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倫洛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利亞斯·倫洛特
  • 出生地:芬蘭烏西瑪省西部薩瑪地區
  • 職業:詩人
  • 代表作品:《卡萊瓦拉》
人物簡介,早期經歷,作品鑑賞,詩歌歷史,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埃利亞斯·倫洛特出生於芬蘭烏西瑪省西部薩瑪地區一個貧窮的鄉村裁縫家庭,他是芬蘭著名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收集及編纂者,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倫洛特終於把蒐集來的民歌,編成一部具有統一情節的史詩《卡萊瓦拉》。
芬蘭民族史詩《卡萊瓦拉》已被各國研究家公認為世界偉大的史詩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確認它是世界性的民族史詩。這部民族史詩在世界文學史上足可與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波斯史詩《列王紀》和日耳曼史詩《尼伯龍人之歌》相提並論。

早期經歷

埃利亞斯·倫洛特出生於芬蘭烏西瑪省西部薩瑪地區一個貧窮的鄉村裁縫家庭,他家的庭院坐落在綠陰環抱的小湖岸邊,詩人自幼受著這美麗自然風光的陶冶,這賦予他一種特殊的靈感。他聰敏過人,喜歡讀書,但因家境貧寒曾幾度輟學。後來他到海麥林納市內一家藥店當學徒工,並利用業餘時間如饑似渴地攫取知識,終於在一八二二年秋考入土爾庫學院學習。他在該院讀書期間深得藥物學教授托格倫的賞識,任其家庭教師多年。一八三二年他大學藥物專業畢業後被派往卡亞瓦地區當藥物總管。
但是倫洛特從小對文學頗感興趣,特別在大學期間,對民間詩歌愛不釋手,再加上當時風行的浪漫主義潮流,促使他很快轉移了視線,捲入到對民間詩歌的蒐集和研究方面來。
他認為應該把前人遺留下來的這一寶貴精神財富繼承下來並留傳後代,因此他從一八二八年就開始採集民間詩歌,一八三三年他就整理出包括十六篇詩歌的《萬奈摩寧歌集》,這應該說是史詩《卡萊瓦拉》的雛形。此外,他於一八四〇年還編選了抒情歌集《康泰萊女歌手》,內含六百五十首詩歌,內容主要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痛苦的生活及抒發對時世艱難的感嘆之情。
詩歌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生活氣息濃厚。一八四二年他出版了《芬蘭民間諺語》,一八四四年發表了《芬蘭民間謎語》,一八八〇年還編寫出《芬蘭民間咒語》,他還有語言科研成果《芬蘭—瑞典語詞典》問世。早在一八五三年,他就晉升為大學芬蘭語言學教授。
這部史詩最初發表於一八三五年,包含三十二篇詩,一萬二與保衛、艱難者。他家的庭院坐落在綠陰環抱的小湖岸邊,詩人自幼受著這美麗自然風光的陶冶,這賦予他一種特殊的靈感。他聰敏過人,埃利亞斯·倫洛特出生於芬蘭烏西瑪省西部薩瑪地區一個貧窮的鄉村裁縫家庭,後來他到海麥林納市內一家藥店當學徒工,並利用業餘時間如饑似渴地攫取知識,終於在一八二二年秋考入土爾庫學院學習書期間深得藥物學教授托格倫的賞識,任其家庭教師多年。一八三二年他大學藥物專業畢業後被派往卡亞瓦地區當藥物總管。但是倫洛特從小對文學頗感興趣,特別在大學期間,對民間詩歌愛不釋手,再加上當時風行的浪漫主義潮流,促使他很快轉移了視線,捲入到對民間詩歌的蒐集和研究方面來。他認為應該把前人遺留下來的這一寶貴精神財富繼承下來並留傳後代,因此他從一八二八年就開始採集民間詩歌,一八三三年他就整理出包括十六篇詩歌的《萬奈摩寧歌集》,這應該說是史詩《卡萊瓦拉》的雛形。
