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唱和詩卷

城南唱和詩卷

《城南唱和詩卷》,紙本,草書, 縱31.6厘米,橫216.6 厘米,為楊維楨書南宋張栻的城南二十詠。據詩後楊維楨所述,《城南唱和詩》原為張栻和朱熹之作。此卷書於至正二十二年(136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南唱和詩卷
  • 作者:楊維楨
  • 書法字型:行草書
  • 規格:縱31.6厘米,橫216.6 厘米
《城南唱和詩卷》,城南唱和詩卷 朱熹,

《城南唱和詩卷》

簡介:中國元代書法家楊維楨的書法作品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又號鐵笛道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天台尹。此卷書法行筆怪誕,縱橫疊宕,用鋒古拙峭拔,似有矯橫之意,與元朝趙孟圓潤書法成為鮮明的對比。卷後有明陳獻章、謝肇,徐,清孫承澤題跋。《古渠寶笈·三編》著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論元代書法形態的奇崛古樸,楊維楨當數第一。這與他倔強的個性、深厚的學養又聯繫在一起所以,非常人所及。楊維楨的行草書,其風格在元代書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元代章草的復興是從趙、鄧開始的,但他們未能對章草這種書體作出什麼創新,而以章草筆法雜以漢隸和今草筆法成功運用到行草書創作並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獨有楊維楨一人。

城南唱和詩卷 朱熹

《城南唱和詩卷》,對章草筆意的運用達到了隨心所欲、揮灑自如的境界。楊維楨把晉唐楷法和漢隸、章草、今草筆法融合在一起,故獨有奇拙、古樸的趣味。所謂“矯傑橫發”(李東陽)“狂怪不經”(徐有貞)“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斨,例載而歸”(吳寬)就是指楊維楨書風中豪邁雄強、形態怪異、用筆粗放的特點。而這種激越奔放的氣勢,刀斫斧劈的雄強,正是築基於章草筆法的滲入。
《城南唱和詩卷》朱熹書。紙本。縱31.5厘米,橫275.5厘米。帖凡64行,共462字。首題“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鈐白文“朱熹之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詩卷是朱熹為和張栻城南詩20首所作。張栻,字敬夫,號軒,張浚之子、宋代著名學者。居譚州(今長沙)。構城南書院,城南有風景20處、故題詩20首。朱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八月,朱熹與張南軒游城市諸勝景,和南軒二十詠。時年朱熹38歲,此詩卷書寫年代則較晚。此卷書法筆墨精妙,蕭散簡遠,筆意從容,靈活自然,為朱熹傳世佳作。明陸簡《朱熹城甫唱和詩帖跋》云:“紫陽夫子平生講道之功日不暇給,而於辭翰遊戲之事亦往柱精詣絕人。評書家謂其書郁有道義之氣、固耳。”
釋文:
奉同
敬夫兄城南之作
納湖
詩筒連畫卷,坐看復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小山幽掛藂,歲莫藹佳色。
花落洞庭波,秋風渺何極。
詠歸橋
涼漲平橋水,朱欄跨水橋。
舞雩千載事,歷歷在今朝。
舡齋
考槃雖在陸, 滉瀁水雲深。
止爾滄州趣 難忘魏闕心
麗洋堂
堂後林陰密,堂前湖水深。
感君懷我意,千里夢相尋。
蘭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書樓
君家一編書,不自圮上得。
石室寄林端,時來玩幽賾
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
懷哉千載心,俯仰數掾足。
蒙軒
先生湖海姿,蒙養今自閟。
銘座仰先賢,點畫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瀨彼澗中石。
莫館遶寒聲,秋空動澄碧。
捲雲亭
西山雲氣深,徙倚一舒嘯。
浩蕩忽褰開,為君展遐眺
渚華初出水,堤樹亦成行。
吟罷天津句,薰風拂面涼。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與君臨倒景,上下極空明。
濯清亭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無斁。
不遇無極翁,深衷竟誰識。
西嶼
朝吟東嶼風,夕弄西嶼月。
人境諒非遙,湖山自幽絕
涼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竇亦潛注。
倚仗忽淙琤,竹深無覓處。
梅堤
仙人貞冰雪(此行衍文)仙人冰雪姿,貞秀絕倫擬
驛使詎知聞,尋香問煙水。
聽雨舫
倸舟停畫槳,容與得欹眠。
夢破蓬窗雨,寒聲動一川。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蘭舟
一曲菱歌晚,驚飛欲下鷗。
高丘復層觀,何日去登臨。
一目長空盡,寒江列莫岑。
熹再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