普通墓葬。時至今日,這些古墓葬因年代久遠,朝代更迭,其地面建築大多已不存。而在歷史上,蘇家墳寶頂曾多次面臨被平毀的厄運,後於寶頂周圍建起民房,將其層層圍住,不易發現,因而保存至今。
2013 年5 月10 日出土的清代殘碑及完整贔屓碑座,其石碑及碑座體形較大,雕刻精美,殘碑為碑的下部分,青白石質,殘高1.73米, 寬1.08 米, 厚0.41 米, 碑身四周浮雕龍紋,出土時碑陰朝上無字,碑陽朝下有刻字,碑身兩側為素麵。贔屓碑座高0.9 米, 長2.63 米,碑擔最寬處1.14 米。碑座為一整塊石料採用高浮雕的雕刻工藝雕琢而成,外形為贔屓。明陸容《菽園雜記》載:"贔屓,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該贔屓龜座形象兇悍,仰頭張嘴,齒牙外露,凸鼻,兩眼圓瞪,尖尾呈垂直向下狀。碑擔兩側浮雕為麒麟獸,呈奔跑狀,昂頭向後。現兩通石刻文物已運回門頭溝區博物館保存。通過查閱《門頭溝文物志》證實,石刻出土地為郭羅洛園寢。出土的殘碑及贔屓碑座為園寢內遺物。郭羅洛園寢坐西朝東,規模較大,其規制與山水相稱,為陵墓福地。建國後園寢遭破壞,石碑被推倒。園寢內原有大寶頂一座,寶頂正前方左右兩邊各一螭首龜趺碑。此次出土的殘碑即為其中之一。石碑的上部分及另一通石碑已於2011 年運至門頭溝區博物館保存。現門頭溝區博物館花園裡平躺於地上的螭首殘碑正是此次出土石碑的上部分,殘高1.87 米,寬1.08 米,厚0.41 米,碑首為四交龍首,雕刻精細。《菽園雜記》載:"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彩,故立於碑文上。"碑額書"郭羅洛公之碑"六個篆體大字,字長10 厘米,寬8 厘米。郭羅氏為清代上三旗中的鑲黃旗姓氏。碑身殘存部分文字,共18 行,滿行14-15字不等,文曰:"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總四川陝西等……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上親征噶爾旦,命口邊諸路會師。公率西……康熙四十……"碑身字長、寬均為1.5 厘米。文字書體俊朗飄逸,為清代官方通用的館閣體。碑文記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郭羅洛總歷川陝右都,康熙帝聞郭羅洛卒,悲痛不已,按品級規制下葬,並賜葬禮所用財物,由其子負責處理後事。碑文中還提到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叛亂一事,命戍邊諸路會師,其中就有郭羅洛所率部隊,並為討伐逆賊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土石碑形制反映了墓主人品級,從碑及碑座尺寸、浮雕圖案分析,郭羅洛應為鎮國將軍級,相當於一品武官。其園寢應按清代宗室王公園寢規制建造,即由工部統一掌管,費用由國家撥款。
京西門頭溝地區,明清兩代墓葬眾多,既有等級較高的皇室宗親墓,也有普通墓葬。時至今日,這些古墓葬因年代久遠,朝代更迭,其地面建築大多已不存。而在歷史上,蘇家墳寶頂曾多次面臨被平毀的厄運,後於寶頂周圍建起民房,將其層層圍住,不易發現,因而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