此外,他於一八四〇年還編選了抒情歌集《康泰萊女歌手》,內含六百五十首詩歌,內容主要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痛苦的生活及抒發對時世艱難的感嘆之情。詩歌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生活氣息濃厚。一八四二年他出版了《芬蘭民間諺語》,一八四四年發表了《芬蘭民間謎語》,一八八〇年還編寫出《芬蘭民間咒語》,他還有語言科研成果《芬蘭—瑞典語詞典》問世。早在一八五三年,他就晉升為大學芬蘭語言學教授。
一百多年前,一位身穿農民服裝的芬蘭學者,身挎陳舊的背包,肩掛獵槍,手中拄著拐杖,紐扣上別著一支笛子,嘴裡叼著煙管,旅行在芬俄交界的卡累利亞地區。他就是芬蘭著名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收集及編纂者——埃利亞斯·倫洛特。他深入到勞動人民中間,採集古代民間詩歌,並決心把這些民歌經過加工整理後再介紹給廣大人民民眾:
我的渴望逼著我,
我的智力催著我,
我得開始我的歌唱,
我得開始我的吟喔,
我要唱民族的歌曲,
我要唱人民的傳說。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倫洛特終於把蒐集來的民歌,編成一部具有統一情節的史詩《卡萊瓦拉》。這部史詩最初發表於一八三五年,包含三十二篇詩,一萬二千零七十八詩行。一八四九年在大量新材料的基礎上又發行了第二版,擴充到五十篇,共有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詩行。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誕生,使芬蘭文學躋入世界文學之林,倫洛特因而也成為對芬蘭文學貢獻最大的學者之一。
芬蘭文化上升到目前這樣高的水平,而且它的影響還在繼續,將經久不衰。目前《卡萊瓦拉》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中國從前也翻譯出版過這部史詩,但不是從芬蘭文直接譯介的,而是從英譯本轉譯的。現在將要展現在中國讀者面前的這部芬蘭民族史詩則是首次從芬蘭文直接譯成中文的。
古代文化意義的史詩可以涉及多種主題,如神話傳說宗教歷史哲理倫理乃至動物故事等等,但所有史詩中最令人神往的無疑是各民族歌頌他們光榮祖先的豐功偉績的英雄史詩。
英雄史詩以詩行組合了歷史和英雄。儘管史詩中的歷史是傳說時代的歷史,塗染著濃厚的神話色彩,閃爍著對遠古的回憶與聯想,但它把那些要世世代代牢記的教導傳給人們;史詩中的英雄是民族的理想化的英雄,他們具備一般勇士的特徵,又具有超人的能力,他們是一個民族在草創、開拓、發展進程中各種鬥爭的勝利者的總稱。“九功之德皆可歌。”(《左傳·文公七年》)歌頌這些英雄的赫赫威名,讚揚他們的“九功之德”,是民間歌手與文學作者的光榮責任。這些無名的與有名的偉大詩人傳唱、記錄、整理乃至再創他們民族的英雄史詩,以高昂的基調、莊嚴的文體、勻稱的形式、動人的敘事展示著這個民族文化代碼和精神氣質的獨特性,而這些史詩,在漫長歲月的沖刷中已沉積為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

