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分類
中國國內手機垃圾簡訊大致分五大類:
第一類:是“騷擾型”,多為一些無聊的
惡作劇,傳送號碼多為手機或
小靈通號碼;
第二類:是“欺詐型”,此類簡訊多是想騙取用戶的錢財,如中獎信息,傳送號碼多為手機或小靈通
號碼;
第三類:非法廣告簡訊,如出售黑車、麻醉槍之類,傳送號碼多為手機或小靈通號碼;
第四類:SP(簡訊業務提供商)違規群發,誤導用戶訂製簡訊業務,傳送號碼多為SP接入代碼,一般為四位數字。傳送號碼不分網區域網路外,既有通過移動號碼對聯通用戶傳送的,也有外地聯通號碼對本區用戶傳送的。
第五類:詛咒型簡訊, 此類簡訊多以讓更多用戶轉發為目的而加以詛咒內容以威脅簡訊接收者按照其意願來做出不自願行為。
法規劃定
依據《電信條例》劃定出9個標準:1.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2.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3.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4.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5.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7.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
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9.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均可劃歸為垃圾簡訊。
法規發布
2014年11月3日,工信部發布《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如果這一法規最終正式發布,消費者對抗垃圾簡訊、政府部門監管垃圾簡訊將有法律依據。
《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第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接受者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傳送商業性信息。”消費者認為自己受到商業性簡訊息侵擾的可以向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投訴,中心需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反饋。專家認為,舉報機制的建立有利於利用社會監督來減少垃圾簡訊;而投訴受理主體的確認,則有助於避免投訴反饋中的扯皮問題。
針對消費者苦惱的廣告簡訊無法拒絕、重複傳送的問題,《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簡訊息內容提供者請求用戶同意接受商業性簡訊息的,應當說明擬傳送簡訊息的類型、範圍和期限。用戶未回復的視為不同意接受;用戶明確拒絕或未回復的,不得再次向其傳送內容相同/相似的信息。”同時,《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還要求傳送商業性簡訊息應當同時提供免費、便捷、有效的拒絕接受方式,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接受者拒絕接受設定障礙。如果違反規定,最高可處3萬元的罰款。按此規定,消費者今後將可自主選擇是否接受商業性簡訊,也可便捷地拒絕垃圾簡訊。
此外,《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還把簡訊息的範圍從單純的
手機簡訊擴充至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體。
操作手段
2013年8月底,移動手機用戶小趙收到廣告垃圾簡訊,發信的手機號碼怎么也打不通。這些發信人顯示為手機號碼的垃圾簡訊,大多數是使用某種特殊的簡訊群發器材,通過電腦操作把簡訊群發出去的。有記者來到北京中關村的一家電子器材城,簡訊群發器在這裡可以隨意買到。
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簡訊群發器使用方法很簡便:把手機卡插入簡訊群發器,連上電腦,安裝好光碟里的軟體,然後通過電腦便可以隨意輸入簡訊內容、導入手機號碼來群發簡訊。簡訊收件人手機號碼除人工輸入外,軟體還會按整個手機號段來自動群發簡訊。
