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城區,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位於市境中部偏南,西與礦區相鄰,北與開發區接壤,東、南與平定相接,總面積55.88平方千米。

城區是20世紀初隨著陽泉採掘業、現代交通運輸業和商業的發展而產生的,原屬平定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帶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百團大戰紀念碑、獅腦山森林公園、南山公園、桃河公園等。

2018年,城區常住人口23.008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3.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0261元,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5151.1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區
  • 行政區劃代碼:140302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西省陽泉市
  • 地理位置:陽泉中部偏南
  • 面積:55.88 km
  • 下轄地區:5個街道、託管1個鎮
  • 政府駐地:南大街300號
  • 電話區號:0353
  • 郵政區碼:0450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帶的大陸性氣候
  • 人口數量:23.0082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百團大戰紀念碑桃河公園南山公園
  • 火車站陽泉站
  • 車牌代碼:晉C
  • 地區生產總值:215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人口,政治,區委,區政府,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城區轄區原屬平定縣。20世紀初還是一片風沙迷漫、亂石縱橫的荒灘,名“沙江口”。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太鐵路鋪設到此並設陽泉站。隨著採掘業和運輸業的日益興隆,行商坐賈雲集於此,開店設鋪,陽泉站區遂成為晉東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至解放前夕,陽泉站區尚不足1平方千米,街道總長也僅1千米有餘,且為土路,住宅多系低矮的土石平房,總人口不足兩萬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隨後設陽泉市,市下設一、二、三區黨的委員會和人民政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一、二區合併為一區(現城區前身),先後改稱陽泉工礦一區陽泉鎮、陽泉工礦區三區、陽泉市三區、陽泉市一區、陽泉市站上區。
1969年1月,稱陽泉市城區至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4日,陽泉鎮從平定縣劃出設市,歸晉察冀邊區二專區領導。全市東至東營盤,西至平坦街,南至南山,北至平坦垴,有3個農村,39條街、巷、胡同。同日,在二專區領導下,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成立。首先劃分區域,按地區自然分布,全市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分別組建三個區的人民政府。同年7月,將一區、二區合併為一區,轄34個閭,三區改為二區,轄7個閭。
民國三十七年(1948)8月,全市區劃調整為4個區,一區、二區合併為一區,亦稱市區(即城區前身),區劃分為3個街,設立了街人民政府,形成了區、街、閭三級管理。一街人民政府轄15條街、巷、胡同,二街人民政府轄15條街、巷、胡同,三街人民政府轄9條街、巷、胡同。
