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域長城

城子域長城在秦皇島市北部,是四百年前戚繼光主持修建的。蒼莽的群山,溝壑縱橫雲霧繚繞,當此陣勢,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東南山腳下,是一脈蜿蜒的河流,群溪匯集後曲折奔出大山的懷抱,注入浩蕩的湯河;再遠些是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一凹平地,這裡卻是屯兵的絕佳處所。從長城上俯瞰這裡,可見群山環抱,約略東西方向一帶通衢,南北方向連線著夾山小路,這種四門兜底的口袋形地勢正是兵家用武的好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子域長城
  • 所屬地區:中國河北
  • 電話區號:0335
  • 郵政區碼:066309
簡介,歷史,人物,戚繼光,張鶴山,

簡介

城子峪長城位於在秦皇島市北部撫寧縣境內, 隸屬於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曹營鎮城子域村
秦皇島市駐操營鎮城子峪村
省份:河北省
地區:秦皇島市
縣別:撫寧縣
郵編: 066309
區號:0335
村內企業:模具有限公司、微肥廠、建築材料廠、閥門廠、磷肥廠
主要農產品:彌猴桃、荔枝、香菇、土豆、花椰菜、黃綠蘋果
村內資源:鈷、煤礦、銀
村里單位:城子峪村信用社

歷史

長城腳下一個叫城子域的村里住著一位痴心守護長城的中年人,他就是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張鶴珊。明朝時著名將領戚繼光帶領四千官兵來此抵禦外敵,守衛長城,由於這裡實在荒蠻,朝廷破例允許將士們攜帶家眷,就形成了這個叫城子峪的小村莊。張鶴山和這裡的村民們都是當年守城將士的後人,他在長城腳下出生、長大,對長城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秦皇島新行者戶外論壇的朋友們都尊稱他為張老師。多少年來,張老師悉心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對於有關長城的逸聞典故更是如數家珍。在他家的院子裡有兩塊斑駁殘損的青條石碑,碑文已經模糊,卻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據張先生講,這兩塊石碑記載了關於明朝隆慶三年大將戚繼光主持城子域長城改道的歷史。
長城腳下的城子域村長城腳下的城子域村

人物

戚繼光

戚繼光(嘉靖七年1528—萬曆十五年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往浙江,招募新軍進行訓練,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1562年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後蕩平寧德城外的橫嶼、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橫嶼平海衛、仙遊等戰役的勝利,基本盪除東南沿海倭患,為掃除東南倭患作出很大貢獻。隆慶二年(1568年)調往薊州,加高加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創立步、騎、車、輜 重諸營,邊境得以安寧。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往廣東,後罷歸登州,不久病卒。戚繼光以捍衛邊疆為己任,屢克強敵,戰功卓著,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書傳世。

張鶴山

現年52歲的張鶴珊,中國長城學會的第一位農民會員。在秦皇島城子峪村就有一個二十年來忠實守護長城的農民 ,20多年來,從長城的義務保護員到政府聘用的長城保護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足跡遍及城子峪那段明長城的溝溝坎坎、角角落落。他幾乎每隔兩天就上山巡查一遍長城,每次走十幾里山路,風雨無阻,每年至少要穿破6雙膠鞋。
對守護長城,張鶴珊樂在其中,他從小在長城腳下長大,對長城有種說不清的情感,誠如他自己所言,這一輩子,與長城有著一種割捨不斷的“情結”。
不管遇到什麼困頓,不管遭遇什麼冤屈,張鶴珊無怨無悔,保護長城的決心堅定不移。遠走他鄉也好,朝夕廝磨也好,長城是他永恆的情愫,是他長繫心頭的鏈結。那么,箇中究竟有何緣由?
究其原因,方知他是當年修長城的後裔,而且是義烏兵的後裔。長城大多沿著崇山峻岭修建,因而一路上不僅崎嶇難行,而且荊棘叢生,幸好張鶴珊富有經驗,隨身帶了砍刀,他在前面邊砍荊棘、邊引路。若不是他帶路,真不可想像怎樣才能找到“……浙江金華府易武(義烏)人……”的長城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