他告訴記者,這種插單張手機卡的簡訊群發器每小時發600條簡訊,每天最少能夠傳送14,400條簡訊。如果使用同時插8張手機卡的簡訊群發器,每天傳送的垃圾簡訊量就會超過11萬條。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類簡訊群發器屬於非法產品,但持續暢銷,他們每個月都能賣出去幾十台。廣告簡訊的成本每條不超過1毛錢,相較於其它形式的廣告,成本極其低廉,這正是簡訊群發器在市場上持久暢銷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7年9月18日,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正茂稱中國移動月均攔截垃圾簡訊達到2億條,處置傳送垃圾簡訊的違規號碼達到150萬個,封堵淫穢色情網站6100餘個,監測處置惡意軟體6.6萬餘種,攔截詐欺電話4100萬次以上……9月18日下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正茂在2017網路安全技術高峰論壇上曬出“成績單”,“我們也很自豪地說,中國移動雖然運行著世界最大的網路,服務著最大的客戶規模,但總體來講我們對網路信息安全的保障還是非常有力的。
偽基站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偽基站啟動,干擾和禁止一定範圍內的運營商信號,偽基站則趁著這個時間,搜尋出附近的手機號,並將簡訊傳送到這些號碼上。
產生原因
第一,某些趣味低下的人傳播黃色簡訊以取悅他人;
第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簡訊詐取錢財;
第三,一些人利令智昏,輕易相信各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第四,在特定環境中,人們容易聽信空穴來風的謠言;
第五,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有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不到位,相關部門的監管機制不健全,社會主義道德觀沒有真正確立。
此外,垃圾簡訊傳送成本較低、垃圾簡訊推送者利用技術手段逃避監管等原因,也造成了垃圾簡訊泛濫。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呂廷傑認為,有些地方的群發簡訊價格已經低至每條兩分錢,是公眾簡訊服務費的五分之一。這種低成本運作無疑給垃圾簡訊提供了一個廉價的傳播工具,導致大量的廣告分流到簡訊渠道。
主要危害
(1)利用簡訊進行勒索、
詐欺的違法犯罪的活動日漸猖獗(如以中獎、徵婚、敲詐等主要方式出現)。
(2)由於一些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簡訊傳播不實訊息和謠言,在民眾中造成大面積恐慌,攪得人心惶惶(如非典時期一些地方發生的藥品、食品搶購風潮,就與簡訊中某些虛假訊息的迅速傳播有關)。
(3)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它傳播黃色信息,毒化社會風氣;
(4)境外少數敵對分子企圖利用它編造、散布各種謠言,引發社會恐慌,破壞社會穩定。
重要事件
3·15分眾無線事件
3·15晚會曝光後,作為分眾無線這種新傳媒模式開創者的江南春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江南春不願意把自己的公司定義為群發公司,但實際上他們就是群發公司。
分眾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手機廣告簡訊群發。群發簡訊有兩種手段:一種是通過運營商的
網關下行,發給指定的號段;另一種就是把手機卡裝在群發器里,進行
點對點的群發。具體營業模式有代為傳送:客戶將廣告內容、目標客戶、傳送時段、傳送量等信息提交給群發公司,由群發公司進行傳送;直接群發由群發公司提供相應的客戶端軟體,客戶安裝後通過網路與群發公司的後台
伺服器連線,由客戶自行在客戶端設定傳送等等。
分眾無線式的群發一方面他們利用與移動
運營商合作的合法
連線埠經營正常業務;另一方面利用與
移動運營商合作的合法連線埠私發他們合法服務內容之外的從外面攬來的廣告簡訊。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購入大量聯通、移動或小靈通號碼進行點對點群發。
月發千萬條簡訊 移動獲利30萬
在對中國移動公司的調查中,負責
集團客戶簡訊群發業務的一位技術人員向記者透露了其中的隱情。原本集團客戶簡訊群發業務只針對系統、單位內部來進行傳送,但是這幾年運營商的考核任務比較重,為了完成任務就不分對象,什麼業務都接。
移動公司不僅為傳送垃圾簡訊提供便利,甚至還會為發簡訊的企業謀劃對策,應付監管。
不僅如此,電信運營商還會給簡訊群發企業返利,以鼓勵這些企業多做類似的業務。多位移動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會把簡訊包年費用的30%至40%返利給廣告簡訊群發公司,如此折算下來,通過106等
簡訊群發通道推送的廣告簡訊,實際資費僅為3分錢左右。而廣告簡訊群發企業收取廣告主每條簡訊的費用則為5分錢以上,中間至少有2分錢利差。一家小型的廣告簡訊群發企業月發1000萬條簡訊,每月獲利不少於20萬元,而移動公司則從中直接獲利30萬元左右。
整治措施
加大對