1949年1月,一區人民政府撤銷,改稱一區區公所,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並撤銷街政府(實際未撤),重新劃閭,按自然分布的15條街管轄。
1950年2月,二區將16個村劃歸一區,一區下轄18個農村、15條街。接著試行城鄉分管,區內設陽泉鎮。7月,設立一區區公所、陽泉鎮公所。一區城市部分為鎮所轄,一區農村部分仍為一區管轄。
1951年6月,陽泉鎮改為三區,恢復三條街建制,轄三個街政府。
1953年4月,一區、三區合併為一區,下轄13個鄉、35個行政村,3個街政府、38條街、巷、胡同。
1955年11月,撤銷街閭建制,一區建立5個街道,33個居民委員會,同時將13個鄉改為7個鄉,轄7個鄉、35個村。
1956年1月,一區人民委員會改稱站上區人民委員會。3月,將7個鄉、5個街道重新劃定為5個鄉、35個村、6個街道,79個居民委員會。
1957年8月,撤銷站上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城市部分歸市直屬。同年11月,6個街道調整為4個。
1958年,全市實現人民公社化,一區鄉、街道撤銷,成立了礦區、站上、義井3個人民公社,由市直接領導。
1963年2月,恢復站上區建制,站上區人民委員會轄5個人民公社,53個管理區(村),7個街道,92個居民委員會。
1966年1月,站上區所轄礦區、北大街兩個公社的20個以糧食作物生產為主的大隊,劃歸北大街公社,作為農村人民公社,將原站上區公社的小陽泉大隊劃歸義井公社,區辦公地址設在太上街廣義巷四、五號院。至此,站上區人民委員會轄4個人民公杜、33個大隊、93個居委會。
1969年1月,義井、北大街、李家莊3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郊區,原義井公社的7個居委會留歸城區,城區革命委員會轄兩個公社、91個居委會。同年2月,站上人民公社撤銷,礦區公社劃出14個居委會,成立大慶路人民公社,後又建立大寨路公社、文革路公社,城區革命委員會轄4個人民公社、91個居委會。
1970年1月,礦區公社所轄的居委會從城區劃出,郊區的義井、北大街兩個公社劃歸城區。當時城區革命委員會轄5個公社、34個農村生產大隊、52個居委會。
1978年1月,推行城市與農村、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分別管理的辦法,城區將辛興、舊街、義井、平坦4個公社劃歸郊區。
1980年8月,撤銷公社建制,城區恢復街道,又新建南山路、義井、娘子關3個街道,本區管理範圍逐步擴大,郊區、平定縣境內也有本區管轄的居民區,共建立居民區78個。
到1990年底,城區下轄上站、下站、北大街、南山路、義井、坡底6個街道,110個居民委員會。
2017年5月,城區正式託管郊區義井鎮14個行政村。
2021年4月,坡底街道併入義井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3月,陽泉市城區下轄5個街道,託管郊區義井鎮。城區人民政府駐上站街道
陽泉市城區行政區劃一覽
街道 鎮下轄社區、行政村
油婁溝社區┃窯坡社區┃晉東一社區┃觀象台社區┃金三角社區┃德勝街社區┃市政府大院社區┃小陽泉南社區┃小陽泉北社區┃晉東二社區
太上街社區┃興隆街社區┃新市街社區┃河邊街社區┃東營盤社區┃官坊街社區
青年路社區┃西營盤社區┃中心廣場社區┃古城社區┃後底溝社區┃東溝社區┃鋁礬土礦社區┃濱河西社區┃濱河東社區
朝陽街社區┃北嶺社區┃新華西街社區┃龍躺梁社區┃陽坡垴社區┃南深溝社區┃南莊路社區┃南山北路社區┃新華東街社區┃南煤社區┃大陽泉礦社區┃陽光社區┃瑞康社區
義井社區┃義東溝社區┃小北溝社區┃南邊堰社區┃牡羊墅社區┃小河社區┃德業居社區┃暢頤社區┃鴻龍灣社區┃萬年花城社區┃陶然社區┃娘電社區
義井村┃義東溝村┃南莊村┃大陽泉村┃王家峪村┃西峪村┃神峪村┃河下村┃瀑里村┃小河村┃圪台村┃牡羊墅村
備註:表格內容整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40302001000
上站街道
140302002000
140302003000
140302004000
140302005000
140302006000
1403021000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區位於市境中部偏南,西與陽泉市礦區相鄰,東、南、北均與郊區相接。介於東經113°30′—113°33′,北緯37°50′—37°52′之間,總面積55.88平方千米。
陽泉市政府

