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氏馬

埃氏馬

埃氏馬,(equus eisenmannae)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甘肅臨夏盆地25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黃土地層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真馬化石,它被用一個法國著名的研究馬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埃森曼的名字命名。

埃氏馬長約2.7-3米,高約1.8米,體型較現今的普氏野馬都要大。它們的肢骨較長,而蹄亦較窄,可見它們非常靈活。它們的面部較長,可達73厘米長,可以容納更大的齒列,來吃難以消化的硬草。在吃草時眼睛仍可以保持在草叢的上方,監視掠食者的侵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埃氏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奇蹄目
  • 亞目:馬型亞目
  • :馬科
  • :馬族
  • :馬屬
  • :埃氏馬
  • 英文學名:equus eisenmannae
  • 種群:已滅絕。
外形特徵,科學分類,化石分析,平行進化,化石產地,

外形特徵

埃氏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四肢都僅僅有一個腳趾,其餘的腳趾已全部退化。身長2.7到3米,身高1.8米,它的頭骨長度達到0.73米,同時它的臉部無論從絕對還是相對兩個方面來說在馬類中都是最長的,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公認的最大真馬頭骨化石——北美真馬頭骨化石,也就是說,它具有世界上最長的馬臉。埃氏馬的長臉特點有助於它們在吃草時隨時用眼睛保持對周圍情況的觀察,防範兇猛動物的襲擊。埃氏馬的生活環境中肉食類動物豐富,其中大型的劍齒虎、獵豹和鬣狗等顯然都是馬潛在的捕獵者。
埃氏馬復原圖埃氏馬復原圖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綱:
哺乳動物綱Mammalia
目: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科:
馬科Equidae
屬:
馬屬Equus
種:
埃氏馬E. eisenmannae

化石分析

埃氏馬的化石出現在龍擔剖面的上下個層位,下層古地磁年齡約為2.55 Ma,上層古地磁年齡約為2.16-1.85 Ma之間。這為研究真馬這一重要的物種在50萬年左右這一較微小的時間尺度上的演化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為了精確提取形態相近的兩個類群之間的統計學差異,研究者採用了多元統計分析的方法,找到了上下兩個層位化石間那些統計學上最顯著的形態學差異,並且引入幾種不同的現代真馬的統計學差異做為衡量指標。綜合頭骨、下頜、第三掌骨、第三蹠骨的結果表明,上下兩個層位化石間的統計學距離——Mahalanobis距離並沒有超過幾種現代真馬之間的距離,因此,上下兩個層位的化石因歸入同一種——埃氏馬。
埃氏馬 化石埃氏馬 化石

平行進化

研究者還發現,埃氏馬上下兩層的頭骨化石間最顯著的差異卻來自腦顱長度與頭基長度的比例——上層(較年輕)的化石的腦顱長度較下層(較年老)化石明顯增大,而這一進化趨勢體現在整個第四紀真馬的進化過程之中——現生的真馬的腦顱長度在頭骨的比例上要遠大於它們的那些更新世早期的祖先。儘管埃氏馬與現生的真馬相去甚遠,兩者之間不可能有直接的系統發育關係,但這一同共的進化趨勢卻在埃氏馬中充分體現。這說明,在第四紀早期,歐亞大陸橋聯通之後,大量的真馬進入歐亞大陸,迅速擴散演化,占領了不同的生態位,並且與其它物種競爭。在這些真馬中,大部分滅絕了,有一部分生存至今,但那些滅絕的真馬旁支與現代真馬卻存在著相似的進化趨勢。這是平行進化在真馬屬中的一個例證。
埃氏馬 化石埃氏馬 化石

化石產地

生存年代
早更新世
主要化石產地
中國
體型特徵
身長2.7到3米,身高1.8米
生物學分類
奇蹄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