非法提供信息服務、侵害用戶合法權益事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集中治理詐欺、騷擾和色情類違法簡訊息。建立了違法簡訊息的舉報、研判、查處、保障等機制,
公安機關的110、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均可接受用戶舉報,經公安部門核實認定後,按照公安部門提出的查處意見,電信運營商配合停止相關用戶的簡訊服務。
通過陽光綠色
網路工程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增值服務企業成立中國綠色手機文化建設聯盟,開展綠色手機文化創作評比、綠色手機文化創作研討、中國綠色手機文化發展論壇等活動,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手機文化,鼓勵創造更多、更好的信息內容來豐富人民民眾的網路文化生活。
在已經採取的措施基礎上,部將強化政策監管、力推技術治理、倡導綠色文化,進一步治理垃圾簡訊。鼓勵移動通信運營商採取新措施新業務,遏制垃圾簡訊。
中國聯通已在四川、上海等地向其手機用戶推出了“簡訊寶”增值服務,賦予用戶自行設定“黑名單”或“白名單”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垃圾信息的傳送,將在全國推廣。
此外,國內外手機安全廠商在垃圾簡訊防治方面的貢獻不可小覷,國內已有
360手機衛士等可以防禦垃圾簡訊的手機軟體為上億用戶抵禦垃圾簡訊的騷擾。同時有業內專家認為,以工信部為代表的政府主管部門、360為代表的安全廠商、廣大手機用戶以及媒體都已行動起來,如果再加上各地運營商的主動自查,五方攜手的“垃圾簡訊治理”的態勢已初步形成,垃圾簡訊治理有望進入全新階段。
治理垃圾簡訊的措施
1、加強立法。2011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欺刑事案件具體套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實施。根據解釋,
電信詐欺行為將受到從嚴懲處。據說最低入罪門檻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為3000元。同時拉大了
詐欺罪“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起點幅度範圍,規定詐欺3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詐欺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此外,還將詐欺“數額特別巨大”的認定標準調整為50萬元。與電信業相關的條例解釋為:送詐欺信息5000條以上;撥打詐欺電話500人次以上的行為,即使詐欺數額難以查證,也應當以詐欺罪定罪處罰。但是5000條的“門檻”遠遠高於大眾的預期,相關立法還要強化。
2、加強監管力度。電信、網路公司要加強管理,明確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相互協調,共同監督。要加大技術投入,對簡訊息進行充分過濾,對涉及色情、人身攻擊內容的簡訊要立即刪除,對情節惡劣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3、加強對公民
道德素質的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學習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培養公眾對不良簡訊的免疫力,不要因貪圖小利而上當受騙。公民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質,潔身自好,不製造、不傳播不良簡訊,有效地消除不良簡訊生存蔓延的空間。
中國聯通嚴整垃圾簡訊
面對飽受詬病的垃圾簡訊頑疾,運營商正在加大整治力度。昨天,
中國聯通對外通報稱,已關停處理數千違規
連線埠。
據了解,中國聯通多管齊下,先後推出規範行業群發簡訊連線埠、強化落實
電話實名制登記、加大系統技術攔截力度、清理低資費簡訊套餐和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等措施,從經濟、行政、技術與考核手段入手,深入推進垃圾簡訊綜合治理工作。截至2013年11月20日,中國聯通累計關停處理行業連線埠5300個,處理用戶投訴舉報8萬件次,月均攔截垃圾簡訊3億條。從“12321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統計的數據看,10月份被舉報率為124件/千萬戶,較治理之初下降了70%。
2015年月均攔截國際非法+86詐欺電話312萬次、垃圾簡訊1.7億條,一年下來超過3700萬次、140億條。
