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泥塑

城固泥塑

城固泥塑是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距21世紀已有3000多年歷史。它起源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形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民國以後進入曲折發展時期。

城固泥塑技藝主要分布在以寶山鎮為中心的陳村一帶。泥塑作品分布以漢中為中心,輻射陝南、寶雞、鹹陽以及四川等部分地區。

泥塑特點,主要價值,歷史淵源,基本內容,製作程式,基本特徵,

泥塑特點

城固泥塑按內容分有人物造像、動物造像、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等。按題材分主要有文學、歷史、戲劇、神話等,同時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堪稱陝南農耕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具有歷史悠久、技術含量高、覆蓋面廣、題材廣泛等特點。

主要價值

城固泥塑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歷史研究價值。泥塑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延續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長期以來,泥塑製作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古代農耕生活的縮影,對中華文明的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對研究農耕社會民俗風情、意識形態、審美情趣,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審美、觀賞、價值。城固地處漢江中上游,是古時通蜀、連秦以及南下湖北、襄樊等地的交通要地,南北文化在這裡交匯、碰撞使城固泥塑在表現技法上既融合了南方塑像的端莊、秀麗又兼具北方的粗獷豪邁。塑造的各類神佛塑像或坐或躺、或怒或笑,無不神態各異,維妙維肖,具有很高的審美觀賞價值。
3、工藝美術研究價值。泥塑製作工世流程複雜,是民間木工、瓦工、塑造繪畫技藝的結合體。對認識研究古人製作技藝、審美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淵源

泥塑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以黃土塑造心愛的動物、人物,以增加生活樂趣,寄託理想和願望。
泥塑由於不能耐久,尚未發現很久以前的出土泥塑。據西北大學趙叢蒼教授在寶山的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陶片考證,城固泥塑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
漢代封建統治者大興厚葬之風,促進了泥塑業的發展,城固泥塑繼承了秦以前的優良傳統,泥塑技藝得到了極大發展。從城固考古發掘的漢墓中出土的大量陶俑、鎮墓獸、陶井、陶倉、陶灶等器物,造型獨特,線條流暢,構思巧妙,寄託了泥塑匠人的理想和願望,從實物角度進一步反映出城固泥塑業的興盛。
西漢以後城固泥塑藝術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發展時期。特別是東漢獻帝初年張魯在漢中大興“五斗米教”,漢中道教興盛,全縣建有道觀9座,塑神像風氣很濃,出現了許多以塑像為謀生手段的泥塑藝人。
南北朝時盛行佛教,佛教在此時傳入城固。至唐代,佛教在城固已十分盛行,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遊歷城固大安寺,並留詩句:“滿樹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嘉靖《城固縣誌》載:本縣有佛教寺、庵、堂19處,院14處,其中:東高寺、嵩山寺、龍頭寺、惠香院(即後寶山寺)規模很大。佛教的盛行為城固泥塑提供了發展的空間,極大地吸引刺激了泥塑藝人的創作熱情。城固文化館文物庫房收藏的本縣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俑”、“三彩陶瓶”等器物造型精美,設計巧妙,大大超出了前代水平,是堀固泥塑技藝的高度發展的實物見證。
民國時期,戰爭連連,民不聊生,城固泥塑藝人紛紛外逃,泥塑業瀕於絕境。文革期間破“四舊”,視宗教如洪水猛獸,寺廟被毀,泥塑藝人也遭到殘酷打擊和迫害,城固泥塑幾乎絕跡。
1980年後,宗教活動恢復,城固泥塑也得到恢復發展。以李昌吉為代表的城固泥塑藝人又博來眾長,將繪畫理念和泥塑技藝巧妙結合,創作的仙佛塑像千變萬化、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奇蹤異狀、無一雷同,逐漸形成了城固泥塑獨特的風格。
2005年,城固泥塑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正式納入保護規劃。

基本內容

城固泥塑按內容分有人物造像、動物造像、生活實用品和裝飾品等;按題材分主要有文學、歷史、戲劇、神話等同時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堪稱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代表作品有:神話作品如泥塑菩薩、泥塑關公、泥塑五百羅漢、泥塑四大天王等;歷史故事如;梁祝、牛郎織女、白蛇傳、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動物乍品如:老虎、蛇、羊、馬、猴等,動物和人物在一起的作品如強渡金沙江群組泥塑、土地革命場景泥塑、麒麟送子等;還有以果實為內容的作品,如桃、柿、杏等;實用品如陶壺,陶壺、陶尊,裝飾觀賞品如人臉譜等。

製作程式

城固泥塑主要以神佛塑像為主,其製作程式是:
一、選泥:精選色黃、含沙少、粘性強的乾黃土,入放容器中充分浸泡24小時以上備用。
二、制泥
(1)制底泥:將浸泡攪拌好的黃泥置於院場,加入麥糠或稻3—10公分長草節,再加入適量水充分,翻拌踩踏,均勻後覆蓋備用。
(2)制面泥:將浸泡好的黃泥置於院場,加入一定量的細沙、棉花、頭髮,充分翻拌、踩踏、錘打均勻後,覆蓋、發性備用。
三、製作骨架:選用粗細適當的乾柏木做好塑像主骨架,用細竹條、藤條、草繩做筋骨,既防斷裂、脫落,又便於上泥。
四、上大泥塑大形:用製作好的底泥由主骨架下部往上塑出塑像大形。
五、上面泥塑形:用製作好的面泥從頭部開始,精細、準確地塑出塑像的像貌神態,衣著紋飾。
六、彩繪;
(1)刮膩:用貝殼粉加牛膠或桃膠製成膩子,把塑像乾裂的部位修補填平。
(2)打磨、清掃,將塑像周身打磨光滑。
(3)上底色:用貝殼粉加牛膠或桃膠製成底色,用軟毛刷給塑像周身上一道底色。
(4)彩繪:根據塑像的身份特點,確定塑像主色調,合理搭配顏色進行彩繪。

基本特徵

1、歷史悠久。泥塑技藝向上溯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城固的江灣遺址,淡家嘴遺址、蓮花遺址、寶山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夾沙紅陶罐等實用器具和漢墓出土的陶俑、陶獸、陶灶等,說明泥塑技藝的歷史相當悠久。
2、技術含量高。泥塑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些大型的人物塑像,它不僅要求泥塑藝人要懂得泥塑技藝,還要會木工活、瓦工活,具備美術繪畫、色彩搭配等綜合知識。
3、覆蓋面廣,題材廣泛。城固泥塑以神佛塑像為代表,作品分布在陝南、寶雞、四川等地,作品內容上有祝福祈祥類,如:吉祥(雞、羊)如意、吉慶(擊磐)有餘、福(蝠)自天來等;鎮妖辟邪類,如:鎮宅(墓)獅虎、獨角怪獸等;有家族繁衍類,如:麒麟送子,送子娘娘、連(蓮)生貴子等;有神靈聖賢類,如祖先神伏羲、女媧;自然神雷公、山神、地母;歷史人物神周公、關公、藥王;宗教神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如來、菩薩等。在省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