地形地貌

城區地處太行山巒間的桃河谷地,屬河谷及丘陵地形。整個地勢西高東低,構成階梯地貌,坡山重疊,溝谷起伏,形成錯綜複雜地形。最大的丘陵老牛山(南山),海拔744.4米,為全區最高點。最低牡羊墅桃河谷地海拔為631米。
桃河橫貫城區,西人東出,把帶形小盆谷天然地分割為兩半。盆谷南北兩側,環山小丘合抱。土丘土峰多系南北走向,相互連結,形狀各異。盆谷石太線東西穿越,與桃河並駕齊驅,亘古歷史與現代文明共美。
城區為黃土丘陵區,地表覆蓋著深厚的黃土,疏鬆多孔,常年受雨水和風沙的沖刷侵蝕,切割強烈,有橫、梁、赤、溝多種地形存在。

氣候特徵

城區地處山西東部,中緯地帶,太行山中段西側,桃河兩岸,屬於內陸高原,暖溫帶季風氣候帶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短而冬長,常為春旱少雨、冬寒少雪,乾燥多風,十年九旱。城區處在山間谷地之中,氣候比西面的太原溫暖,較東面的石家莊涼爽。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夏季盛行東南風,高溫多雨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城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溫
據30年的氣溫資料:城區1月份平均氣溫-4.7℃,7月份平均氣溫24.9℃,年平均氣溫為10.8℃。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55年7月24日,為40.2℃;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54年12月29日,為-19.1℃。這些數字表明,城區冬季溫差較大,季節變化明顯,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徵。
春季3月至5月,一般情況是3月底解凍,氣溫上升速度較快,初春期間每日平均氣溫升高1℃以上。3、4、5月最高氣溫為12.2℃、29.3℃、33.3℃,最低氣溫為-9.4℃、-1.4℃、3.4℃。因冬季風占優勢,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乍暖還寒,風速加大,乾旱嚴重,平均降水量65毫米左右,僅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2.2%。近幾年來隨著東區建築物和綠化造林逐年增多,風沙次數和強度大為減少。
夏季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氣溫較高,一般最高氣溫為35.9℃、36℃。37.2℃。極端最高氣溫達40.2℃。從6月份起季風環流起了根本變化,到7月份明顯受夏季風控制,常刮東南風,雨量集中在7、8兩個月,降水量達340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6.4%。以雷陣雨居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由於自然植被稀少,夏、秋季節空氣對流旺盛,也常有冰雹災害發生。據氣象資料統計,每年平均發生2.l次冰雹。
秋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季風開始向冬季風轉換,雨量逐漸減少。9月份以後,天氣多為晴天,氣溫冷暖適中,秋高氣爽,但持續時間較短。隨著北方冷空氣勢力的不斷加強,降溫劇烈,大部分地區在10月中旬出現霜凍,10月底以後,偏西風已占優勢,冬季環流基本形成。
冬季一般在10月下旬至4月初,東區西部山地西坡平緩,東坡陡峻,對冬季風不僅起不了阻擋作用,反而容易引導冬季風在超過不高的緩坡後,很快順著陡坡衝下來,因而冬季常有寒潮侵襲,冷空氣過境時,伴有大風,氣溫大幅度降低,使冬季較長而寒冷,對農作物越冬不利。城區冬季盛行偏西風,冷空氣活動頻繁,氣候寒冷乾燥、多晴天,季降水僅占平均降水量的2.7%,降水日數年平均只有3.8天,氣溫一般在-10℃—5℃之間,極端最低氣溫為-19.1℃。
日照
日照時間的長短,與所處地理緯度、地理環境及雲霧多少有關。日照時間以地域分布,在城區變化不太明顯,年日照2696.3小時。一年中,5月份日照時數最長,12月份日照時數最短。7—8月處於雨季,雲霧多於其它月份,日照百分率最低;4—5月份處於旱季,晴天多,日照百分率最高;3—10月份正是植物的生長季節,每月的日照時數均在220小時以上。全年在氣溫高於0℃期間的實照時數為2339.6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83.7%;高於10℃期間的實照時數為1627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58.2%。
蒸發量
城區年蒸發量平均1362.5毫米,最高年蒸發量1513.4毫米,最低年蒸發量1108.8毫米。5—6月蒸發量最高,為386.l毫米。前半年6個月總蒸發量861.4毫米,占全年總蒸發量的68.5%。常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為境內氣候乾燥的重要原因之一,尤以3—5月和8—9月為最,故往往出現春旱和夾秋旱。

水系水文

城區地表水主要有境內的桃河水和境邊的義井、洪城河水。這些河流均出娘子關入河北省,屬海河水系,所有地表水量均為降雨後形成的地表洪流,流經時間短,無清水流量,水流利用率低,全境被桃河分割,支流流域面積很小,流域長度短,溝道縱坡陡急,無大型集中蓄水條件,雨量集中在7、8、9月,其它月份雨量次之。冬季冰雪融化,水量也極有限度,一年四季水量相差甚大。
桃河
位於市區中心,是境內第一大河。它發源於陽泉西北25.5千米處的壽陽縣東南的土統嶺,由西向東橫貫市區,在娘子關鎮的磨河灘村與溫河相匯合。桃河全長80千米,流域面積1324平方千米,礦區以上為清水,以下為季節河。城區境內約5千米,全河支流18條,城區有3條。河底為卵石沖土,《平定州志》稱:“水赤色如桃花,故名桃水,又曰桃江。”平時水寬不足10米,水深0.25米,如遇春夏之交,天旱之時,往往水量大減,甚至乾涸。據歷年波期觀察資料錄:最高水位達6米以上,最大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最大雨季為2200立方米/秒,一般雨季為580立方米/秒,乾旱時為6立方米/秒,含沙量為270千克/立方米。1966年8月23日10時至21時降暴雨271.4毫米,桃河水陡漲,最大洪峰為1930立方米/秒。近40年來,曾有4次洪水上岸。
桃河桃河
五渡河
屬桃河水系,位於城區北面,是城區與郊區的自然界河,南流五渡村,匯合注入桃河,沙土底質,全長6.8千米,河床寬20—30米。
義井河
位於市區東面,發源於獅腦山,流經西峪掌、西峪村、大陽泉、義井至牡羊墅匯人桃河。全長10.5千米,底質沙石,河床寬30—50米。
洪城河
位於城區西,是城區與礦區的分界河,發源於魏家峪山麓,全長5千米,河床寬10—20米,區境內近年來築壩修涵多處,已成為地下河。