此前,針對垃圾簡訊泛濫問題,中國聯通推出三大整治措施,從嚴查處違規行為。一是強化連線埠簡訊管理。修訂完善連線埠接入契約,通過增加法律條款,從傳送源頭控制垃圾簡訊產生。同時在各省分公司設立專人專崗負責簡訊傳送連線埠的實名制管理,加大違約處罰力度;二是提升系統攔截能力。中國聯通在全國31個省份分公司均部署建立垃圾簡訊攔截系統,實時跟蹤和發現垃圾簡訊傳播新情況、客戶投訴舉報新問題,通過智慧型化監控手段提升垃圾簡訊攔截能力;三是暢通用戶舉報渠道。明確用戶在收到垃圾簡訊後,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舉報垃圾簡訊:
1、撥打10010客服電話舉報;
2、傳送“LJDXJB#被舉報號碼#垃圾簡訊內容”到10010舉報;
3、傳送“被舉報號碼*垃圾簡訊內容”到10010999舉報;
4、下載中國聯通手機門市客戶端(安卓版)進行垃圾簡訊舉報。
主要問題
在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現身說法”,稱騷擾電話、簡訊已經愈演愈烈,國家亟需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公民隱私。調查發現,當下無論是辦證、辦卡、網上購物、看病就醫等諸多方面都會涉及到公民個人信息,許多商家以各種名義獲取市民的個人信息,而不少市民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隨意留取,導致外泄。
簡訊幾乎成廣告推銷專用,九成是垃圾信息
“海景現房,小戶型精裝修,詳情來電致電”、“現有寶馬、賓士、奧迪九成新車,最低10萬”……翻看您的手機,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簡訊里充斥著此類賣房、賣車、打折促銷甚至開發票、辦貸款的垃圾簡訊,有些是以手機號發來,而絕大多數都是“106”開頭的商業號碼。這些簡訊,九成以上都是“被接收”。
市民朱先生在一處樓盤開盤時留下了個人信息,之後他的手機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幾條“賣房簡訊”,根本不是他關注的樓盤,後來演變成多家房產經紀人給他打電話推銷房子。
記者採訪發現,多位市民和朱先生的遭遇一樣,會莫名其妙收到各行各業的推銷簡訊。在簡訊漸漸被“微信”替代的今天,簡訊功能仿佛成了商家“推銷專用”。“現在與人溝通很少用簡訊了,手機里90%以上簡訊都是垃圾簡訊。”有市民感嘆。
調查得知,在煙臺批量群發一條簡訊成本只要3分錢,而且操作簡單,一次可批量向1000個手機號碼傳送簡訊,而且內容不經審查。
詐欺簡訊危害更大,學生、老人是易上當群體
推銷廣告外,許多“垃圾簡訊”還以中獎的名義進行詐欺,讓一些等待“天上掉餡餅”的人吃了大虧。萊山區
瀛洲大街派出所由於靠近煙大、山工商、
濱州醫學院三高校,經常接到學生報案稱被“中獎簡訊”騙了。
“中獎簡訊詐欺往往跨省甚至跨國,偵破難度非常大。”瀛洲大街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平常派出所和學校經常進行防騙宣傳,但仍有不少學生上當。“比如,許多學生都租房子住,一些詐欺簡訊就以房東名義,讓把房租打到一個卡上。有的學生接到這類簡訊後不經過核實,就隨意打錢。”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此類簡訊防不勝防,只有做到“不信”才不會被騙。
除了學生之外,一些中老年人也是易上當的群體。比如騙子會稱“你的銀行卡被用來洗黑錢,請把錢轉到安全賬戶“,一些老年人缺乏社會經驗,一步一步落入騙子圈套。記者調查了解到,此類詐欺簡訊或電話往往是無指定目標的“群發”,騙子通過廣撒網的方式“捕捉”上當者。
詳細個人信息咋外泄了,泄露渠道令人擔憂
通過媒體的不斷宣傳,許多市民的防騙意識有所增強,已經不再輕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是,如果一個“國家部門”工作人員能輕易說出你的名字、地址、車牌號、甚至孩子的出生日期,可信度便會大大增加,但這仍可能是騙子的花招。市民不禁要問,這些信息騙子從何而來?
孩子剛出生不滿一月,市民周女士“坐月子”都沒得清閒,除了接到推銷嬰幼產品的電話,還接到過“濟南財政局”工作人員速領“新生兒補貼”的電話。“對方先說出了我的名字和家庭住址,還知道我孩子出生的時間、地點、血型,我當時真被唬住了。”周女士說,對方自稱濟南財政局工作人員,有新生兒補貼政策,可以領取4800元,一番交談後對方讓周女士到ATM機上操作,把錢打到她銀行卡,但是卡里要有超過4800元的餘額。一聽說要ATM機轉賬,周女士意識到是個騙局,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這騙子怎么能這么詳細地知道自己和孩子的信息。
市衛生局工作人員表示,經常會接到市民電話諮詢“新生兒補貼”政策,其實不過是騙子的新騙術。此外,家裡老人去世還不到一周,“國家民政局”工作人員就來電補貼“喪葬費”;新車還沒掛牌,就有人主動來電為你“
購車退稅”……這些來電能準確說出當事人家裡的情況,增加可信度,讓人不免懷疑泄密渠道。
曾有媒體報導過,一些醫院護士留取病人信息賣給推銷保健品的企業,然後幾經輾轉信息落入詐欺分子手中。採訪中,不少接到過“新生兒”詐欺電話的家長都懷疑是醫院泄露了個人信息。
提高自身防範意識,讓隱私真正能隱起來
除了辦銀行卡,購買機票等需要填寫市民信息外,辦張商家的會員卡也要留電話、提供身份證號,就連領一張“贈券”都要留信息。