作品鑑賞

民族史詩《卡萊瓦拉》淵源於芬蘭古代民間詩歌,只不過在古代民間詩歌中,《卡萊瓦拉》中的幾個男主角如萬奈摩寧,伊爾瑪利寧和勒明蓋寧均被賦予迥然不同的特徵,他們的英雄業績在芬蘭東部地區的卡累利亞和西部地區的民歌中往往被張冠李戴,相互混淆。萬奈摩寧時而以天上的造物主的面目出現,時而以巫師的姿態表演。他是功績卓著、戰無不勝的豪傑,但他不是情場失意、垂頭喪氣,就是老態龍鐘,成為某個水精或少女揶揄的對象。而不論各個時期的歌手如何任意塑造萬奈摩寧這個形象,他們在描繪萬奈摩寧的特徵時都強調了一個“老”字,是一個“無所不知,長生不死”的“神”。
古代民間詩歌中描繪萬奈摩寧漂洋過海,險象環生;演奏琴弦,感動鳥獸;盜取寶磨,驚心動魄。在卡累利亞的民歌手佩爾圖寧吟唱的《三寶磨》一歌中敘述拉帕萊寧是萬奈摩寧的冤家對頭,他用弓箭把萬奈摩寧射下馬,使之墜入海中。萬奈摩寧在海上漂泊了六年,終於登上了北國波赫尤拉的海岸,捲入了一場與北國女霸主的嚴酷鬥爭。古代民歌《萬奈摩寧泛舟撫琴記》繪聲繪色地敘述了萬奈摩寧的經歷。萬奈摩寧看到其他船友與北國女霸主打完仗後滿載而歸,而他乘的小船卻擱淺在海岸上開始腐爛,“蚯蚓在船底做了窩,鳥雀在船艙築了巢”,於是便憤憤不平地把小船推下水,與夥伴們一起上船划槳。小船後來觸到一條大狗魚的脊背。
萬奈摩寧捕獲了狗魚,用其顎骨製成五弦琴,琴上的釘子是用魚牙做的,琴弦是用女霸主女兒的頭髮做的。當“手短指細”的萬奈摩寧試彈這把琴時,頓時彈出了美妙動聽的音樂,招來了鳥獸魚蟲和水妖林精,他自己也感動得潸然淚下。在古代民歌《萬奈摩寧下冥府》中敘述萬奈摩寧蹚過冥河,下到冥府,又化為蛇身鑽過網眼,返回人間的故事。古代民歌把伊爾瑪利寧描繪成與沃特人的天神因瑪利一樣的人物,是天國的木匠,是寶磨和五弦琴的製造者。首先取火的是他,第一個蓋起打鐵作坊的也是他。伊爾瑪利寧儼然成了文化英雄和鍛冶之神,是希臘神話中的火與鍛冶之神赫淮斯托斯的化身。
在民歌《八寶磨》中描述伊爾瑪利寧來到北國波赫尤拉,用天鵝羽毛,大麥粒、細羊毛,不孕母牛的奶和紡錘殘片造成寶磨,寶磨曾為波赫尤拉磨出大宗財寶,他想藉此討好北國女霸主,以娶其女兒為妻。勒明蓋寧在古詩《勒明蓋寧之歌》中被敘述為法力無邊,所向披靡。他一念咒,羔羊和松雞就會乖乖地鑽進野獸嘴裡。他到火熱的瀑布旁一念咒,水上就會出現一支榿木舟,上面還載著一個榿木精。如有必要,他一念咒就可把冰湖移到陸地上來,自己則變成野鴨鑽到冰層底下去。在民歌《勒明蓋寧之死》中敘述勒明蓋寧在赴宴途中遇到鬼怪,後來在宴會上被殺害。其母聞訊後匆忙而至,用耙子在冥河中打撈起屍首,但因浸泡太久,終不能起死回生。