自然災害

城區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雹災洪災、風災、地震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城區常住人口預計23.008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245人,人口出生率為10.47%;死亡人口1192人,死亡率為5.56%;自然增長率為4.91%。

政治

區委

韓加政:陽泉市城區區委書記
樊志紅:城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任時傑:陽泉市城區區委副書記
胡秀毅: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付民: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
王洪: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區委黨校(行政學校)校長
王吉魁: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溫敏芬: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李彥彬: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武裝部政治委員

區政府

樊志紅:城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王吉魁:陽泉市城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史曉文: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張衛東: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公安分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鵬: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李明: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區住建局局長
文杰: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截至2020年4月)

經濟

綜述

2018年,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2億元,增長1.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0.1%;第二產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9.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4%;第三產業增加值183.5億元,增長7.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5.5%。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27.8億元,增長4.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4.4億元,增長10.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1億元,增長12.4%;房地產業增加值10.9億元,增長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0261元,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5151.1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城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8億元,增長1.7%。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6億元,同比下降71.2%,基礎設施投資完成4.1億元,同比增長68.2%。其他投資完成10.1億元,同比增長33.5%。民間投資累計完成9.7億元,同比下降12.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1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6億元,下降71.2%;第三產業投資14.1億元,增長41%。
財稅收支
2018年,城區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711萬元,增長9.52%。其中,稅收收入24360萬元,增長9.43%,國內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總計完成稅收15799萬元,增幅變化分別為77.61%、-53.20%、-6.30%、和39.89%。
2018年,城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627萬元,增長22.20%。其中教育支出下降7.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6.43%,醫療衛生支出下降17.1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6.3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221.82%,公共安全支出下降78.51%。
人民生活
2018年,城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681元,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4%;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5%,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7.4%。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城區農作物種植面積388.2公頃,比上年增長21.8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4公頃,增長2.1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0.6公頃,增長3.3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261.3公頃,增長4.4公頃。果園面積2.9公頃,增長1.8公頃。糧食產量1273噸,增加146.3噸,增產13%。
畜牧業
2018年,城區豬羊肉總產量155.44噸,增長45.3%。其中,豬肉產量142.41噸,增長5.5%;羊肉產量13.03噸,增長約12倍。禽蛋產量1715.42噸,增長4.5%。牛奶產量181.44噸,同比下降47%。年末生豬存欄307頭,生豬出欄1899頭。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8年末,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9家,工業總產值增長17.8%;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其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15.8%,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7億元,增長19.55%;實現利稅11.7億元,增長27.98%;實現利潤6.98億元,增長42.39%。
建築業
2018年,城區建築業增加值5.5億元,增長5.7%。其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34家,完成總產值24.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86億元;上繳稅金1.24億元。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6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億元,同比增長1.7%。
對外經濟
2018年,城區海關進出口總額4391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7%。
招商引資
2018年,城區簽訂各類合資合作項目23個,協定總投資64.66億元,簽約項目開工率43.47%。
房地產業
2018年,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57億元,下降15.4%。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資3.6億元;;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2億元;其他投資0.75億元。

交通運輸

城區境內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便利,太舊高速公路與市區相接,石太複線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陽涉和陽盂鐵路縱貫南北。
城區交通城區交通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城區共申請專利92件,區級科技項目1項,組織申報了省、市兩級科技項目13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城區擁有17所普通國小,8所普通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城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30639冊。圖書24516冊,期刊6123冊。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城區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226個,其中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全區衛生機構(含診所)共有床位980張。衛生技術人員2066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城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65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達到1410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人數45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35%。
截至2018年末,城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862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95016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7009人。
2018年,城區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2525戶次,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2656.8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城區環境空氣達標天數204天,比上年增加了22天,綜合污染指數6.41,同比下降10.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安全生產