“我在市里一家商場吃飯,滿100獲50元代金卷,結果領了代金券後工作人員讓我留個信息,填寫姓名和聯繫電話。”市民於女士說,當時她就覺得領個券為什麼要留個人信息,對方說是為了統計人數,結果留了電話後沒幾天於女士就收到該店的促銷信息。“其實就是為了推銷用,以後再讓留信息,我就留個假的電話。”於女士無奈地說。
此外,許多生活方面的細節也容易泄露個人信息。快遞包裝盒隨意丟,停車提示卡一直放在車上,在網上隨意填寫註冊信息……這些看著不起眼的行為都會導致個人信息丟失。根據搜狗號碼通等機構發布的報告,全國的騷擾電話總數超200
億通,這次全國兩會不少政協委員也帶來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提案。目前我國尚沒有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過程漫長,公民只有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識,才能讓隱私真的“隱”起來。
專家解析
針對垃圾簡訊泛濫問題,四川法典律師事務所律師都燕果撰文指出,在用戶沒有訂製、申請某種簡訊服務的情況下,簡訊服務商擅自提供有償的信息服務,相當於商業上的“強買強賣”行為,侵犯了用戶的消費選擇權和事先
知情權,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垃圾簡訊涉嫌侵犯他人安寧權、
通信自由權、
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權、消費自由權等多種權利。運營商向用戶傳送垃圾簡訊造成的侵權,屬於運營商直接侵權。”
不過令人較尷尬的是,雖然垃圾簡訊早已在中國社會泛濫成災,但相關法律法規的跟進卻嚴重滯後。
2000年中國頒布了《電信條例》,但是該條例中並沒有對垃圾簡訊作出明確的法律規範。在2004年頒布的《關於規範簡訊息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也只是對垃圾簡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規範意見,缺乏實際法律效力。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認為,由於中國立法存在漏洞、消費者維權的法律依據不足,特別是消費者舉證難、標的金額小,導致垃圾簡訊問題難以通過法律層面得以合理治理。
北京市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宏輝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於垃圾簡訊的法律監管,基本仍停留在無監管的真空狀態。
而與中國垃圾簡訊在法律層面的“放任自由”狀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已開發國家已對此作出了相應的法律嚴懲機制。比如美國的相關法律就規定,違規傳送垃圾簡訊者最高將被罰款600萬美元,嚴重者甚至會被處以監禁。而在韓國,未經用戶同意傳送垃圾簡訊的行為,最高將被處以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處罰。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較多“盲區”,有關部門的監管和處罰又幾乎“空白”,這為垃圾簡訊泛濫提供了一個十分“寬鬆”的外部環境。
有專家認為《憲法》保護公民的通信自由,
點對點簡訊息屬於
個人通信行為,電信企業對個人簡訊息進行檢查、監控和攔截法律依據不足。全國人大《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中初步界定了垃圾簡訊的定義,但未明確用戶確認接收或拒絕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發布者與運營商的相應職責,也未明確執法部門、執法流程、執法處罰和消費者賠償等問題。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我國尚無統一的《
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條散布在各個
單行法律之中,並沒有真正起到保護個人信息的作用。另外,當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電信運營商在保護用戶信息安全與隱私的義務或者責任方面,也沒有做出明確規定,這都使得垃圾簡訊可以“大行其道”。
對於頻繁被
推送的垃圾簡訊,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的客服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確實存在垃圾簡訊隨意傳送到客戶手機的情況,除了客戶舉報、設定黑名單之外,再無其他更好的辦法。中國電信海南分公司甚至發簡訊提醒記者“您收到的垃圾簡訊,建議您不用去理他!”
