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第族長屋

埃第族長屋

越南埃第族長屋是埃第族母系制大家庭的物質象徵,又是保存埃第族精神文化價值的地方。保護埃第族村莊的長屋是保護西原文化和珍貴遺產的要求。自古以來,多樂是埃第·克巴族土著的生活地盤。大約50座長屋沿著伊旦溪伸延,形成一條村,置於酋長阿瑪蜀的管轄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第族長屋
  • 社會制度:母系制度
  • 生活狀況:群居,和諧
  • 當前發展:長屋不再發展
基本概要,社會制度與生活狀況,當前發展狀況,

基本概要

埃第族長屋
20世紀初,該村發展起來,成為遼闊西原的中心,從此得名邦美蜀。埃第族習慣於三四代同堂,住在一座長屋裏,叫做“桑”,是一種竹木結構的高腳屋,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大家庭。人口增添時只在屋後加長而很少造新屋替舊屋。因之俗稱“長屋”。

社會制度與生活狀況

按母系制度,大家庭一般住3群人:從母姓的女群,從母姓的男群和不從母姓的男群。最高齡婦女為家長。她過世後,家長權歸最末的女兒,如果末女年齡還小則由大女兒暫時代理,等妹妹長大了再交還。長屋分為3部份:陽台,客廳,住廳。陽台有前台和後台。前台寬大,供舂米,曬東西,乘涼。後台較小,供洗滌,煮食。前台有一至兩道梯,後台只有一道梯,專供家人用。通過前台就到最重要的空間--客廳,占長屋面積的三分之一或一半,是接待客人和全家活動的地方,擺設著埃第人神聖的寶物,如鼓、鉦、酒罈、牛角、鹿角等。接著是沿著通往後台過道的住廳,分為若干小間,每間住一個小家庭。長屋也是社區共同活動的場所。村長老阿瑪·赫林同我們談得津津有味,邊聊邊喝竿子酒。喝得有幾分醉意,便伸手取下“丁南”(用乾葫蘆和6條竹管制成的樂器)吹起一曲史詩:“旦夷打獵”,聲音悠揚、沈雄。他的外孫伊山用笛子同外公合奏。我沈浸在史詩的故事裏:“旦夷的長屋樓梯大得像四人可躺的蓆子,寬得像十人可睡的竹篳,三四人可以同時上下。……梯頭雕著一對大乳房,油光滑亮,供上樓的人把住,下樓的人抓住。……姑娘上樓胸碰胸,婦人下樓奶碰奶,老頭兒上樓碰膝蓋,老大娘下樓碰腳跟。樓上鋪長板,板上鋪竹蓆。樓尾放大鼓,碰著大梁和小檁。……檐廊堆滿了象輿,廚架下排滿了鹽簍、魚乾烤肉背兜。做飯的人們進進出出,忙著煮飯又燒水,奶碰奶,肩擦肩。套套編鉦擺滿架,串串豬鹿頷骨屋前掛”。通過這段史詩也許你已體會到長屋不但是母系制大家庭的物質象徵,而且也是保存埃第族精神文化價值的地方。

當前發展狀況

經歷政治、經濟、社會的種種變遷,加以各種居民群間強大的文化交流,埃第族的生活方式已經變化,新一代趨於脫離大家庭,母系制變得鬆懈。長屋不再發展。因此,保護埃第族村的若干長屋,是保護民族文化、西原珍貴遺產的當務之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