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村遺址

城上村遺址

城上村遺址,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華陽鎮大卓城上村南,是新石器時代至周代時期的古遺址。現場文化堆積豐厚,有古代築城的夯土層和環壕(護城河)設施,是一處重要的吳國城址。遺址面積大、保存好,地層堆積厚、遺蹟遺物豐富,是蘇南地區同類遺址中保存最好的一處,對於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和商周時期湖熟文化及吳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2013年5月,城上村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上村遺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
  • 編號:7-0146-1-146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周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發現過程,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文物遺存,研究價值,湖熟文化,吳文化,文物保護,

發現過程

2008年4月,句容市文物普查人員在大卓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城上村有一處高出地面約10米的土台,在土台中部發現了自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土層堆積及古代築城的夯土層和環壕(護城河)設施,確認這是一處重要的遺址,登記名為“城上村遺址”。經過考古專家論證,證明這是一處崧澤文化至良渚文化時期的環壕聚落遺址,該遺址在商周時期得到延用。

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文物遺存

遺址出土的陶片以夾砂紅陶、夾砂紅褐陶為主,還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紅陶、泥制灰陶、夾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缽、盆、器蓋、簋、瓿等;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弧線三角紋、鏤孔、刻劃紋、指窩紋、繩紋、梯格紋、折線紋、回紋等;石器有石錛、石刀等這些出土物品的時代從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時期一直延續到西周時期。

研究價值

城上村遺址,面積大、保存好,地層堆積厚、遺蹟遺物豐富,是蘇南地區同類遺址中保存最好的一處,對於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和商周時期湖熟文化及吳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湖熟文化

湖熟文化是中國江南地區的史前文化,與“河姆渡文化”齊名,遺址分布主要在南京、鎮江以及太湖流域,代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4000-5000年的燦爛文化,其存在時間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朝、周朝。

吳文化

吳文化,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稱吳地文化、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等。其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文物保護

2011年12月,城上村遺址被江蘇省核定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城上村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