詩歌歷史

早在兩三千年之前,芬蘭民間詩歌就產生了。無名歌手和詩人在各個時期創作的民歌沿襲口授,世代相傳,有不少民歌流傳至今。它如同一座溝通古今的大橋,貫穿了芬蘭民族文化的各個發展階段。它或反映初民的原始觀念,或體現農業文化之前的漁獵文化,或描繪中世紀的社會風貌,包羅萬象,豐富多彩。芬蘭古代民歌不僅記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鬥爭,表現了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且寄託了他們的永恆希望和理想,還包含著他們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千百年來,民歌起到給人民以教益、娛樂、慰藉和鼓舞的重要作用,對芬蘭文學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芬蘭古代民歌習慣上稱為卡萊瓦拉體,採用八音節揚抑格,四音步詩行。詩節長短不論,詩節之間沒有間隔,不講究腳韻而注重頭韻,文體上多採用以平行的兩行詩表達同一個意思,後一詩行的用詞與前一詩行的用詞保持同義或接近,從而使民歌便於傳誦及當眾即席演唱。
芬蘭古代民歌吟唱起來曲調極為簡單,但正式的演唱方式卻比較獨特。男歌手在演唱民歌時由領唱者和伴唱者兩者配合,相對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手拉著手,膝挨著膝,在五弦琴的伴奏下進行,邊唱邊合著曲調的節拍像拉鋸似的前俯後仰。每行詩唱兩遍,即領唱者先唱第一遍,唱至詩行末尾時,伴唱者就加入演唱並單獨重唱一遍,這時領唱者已想好下一行詩,於是又先唱第一遍,依此類推。女歌手的演唱則由合唱隊伴唱。一組女歌手先領唱一行詩,然後合唱隊再重唱一遍。人們在民歌中歌頌勞動,又在勞動中哼唱民歌。他們一邊用小石板研磨穀物,一邊吟唱,放牛、擠奶、捕魚或出門旅行的時候也有唱民歌的習慣。在舉行慶典、婚禮或熊肉宴的場合,更要請超群出眾的歌手來唱歌助興。在芬蘭南部因克里等地區,年輕的姑娘們經常三三兩兩聚集在村中的鞦韆場上唱歌,到了星期天或節假日晚上則成群結隊哼著民歌在村中的大街上悠然漫步。
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文學相比,芬蘭文學受民間詩歌的影響遠為深刻持久,這主要表現在至二十世紀初還有不少充滿智慧,想像力和幽默感的古代民歌完好地在民間口頭流傳。此外,芬蘭在歷史上是個弱小國家,但芬蘭人民不乏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他們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和爭取國家的獨立進行過不屈不撓的艱苦鬥爭,而發揚光大古代民歌傳統正是他們當時的主要鬥爭手段之一。正因為如此,芬蘭古代民歌才成為芬蘭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同時也為根深葉茂的芬蘭文學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人物評價

《卡萊瓦拉》是芬蘭文學中的里程碑,對芬蘭文學藝術和語言有著深刻的影響,成為芬蘭文學藝術的源泉。同時,它是世界文壇上的一朵奇葩,有別於歐洲其他的英雄史詩。就其思想內容而言,歐洲英雄史詩多是頌揚統治階級的頭面人物帝王將相,而《卡萊瓦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則是出身低微的普通勞動者。就其藝術技巧而論,歐洲英雄史詩展現的多是宏偉巨大的場景和刀光劍影的沙場,而《卡萊瓦拉》多是普通人的勞動場面。這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又賦予人物事件以幻想或神話的成分,從而表現出民間故事和民間詩歌的特有境界。
萬奈摩寧始終是這部史詩中的核心人物,人們根據自己的想像並懷著特殊的感情塑造了他的形象。他的誕生和最初的作為被民間詩人鍍上了一層神話世界的奇光異彩,但隨著史詩故事的展開,他被賦予了越來越重的凡人特徵,並且逐漸上升到部族首領的理想高度。“老成持重”的萬奈摩寧具有多重個性,他集男子漢大丈夫的諸多特徵於一身。他勤勞,樣樣活兒都會幹:植樹、伐木、耕耘、播種、狩獵、捕魚、造船、航海、治病、用樺木製琴等無不嫻熟,得心應手。他幹事審慎而執著,他遠見卓識,循循善誘。他告誡青年人不可當金銀財寶的俘虜。他是勇猛的鬥士,且足謀多智,在逆境中從不驚慌失措。此外,他還有一顆多愁善感和善良的心,即使在他砍伐森林時也不會忘記留下一株樺樹,讓歌唱的鳥雀有一個棲身之所。萬奈摩寧還有愛美的特性。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能彈撥一手好琴,唱起歌來也令人心醉神迷。最感人的乃是他的愛國熱情,當他置身於北國波赫尤拉,常因思念故土而潸然淚下。
總之,民族史詩《卡萊瓦拉》是古代芬蘭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結晶。它以其誇張的手法,交織著現實和想像,唱出了和平的人民的聲音。詩人倫洛特經過長時期蒐集和整理,從古代留傳下來的眾多的口頭文學中選擇出最優秀的代表作品彙編成冊。這部史詩的藝術和精神力量永遠形成鼓舞芬蘭人民前進的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