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在瑞安新江鄉垟坑村悟空寺東,建於北宋熙寧四年(1071),仿木構樓閣式,實心,為葉臘石砌造,平面呈六邊形。原高7層,底層有副階,現存6層,損壞嚴重。塔身有浮雕佛像數百尊,題記8條,其建築風格和形式,與上列觀音寺石塔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垟坑石塔
  • 始建時間:北宋熙寧四年(1071
  • 形狀:六邊形
  • 結構:仿木構樓閣式
建築結構,歷史記載,石作技術,

建築結構

垟坑石塔
該塔六邊形,現存六層,仿木樓閣式石塔。內部用塊石砌築,表面貼砌雕刻面石。塔下部有須彌座,束腰壼門中雕刻天王、金剛坐像。每層塔身雕出角柱、額枋、槏柱、地栿等;每面中間辟壼門,雕刻蓮座、佛坐像等;壼門兩側壁面各雕刻三排六龕小坐佛。腰檐雕刻單跳斗栱,以及椽子、蓮花瓦當、重唇滴水等。平座用兩批平磚表示。其他各層做法雷同。六層以上塔身已毀。
從塔身“熙寧四年”題刻看,塔建於北宋,距今已有九百餘年歷史。這種表明雕滿佛像的磚石塔,在當時比較流行。塔上另有建塔題記多處,具有重要資料價值。

歷史記載

對於寺院及石塔的記載,縣誌上有詳細說明。據《嘉慶瑞安縣誌》記載:寺宇創建肇於梁天監間,則佛法之行蓋始於是時。
隨著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南遷,浙南地區佛教的傳播深入民心,出現伽藍遍地、梵音不絕的盛況。據《瑞安縣誌》記載,這一時期修建的塔廟就有數十處之多,浮圖營造蔚然成風,垟坑石塔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興建的佛教建築。這從一個側面證明,千年前的仙降平原一帶,經濟已十分繁榮。
據方誌等文獻記載,垟坑原名暘坑,垟坑石塔坐落於垟坑村西隅的一座小山包,其南前約300米處的山麓上有宋代史跡悟空寺。據《瑞安縣誌》古蹟卷記載:“暘坑石塔在仙降暘坑悟空寺前,宋熙寧四年建。”
又據《瑞安縣誌》宗教卷悟空寺條記載:“悟空寺在暘坑,原稱院,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建院,宋祥符間賜額。”據此,垟坑石塔應屬悟空寺之佛塔。

石作技術

浙南地區群山連綿,山石豐富,充足的石材資源賦予古甌越先民打造石頭的技能。數千年來,他們或用石頭製造生產工具,或壘石築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石作技術日趨成熟,創造出不少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史跡。
唐宋時這裡已具備高超的石作工程技術和精湛的石刻藝術水平,由於年代久遠和歷史原因,大多遺構淹沒於歷史的風塵之中。
倖存於今的垟坑石塔是浙南地區宋代石構建築的代表之一,因石質材料有較強的抗自然侵蝕能力,其建築也能較好地保持歷史原型,也忠實地反映宋代浙南佛塔的建築形式和石刻藝術水平。
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考查時認為,“垟坑石塔全部用石板和石條建造,造型獨特,式樣美觀,雕刻精巧,是宋代的一座重要建築。”
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千年垟坑石塔,2007年1月開始拆建修繕。這次修繕是原拆原建,歷時約8個月,修繕經費約40多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