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疹是由埃可病毒引起的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感染性疾病,其傳染性強,隱性病例多,臨床表現多樣化。埃可病毒(ECHO)是人腸道致細胞病變孤兒病毒的縮寫,屬小核糖核酸病毒類。ECHO通常寄生於人體腸道中,但僅屬暫時性,可通過糞便和口腔分泌物發生播散,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範圍內流行或散發感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性病科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 常見病因:本病是因埃可病毒感染引發的
- 常見症狀:多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伴輕到中度發熱。皮疹由面頸部迅速蔓延至四肢及軀幹
- 傳染性:傳染性強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本病是因埃可病毒感染引發的。埃可病毒按血清分型有34型,通常暫時性寄生於人體腸道中,可通過糞便及口腔分泌物發生播散,在世界各地均可散發或流行。經證實能引起發疹的病毒有1、2、4、5、8、9、14、16、18、23、25、30、32型等,其中以4、9、16型三型尤以多發性皮疹多見;5、30型感染僅少數人出現暫時性紅斑,23、32型感染中,一些人呈特徵性毛細血管擴張性紅斑。
臨床表現
埃可病毒感染多見於夏秋季,3~4歲以下幼兒最易發生,5歲以上及成人則很少發病。潛伏期為3~5天,初起時多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伴輕到中度發熱。隨著疾病的進展,可有厭食、噁心、嘔吐及腹瀉、腹絞痛等胃腸道症狀,還可有血尿和蛋白尿。
皮疹由面頸部迅速蔓延至四肢及軀幹,偶爾波及掌跖。皮疹的性質、形態、數量和分布的變化較大,約三分之一的埃可病毒感染有風疹樣皮疹,表現為散在的粉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患者常無自覺症狀,常在4~5天內消退,退後不脫屑,也無色素沉著。
皮疹由面頸部迅速蔓延至四肢及軀幹,偶爾波及掌跖。皮疹的性質、形態、數量和分布的變化較大,約三分之一的埃可病毒感染有風疹樣皮疹,表現為散在的粉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患者常無自覺症狀,常在4~5天內消退,退後不脫屑,也無色素沉著。
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
2.病原學檢查
從患者體液中分離出病毒,重複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周圍患同樣疾病者中檢出相同的病毒。
3.免疫學檢查
在恢復期,即起病後3~4周血清中測得中和抗體或補體結合抗體,或抗體效價上升4倍以上。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
2.病原學檢查
從患者體液中分離出病毒,重複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周圍患同樣疾病者中檢出相同的病毒。
3.免疫學檢查
在恢復期,即起病後3~4周血清中測得中和抗體或補體結合抗體,或抗體效價上升4倍以上。
診斷
根據以下特點可以診斷。
1.流行病學
夏秋季流行,小兒多發。
2.典型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3~5天,初起時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伴輕到中度發熱,伴有厭食、噁心、嘔吐及腹瀉、腹絞痛等胃腸道症狀。皮疹表現為散在的粉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
3.輔助檢查
可從患者腦脊液、皰液、血液中分離出病毒。血液中和抗體滴度增高。
1.流行病學
夏秋季流行,小兒多發。
2.典型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3~5天,初起時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伴輕到中度發熱,伴有厭食、噁心、嘔吐及腹瀉、腹絞痛等胃腸道症狀。皮疹表現為散在的粉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
3.輔助檢查
可從患者腦脊液、皰液、血液中分離出病毒。血液中和抗體滴度增高。
治療
皮疹一般於數天內自愈。自覺症狀輕微,可對症處理。有全身症狀者,對症處理的同時加強支持療法。皮疹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應注意休息,進食清淡的半流質食物。發熱時可用物理降溫,或用退熱藥。
預後
埃可病毒感染除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者外,一般預後良好,能完全恢復而罕有後遺症。
預防
1.注射丙種球蛋白
接觸患者的嬰兒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改善公共衛生
注意飲水和食品衛生,經常洗手,避免到污水中游泳,廣泛滅蠅。
3.避免去公共場所
本病流行期間減少集體活動,儘量避免兒童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
接觸患者的嬰兒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改善公共衛生
注意飲水和食品衛生,經常洗手,避免到污水中游泳,廣泛滅蠅。
3.避免去公共場所
本病流行期間減少集體活動,儘量避免兒童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