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倭墩,一名埋倭山,在淮安順河鄉境內。這是當年大勝倭寇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埋倭墩
- 地理位置:淮安順河鄉境內
- 別稱:埋倭山
- 來由時間:1559年4月
嘉靖38年(1559)4月,倭寇由吳淞流竄南通狼山,北犯淮安,慘殺平民無算。內有一酋,身長9尺,頭大如瓮,手揮雙刀,驍勇異常。官兵大河衛蕭指揮、蘇千戶與之作戰,皆敗死陣前。後來狀元兵增援上來,終於打退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沈坤率狀元兵緊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終於將這股倭寇消滅。倭寇退據廟灣,復又向淮安竄犯,淮安全城官兵、百姓都非常恐慌,所有城門都日夜關閉。當時李遂的人馬有5萬7千餘人,分成17個大營,李遂的兒子李材也在軍營中,另募兵勇3千,加上沈坤的狀元兵,力量是很強大的。只是官兵庸碌無能,臨陣發慌,所以不容易打勝仗。沈坤提出一個建議:倭寇由東面來犯,必從姚家盪(今順河鄉境內官路、丁姚、胡宋三村地)經過,在那裡打一個伏擊戰,定能一舉全殲倭寇。李遂很贊成這個意見,立即與沈坤研究作戰計畫,分兵悄悄地埋伏予姚家盪的各個隘口,形成一個很大的口袋陣。4月19日倭寇果進入姚家盪伏擊圈,從寅時戰到申時,斬殺倭寇478人。倭寇退到姚莊,我軍縱火焚莊,又殺賊270餘人。倭寇又逃往陳莊,復追趕斬殺74人,余倭退守廟灣而去。海道副使劉景韶督兵追擊,水陸兵四面環攻廟灣,通政使唐順之參加督戰,李遂又留下胡宗憲招募的山東兵2500人參戰。幾方面的人馬合圍作戰,終於在5月24日夜全殲余倭,江北倭患從此平定下來了。
抗倭戰爭勝利結束以後,沈坤將姚家盪戰場的倭寇屍體弄到一起,挖了一個個深坑進行集中掩埋。上面築起高墩,名之曰“埋倭墩”。形似小山,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埋倭山”,遺址在今順河鄉丁姚村第5組。後來那裡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因而將一部分切到渠南復興鄉墩郎村境內。埋倭墩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凡是侵略我國的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抗倭戰爭勝利結束以後,沈坤將姚家盪戰場的倭寇屍體弄到一起,挖了一個個深坑進行集中掩埋。上面築起高墩,名之曰“埋倭墩”。形似小山,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埋倭山”,遺址在今順河鄉丁姚村第5組。後來那裡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因而將一部分切到渠南復興鄉墩郎村境內。埋倭墩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凡是侵略我國的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