2018年,城區生產安全事故死亡3人。

風景名勝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小漾泉
位於城區南大街中段月亮灣200米處南側,分布面積約300平方米。據《平定州志》載:“陽泉,在州西十五里,泉源有五......。一在村南溝,俗名南溝泉......水盈盈,常不涸......”說的便是此泉。這些泉源,皆自平地湧出,故名漾泉。其年代不詳,據當地現年76歲的盧永年講,此泉從小陽泉村建村以來就有,為一古泉眼。金代詩人元好問來游漾泉時,作詩明志,則有“陽泉”之稱。現泉眼由護坡圍於一深約3米的溝中,泉水長流不息,但流量不大。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禪岩寺
獅腦山禪岩寺遺址位於陽泉市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的南側禪岩山處,分布面積1288平方米。據《平定州志》載:“......有僧普惠示寂岩下,故名”。遺址北側為陡峭懸崖,崖上留有明清時期題刻多處。有明代兵部、吏部尚書喬宇題刻的“禪岩山”,清乾隆五十九年高敘無題刻的“消災之泉”,及墨書“南天□”等。創建年代無考,據現存的遺址看該寺廟原來坐北朝南,南北窄,東西長,分上下兩院,是一處明清時期的寺廟遺址。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陽泉火車站舊址
位於陽泉市德勝街北側,石太鐵路線南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法國人建造,是一處典型的歐式建築。現存有候車廳,貴賓室和鐘樓,候車廳南側的大門上寫著“陽泉站”三字。北面緊鄰石太鐵路線,南依德勝街商業中心區,西為車站旅館及天橋商業區,東為德勝街社區。1973年4月23日周恩來總理陪同墨西哥總統參觀大寨時曾在此下車。1973年6月25日鄧小平副總理陪同馬里國家元首參觀大寨時也曾在此下車駐足。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新泉觀
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城區南大西街中段北側,南北長95.4米,東西寬13米,分布面積約1240平方米。該建築建於高埠之上,坐北朝南,為四合式院落。創建年代不詳,新泉觀地處獅腦山北麓,北臨桃河,東與南山相望,西與北嶺坡相接。正殿也稱三清殿,坐北朝南,硬山頂,位於八級踏跺之高台上,是一座橫式窯洞建築,進深3.4米,仿木結構建築式樣置有前廊。新泉觀是三神合一的廟宇,“三清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即人們通常說的老君廟,屬於道教;關聖殿供奉的是大將關羽;觀音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是佛教。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蒲台廟遺址
位於陽泉市獅腦山東南側,郊區西峪村西北。分布面積2820平方米。據《平定州志》載,建於崇寧元年(1102年),金大定、元至正、明嘉靖、清乾隆皆對其重修,今僅存遺址。從坍塌的遺蹟看,原廟宇坐北朝南,依次為上殿、石牌樓、山門、禪房等,西側為碑房、西廊房等。獅腦山因山上生長菖蒲而被稱為蒲台山。乾隆版《平定州志》在“獅子山”條目下引述趙懷允《靈瞻王廟記略》所記,“(獅子山)山之麓有石台焉,巍巍峨峨傑出群石,若巨人之冠帽,然菖蒲生其上。”現遺址尚遺留文物有金大定廿六年(1186)、金明昌三年(1192)及明、清碑刻10通,經幢殘端1節,石獅1尊,石刻1處。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兩地峰開
獅腦山兩地峰開石刻位於陽泉市城區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西南,上山公路西北側的白砂崖上,分布面積計有16平方米。
落款豎排,5行。由於年長日久,大多漫漶不清,僅可讀出:“道光元年,知浙江建德□,張西□題”等字。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百團大戰紀念碑
位於陽泉市區南6千米,海拔1160米的獅腦山主峰上。這裡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的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主戰場之一。“百團大戰紀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圓雕、兩座題字碑、四個烽火台和長227米蜿蜒起伏的長城組成,於1987年6月30日建成。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高約39.2米,用灰白色大理石罩面,正面由彭真同志題字“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八個鎦金大字。
城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城區獅腦山路中段,分布面積3160.6平方米。原名“陽泉市烈士陵園”,建於城區德勝街南側,2005年6月遷於現址,改稱“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西朝東,正門上方為時任陽泉市市委書記謝海所題“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該館位於獅腦山旅遊公路一側,為獅腦山旅遊景點之一,平均接待量約100人次/日,是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和革命教育基地。建築以花崗石罩面,門前設漢白玉石欄桿,下為台階。

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城區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