北京郵電大學通信法研究中心主任婁耀雄等專家認為,現有的電信規範對電信運營商的約束極其有限,比如2013年剛施行的《
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對泄露個人信息等行為的處罰措施僅為,“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向社會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種處罰力度難以造成足夠威懾。
海南省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代紅等多位受訪者認為,截至目前很少看到哪家電信運營商或垃圾簡訊推送商因大範圍推送垃圾簡訊而受到相關部門的嚴重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垃圾簡訊泛濫。
對垃圾簡訊、詐欺簡訊,人們深惡痛絕,推行實名制是有效治理方式之一。實名制會提高電信詐欺門檻,但不能從根本上完全遏制電信詐欺。比如境外撥過來電話、通過境外號碼傳送過來的簡訊,這都是沒有辦法通過實名制來解決的。
社會評價
2012年3月28日,一位網民在新浪微博上發起了名為“一人曝光一條垃圾簡訊”的活動,號召每個網民曝光一條垃圾簡訊。這一話題得到網民的熱烈回響,很快成為當日微博話題榜第一名。
央視
3·15晚會此次曝光的數字可讓公眾窺其一斑。1小時能發108萬條,每天至少四五百萬條,一個月就能發出上億條垃圾簡訊,而這還僅僅是一個小型群發垃圾簡訊公司的能力。在這個晚會上,中國電信也因涉嫌泄露個人用戶信息、治理垃圾簡訊不力等遭到曝光。
這次發生在
虛擬網路平台上的活動,體現了人們不願再保持沉默,轉而向垃圾簡訊進行“宣戰”的決心和行動。在新浪微博上,網友“四季長春2011”呼籲:“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消滅垃圾簡訊”。40多萬微博網友或曝光自己收到的垃圾簡訊,或對這一現象進行指責和分析。而在各大論壇上,網友們也紛紛對此發表看法。發展論壇網友“神樣家族”表示:“垃圾簡訊擾人坑人,令人深惡痛絕。必須狠狠打擊”
強國論壇網友“純潔的冰”說:“垃圾簡訊滿天飛,廣告電話郵件遍地跑!早該管管了!”。
數十萬網民共同在網路上表達對垃圾簡訊的憤怒,說明了廣大手機用戶迫切需要治理垃圾簡訊,但這無疑是一場“持久戰”。IT界有關人士指出,“治理垃圾簡訊需要政府的牽頭立法、運營商的監管、安全廠商提供產品與技術的支持、網民和手機用戶參與的舉報以及媒體持續的監督。只有五方通力合作,才可能有效打擊垃圾簡訊黑色產業鏈”。
處罰措施
中國
中國移動客服工作人員介紹,收到垃圾簡訊後把“發信息的號碼*收到的不良信息內容”轉發到10086999,或撥打“10086”轉人工服務舉報。
隨後中國移動會向用戶回復一條簡訊,表示已收到舉報的不良信息,會作出相應處理。經舉報後的垃圾簡訊號碼將很快被禁止。中國聯通用戶如果收到垃圾簡訊,可以轉發至“10010”簡訊投訴舉報平台。
2014年4月11日前發布的《2013年度垃圾簡訊報告》,2013年全國垃圾簡訊總產量約2000億條,其中廣告促銷和房地產廣告約占八成。來自廣東的垃圾簡訊最多,而北京地區受騷擾最嚴重,每位手機用戶每天收到兩條垃圾簡訊。
該《報告》以3500萬用戶提交的2.7億條垃圾簡訊為樣本,對去年全年的垃圾簡訊變化趨勢、產地、特徵等進行了全面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垃圾簡訊總量約2000億條,垃圾簡訊的“產地”在全國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廣東省所產簡訊最多,占21%。而受騷擾最嚴重的是北京的手機用戶,平均每天會收到2.22條垃圾簡訊;其次是河南、吉林、江西、上海、天津等地用戶,平均每天會收到2條以上的垃圾簡訊。在內容方面,65%為廣告促銷內容,15%為房地產廣告,詐欺簡訊為樣本總量4%。
2014年11月3日,工信部發布《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如果這一法規最終正式發布,消費者對抗垃圾簡訊、政府部門監管垃圾簡訊將有法律依據。
2015年,工信部發布並實施的《
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中已明確要求,“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簡訊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傳送商業性短訊息。對拒絕接收商業性簡訊息的,應當停止向其傳送。違者,通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2018年7月11日,針對媒體報導的手機不明扣費、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等問題,工信部發文明確三項舉措,其中包括關停傳送垃圾簡訊的簡訊連線埠、處置涉嫌行銷擾民的電話號碼;要求基礎電信企業從下月起以簡訊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新加坡
新加坡國會2012年10月15日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案,禁止向個人傳送市場推廣簡訊等垃圾信息,違法傳送垃圾信息的機構或個人可能會被重罰100萬新元(約合514萬元人民幣),向名單中的號碼發一條垃圾簡訊,可能面臨最高1萬新元(約合人民幣5.14萬元)罰款。